浙江在线--开化支站    总站·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图片 | 数字报纸 | 浙江网视 | 民生帮帮帮
           ·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 页   时政要闻   图片新闻   天下新闻   公告公示   天南地北开化人   平安开化
 专 题   综合新闻   电视新闻   生活资讯   图说开化   县外媒体看开化   人文开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 题 > 开化县农村工作会议 > 政策文件

 

关于加快生态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

2011年3月15日 14:51

各乡镇党委、政府,工业园区,县级机关各部门: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和重点欠发达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部署要求,结合《关于加快生态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现制定我县生态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重点

  针对我县农村现状特点,“生态乡村”以 “六个美”为基本目标,以“一线两环多点”为基本布局,一线为马金溪沿线;二环中,一环为:城关镇(沿开马线)—音坑乡(沿城张线)—中村乡(沿篁忻线)—池淮镇(沿城白线)—工业园区(沿205国道)—城关镇,另一环为:城关镇(沿开马线)—马金镇—中村乡(沿篁忻线)—池淮镇(沿城白线)—杨林镇(沿17省道)—华埠镇(沿205国道)—城关镇;多点为:从二环外延至钱江源、古田山、白石尖等风景区沿线重点村。2011年将重点规划实施好“5678”工程,即实施50个整治村建设,60个环境综合改造提升村,7个中心村、重点村培育,80个农村清洁工程建设重点村。通过二到三年努力,基本形成“生态乡村”“一线两环多点”的基本布局,构建“百里芹江,百里锦绣”的美丽画卷。建设重点与基本目标:

  ——培育建设15个中心村、重点村,提高中心村、重点村对农村人口集聚力、对农村服务辐射力、对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力。中心村、重点村将根据各村特点分别建成服务平台型、特色产业型、生态自然型、休闲旅游型、搬迁新村型、民俗文化型、古村古韵型的特色村,至2012年15个中心村、重点村基本达到“生态乡村”建设目标,到2013年“一线二环”内的中心村、重点村基本达到“生态乡村”建设目标,并成为我县“生态乡村”的精品村、样榜村。

  ——对尚未实施整治工程的村,深入开展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的村庄整治建设,全面缩小城乡之间在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2011年实施50个环境整治村建设工程。

  ——对“一线二环多点”六片区的80个行政村进行有针对性地环境综合改造提升,结合休闲旅游业发展、农家乐建设、沿线景观带、景观林建设,连线整片提升综合整治效果,建设一片有特色、有品味的优美村庄。2011年在“一线二环多点”六片区内重点实施60个环境综合改造提升村、80个农村清洁工程村。

  ——针对县内重点沿线林带存在的断档、绿化档次不高的状况,围绕营造优美生态景观的目标,开展村庄景观林带建设,充分体现景观变化和特色,构建“村在景中,景在村中,房在绿中,绿在房中”的优美生态景观,并做到“车行景移”。

  ——立足各地农村实际条件,着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科学编制规划,改善基础设施,丰富内涵功能,规范提升休闲旅游点,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健康发展。重点打造205国道、17省道、开马线、桃下线、星下油古线、马金溪沿线等休闲旅游线路。

  二、项目建设具体标准与要求

  (一)中心村、重点村培育工程建设标准与要求

  主要抓好五大项目建设:

  1、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扩面提升项目建设:根据中心村建设规划,对规划保留的农民居住点,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赤膊墙整治等七大项目建设进行扩面,提升建设水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受益农户覆盖面达到村总户数的80%以上,卫生改厕的受益农户覆盖面达到村总户数的90%以上,村内道路全面硬化,通达至所有规划保留的农民居住点。村庄绿化率达到18%。

  2、中心集聚点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根据中心村建设规划,新扩建中心集聚点的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等项目要实行全员覆盖,生活污水要采用区域集中处理的方式,区域内道路按照每50米1盏的要求配套安装路灯。根据规划确定的农户集聚数增量,按照人均0.35平方米的要求,配套建设集聚点的公共服务设施用房。

  3、自然村点缩减与人口集聚项目建设:根据中心村建设规划,按照《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浙委办[2010]1号)文件要求,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合理调整村庄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科学安排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基础设施等各类用地,加快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逐步缩减自然村点数量。中心村的农民居住点控制在3个以内,其中最大居住点的人口应占村总人口的50%以上。

  4、村域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立足中心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以及农民就业等实际,合理选择各具特色的村域经济发展路子。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培育特色精品农产品。积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来料加工业、物业服务等二三产业,要通过建设标准厂房、民工公寓,发展农民技能培训服务中心、来料加工服务点和村级物业等,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实力。积极探索和践行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建设模式,形成一批经济发展、主题鲜明的示范精品村。

  5、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根据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水利、交通、电力、文体、卫生、教育等项目建设,以及其他有利于村域经济发展的项目建设。

  (二)环境整治村建设工程标准与要求

  主要推动六大项目建设:

  1、村道硬化项目建设:村内主干道要按高级路面标准建设,路面类型可以是水泥、柏油、块石等。村内主干道要全面硬化。

  2、垃圾集中处理项目建设:各村按每10户配置一个垃圾箱,配置三轮车、手推车等垃圾清运工具,并视具体情况配置一定人数的卫生保洁员(500人以下村配置1名、500人以上配置2—3名)。

  3、卫生改厕项目建设:每个村至少建1个无害化卫生公厕;拆除所有简易厕所和露天粪缸;农户卫生厕所使用率达到80%以上。

  4、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可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实行敷设纳管统一集中治理,也可以结合沼气工程进行治理。总户数在340户以上的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户覆盖面要达到村总户数的50%以上;总户数在340户以下的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户数不少于170户;少于170户以下的村要基本达到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要求。

  5、村庄绿化项目建设:以道路、水体两旁和村综合楼等公共服务场所以及农户房前屋后作为村庄绿化的重点区域,按照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实用实效的原则选择绿化树种(以果树和本地乡土珍稀树种为主)。一般要求每村新植苗木在1000株以上,苗木成活率在85%以上,绿化完成后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15%,其中乔木绿化面积占绿化总面积的70%以上。鼓励农户把发展庭院经济与村庄绿化有机结合起来,有条件的村庄可突出四旁彩化发展一个树种,建设“一村一品”的特色绿化村。

  6、环境改造提升项目建设:整治村内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拆除违搭建、破旧房等,达到村内整体环境整洁。有条件的村要做好路灯亮化等工作。

  (三)沿线连片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建设标准与要求

  主要实施好七大项目建设:

  1、垃圾集中处理项目建设:及时完善垃圾箱配置、保洁员配备、分拣场修缮等环卫设施,并抓好全程规范运行,确保卫生整洁。

  2、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全面拆除村庄内的简易厕所,建造公共厕所,未实施过污水处理的村要建设好集中污水处理系统,已建有污水处理系统的要提高覆盖率。

  3、绿化彩化项目建设:要对主干道沿线两侧、村庄之间以及村内主干道两侧进行集中绿化和彩化,要鼓励少种草多种树,尽量选择一些既适宜本地生长又便宜实用的乡土树种和经济树种,形成“一村一品、一线一景”,提升档次和景观效果。

  4、赤膊墙整治项目建设:对主干道沿线公路两侧环境形象影响比较明显的赤膊墙进行粉刷,拆除或改造不良建筑、危房。

  5、整体环境综合提升项目建设:重点对村内破旧闲置房、乱搭乱建、乱泼乱倒、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扔乱排等现象进行集中整治,提升村庄整体环境。

  6、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根据各村实际和农民群众需求,建立完善功能齐全的村务活动室、卫生室、文化室、广播室、体育健身场所、放心店、幼儿园以及农民信箱和党员远程教育站等公共服务场所。

  7、村域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要充分利用农村山水风光秀丽、农耕文化多样、人文底蕴深厚的优势,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要充分发掘农村土地资源、气候条件和区位条件的优势,积极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发展现代农业。有条件的村,要通过建设标准厂房、来料加工服务点和村级物业等,积极发展村域经济。

  (四)农家乐建设提升工程项目目标与要求

  1、按照“特色化、规范化、多样化”和“休闲型、体验型、康乐型”要求,在4条国省道沿线上规划的17个具有良好发展基础的村(点)开展农家乐创建活动。其中创建提升9个村、8个特色点。农家乐村建设要达到:村内道路整洁,主干道硬化率达80%以上;污水处理实现零排放;有农事体验活动、传统文化或民俗展示活动等项目3项以上;经营户数量达总户数的10%以上(一般要求在10户以上),并有半数达星级标准;旅游设施五大件名称标志(门楼、牌坊、石柱、石墩)、停车场、示意图、公共厕所、游客服务中心齐全。

  2、农家乐宣传营销:利用网络、展会等各类宣传平台,积极参与农家乐宣传促销活动,全面扩大农家乐市场知名度。加强与周边旅行社和种养户的全方位合作,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五)实施马金溪沿线“七彩美化”工程目标与要求

  开展沿线村庄景观林带彩化改造和河道溪流综合治理,美化周边景观及河道流域,着力构建“村在景中,景在村中,房在绿中,绿在房中”的生态景观,实现沿马金溪“车行景移”。

  三、保障措施

  1、加强规划控制。按照走“小县大城”新型城市化道路和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的要求,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进一步修编完善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明确各类村庄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以及中心村、重点村的发展数量与区域定点,强化空间管制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村人口到中心村集聚,严格控制一般村的规模扩大。

  2、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继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力度,努力增加投入,优化资金使用结构。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部门整合机制和社会各方支持参与机制等,有效整合各类资金,实行捆绑使用和管理,综合配套集中投入,增强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合力。

  3、强化用地保障。把“生态乡村”建设相关工程项目与农村宅基地整理复垦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建设用地“先复垦后使用、增减挂钩、平衡有余”的原则,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产生的新增耕地,允许转换用于建设用地的,首先用于村民建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及非农产业发展用地的需要。同时,要把中心村培育和村庄整治等新农村建设龙头项目优先纳入国土部门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并落实好“村留地”政策,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用地需要。

  4、严格项目管理。“生态乡村”建设项目实行项目申报制度,由村两委按照“生态乡村”建设项目中的申报条件和建设目标,向县级提出申请;乡镇政府在村申请的基础上作出初审;县级审定后进行立项。项目按照要求实施完毕后,由县里组织进行考核验收,并根据考核验收的情况拨付扶持资金。其中,沿线综合提升项目,根据项目的建设要求和考核验收的实际工程量进行适当补助。乡镇、村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和程序做好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专款专用。

  5、健全考核机制。对工程项目建设实施目标管理考核,健全考核机制,合理制定考评办法,科学确定考评内容及分值,严抓考核组织监督,避免考核目标不明确、考核走形式等问题,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促进“生态乡村”建设顺利开展。

 

 

中共开化县委办公室

开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3月7日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编辑: 王欣


 相关稿件

 

 热点新闻  
1.衢州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2.迅速响应 积极应对 开化多举措阻断疫情传播
3.全力以赴保供应 目前物资储备充足
4.“敲门行动”我先行 核酸检测战疫情
5.浙江有礼,开化有你!3·5学雷锋志愿服务月...
6.2022年开化春茶陆续开采
7.建起“蓝海” 乐享“红利” 开化县统筹推...
8.开化:“后厨直播+食安封签”,保障消费...
9.开化县启动巡河禁渔护水行动
10.横街社区开展 “学雷锋见行动”活动
 图片新闻 > 更多
关于本站 | 本站声明 | 联系本站 | 广告服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9〕22号 浙ICP备0500872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4
中共开化县委宣传部主管 开化传媒集团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开化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0-6521203 举报邮箱:khr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