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梦圆时——写在黄衢南高速公路开化段即将开通之际
2011年1月27日 08:51
黄衢南高速公路开化段的开工建设,奏响了山城大地交通基础设施的最强音,为开化的公路建设续写了壮丽篇章。穿群山,跨峡谷,走隧道,历经4年艰苦奋战,攻克一道道难题,如今,35万人民翘首期盼的黄衢南高速公路开化段即将正式通车了。从此以后,开化的交通史将翻开崭新的一页,开化的山不再远,路不再险,这片汇聚了灿烂文化的神奇之地,将改区位劣势为优势,开始新的发展征程,山城的优秀儿女也将奔向幸福生活的高速大道。
青山起舞,巨龙腾飞,百年梦圆。巍巍青山下,高速公路就像一条黑白相间的巨龙,在山峦、林海间翻转、升腾,动感十足,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画卷。隧道,穿越巍峨的群山;桥梁,跨过清澈的溪流,高速巨龙,绵延在巍巍青山间。这条连接福建、浙江、安徽三省的快速通道,不仅是生态之路、环保之路、和谐之路,而且是开化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更是促进浙西地区经济发展之路。
山城腾巨龙 高路入云端
可以想象车子行驶在这条宽阔、整洁的高速公路上,旖旎的绿色景观从眼前晃过,“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将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就是即将通车的黄衢南高速公路开化段。
县交通局副局长詹星良介绍,黄衢南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北京至台北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高速公路在开化境内总长51.59公里,设计总投资34.1亿元。穿越开化县7个乡镇34个行政村。
在建设过程中,挑战被建设者们一一甩在身后,难关被一一攻克。多少汗水,多少辛劳,多少次担惊受怕,多少次化险为夷,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绘就了美丽的风景,建成了宽阔的大道。
众人合力共建希望之路
长期以来,交通是制约开化发展的最大因素,通过多年的努力,开化的交通尽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一直没有高速公路能把开化连向发达地区,这影响着开化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开化境内修建高速公路,这成了35万开化人民深埋心底的最大梦想!
2006年的2月底至3月中旬,开化县分别召开了由指挥部成员、沿线乡镇党政的一把手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等200余人参加的征迁工作动员大会,吹响了高速公路建设的“集结号”。沿线民房拆迁、土地征用、青苗补偿涉及千家万户,开化县规定了一系列阳光操作制度,切切实实做到征迁过程中公平、公正、公开,避免暗箱操作。从2006年7月起,高速办工作人员以及征迁工作组的同志连续几个月连轴转不休息,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细致的工作态度,也感动了沿线群众,深受基层干部群众好评。
那些夜以继日蹲在征地拆迁第一线、耐心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乡镇干部让人感动,而那些为配合公路建设甘愿“牺牲小我”的沿途群众,同样让人满怀敬意。有村民主动拆掉自己辛苦建成的新房,说:“国家要搞建设,我再苦再累也没二话可说”。据统计,全县境内征用土地4278.7亩(其中补征120亩),拆迁房屋47897.19平方米,红线内迁移坟墓2000穴,采伐林木2829.8立方米,迁移各类杆线1504根。
县级高速公路指挥部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始终保持与上级指挥部、项目公司和施工、监理单位的沟通,协调好施工单位与当地有关部门、单位、乡、村及广大群众的关系。一条高速公路的建设涉及到国土、公安、农业、水利、林业、安监等职能部门,还有电力、移动、电信、联通、广电等杆线主管部门,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合力共建。
由于我县重视做好宣传发动,公开规范征迁政策,经常沟通协调促进相互理解支持,从而有效地推进了高速公路各项征迁和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确保了黄衢南高速公路开化段建设无障碍施工。
智慧与汗水浇筑“天路传奇”
黄衢南高速公路开化段桥隧多,临崖多,弯道多,仅开化县境内就有隧道21个,项目部克服了地质条件差、围岩级别多变等诸多难题,保证了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工程的宏伟,意味着建设的艰辛。为了这条路,来自五湖四海祖国各地的建设者将汗水抛洒在开化大地上。这期间,他们即使在节日时,也和家人天各一方,他们一直坚守着、付出着,把孤独留给了自己,把畅通大道带给了开化。荒山野岭没有电,建设者要翻山越岭自己拉电网;偏远山坳没有路,建设者要披荆斩棘先修施工便道;没有房子,就住工棚,没有节假日,因为有利施工天气不等人。白天挥汗如雨,夜晚,陪着一块块冰冷的混凝土,伴着孤岭星月,研究改善设计、工艺和管理流程……也许人们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但是这条高速公路会记得他们不平凡的劳动。他们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冒着酷暑、顶着寒风,起早摸黑抢时间、赶进度,力争早日完成施工任务。通过各方的努力,工程终于提前半年完工,开化人民提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高速公路。
县高速办工程科科长吴申霖动情地说,高速公路修建以来,奋战在建设工地上的外来民工把开化当成第二故乡,日夜为开化的交通发展尽心尽力。还有几十对来自四川、云南、贵州的夫妻,他们远离家乡,不顾辛劳,日夜奋战在建设工地上,为我县经济社会建设贡献着力量。如今,他们虽然转战别处,但他们为开化修建高速公路的付出、留给开化人民的情意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演绎植物与路的“和谐情缘”
一项大的工程往往容易破坏土层,且很难恢复。但黄衢南高速公路开化段这条路从建设伊始,就把人文、生态与质量、科技相提并论,共同列入了该工程的总体目标,始终秉持“原始的就是最美的,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施工中最低限度破坏,施工后最大限度保护”、“路通坡绿”、“路景合一”等理念。
在建设过程中,黄衢南开化段所经之处,共有树龄50年以上的古树100余棵,其中近1/3属县里挂牌保护、树龄超百年的古树名木。树让路还是路让树,县政府对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古树保护工作高度关注,提出“不让一棵古树因路受伤”。
在何田乡晴村村的村口,挺立着一棵径粗需三四人合抱的大樟树,树枝叶繁茂,生气盎然。但根据最初的高速公路设计方案,公路路基正好经过这棵古树。为保护古树,交通设计部门对高速路设计进行了两处改动,顺利避开了大樟树。吴申霖介绍,在大桥施工过程中,还专门挖数个沉积池,用以盛放水泥浆等建筑废料,确保不因道路施工对大树造成伤害。
“高速公路经过的每一座山都单独进行环保设计。”吴申霖介绍,在何田乡大枫坑自然村,为使100多亩公益林得到保留,施工队伍舍近求远,实行借土填方,增加100万立方米的土方量,造价增加1000多万元。在开化段全线,这样的单独设计就有100多处。
公路在选线设计时,合理利用走廊带布设路线方案,保护水源地和沿线的水利设施,并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占用荒山借方,科学利用荒山原址,用于造田造地。整个路段缺口600余万方填方材料,占用沿线山体后,绿化工程也立马跟上。吴申霖相告,生态保护是黄衢南高速公路开化段的最大亮点。该工程为交通部典型示范工程,为了使森林的植被和沿途的大批古树名木不造成破坏,交通设计部门对经过的每一座山都单独进行了环保设计,使100多棵古树名木和成千上万亩公益林得到保留,将原始树林与现代高速融为一体。一条条隧道,一个个洞口,隧道口上方没有常见的生硬“切面”,山体不损,草木原样保留,一个洞口一个造型,有效实现了路通、树活、草长的生态保护目标,也演绎了植物与路的“和谐情缘”。
高速公路将为经济生活“提速”
四年多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高速公路就这样在建设者的手中延伸。就这样,在这片红色的大地上诞生。从此,这条路在青山绿水中穿行,宛如飞龙蜿蜒穿梭,缩短了山峰与山峰的距离,架起了峡谷与峡谷的通途,舞起了构建山城开化交通枢纽的靓丽彩带。
通车后,开化到黄山的通车时间一般在四五十分钟左右,极大地缩小了两地的时空距离,也方便了群众出行。黄衢南高速的通车,更为开化有效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和海西经济圈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曾经,落后的交通阻滞了山里的人们追逐幸福梦想的脚步。如今,距离不再是问题,高速公路终于通了!今天的开化,将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我们庆幸,身处这个革命老区巨变的时代;我们庆幸,能够倾听革命老区有力的跳动脉搏。通畅的黄衢南高速公路开化段,处处散发充沛的活力、生命的节奏和美的韵律,它如同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绽放在下一刻,这必将让山城开化、革命老区经济生活“提速”,魅力彰显。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舒萍
编辑:
宋建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