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躲在身后
2010年11月26日 08:56
国庆期间,去了希拉穆仁草原,没去时,那边的朋友就说了,这季节没啥看头,你们那边有那么好的山水,干嘛大老远跑这看荒芜的草原吹冷风呢?
结果,还是去了,印象却很好,苍茫的大地,碧蓝的天空,奔跑的马群,更别说醇香的马奶酒了。为什么这些在朋友的眼里却不值一提,是否真的如米兰·昆德拉说的“生活在别处”。
钱江源就在我的脚底下,在山城,青山绿水尽在眼底,所以我一直没劲头去。有台州的朋友来了,终究还是要去的,这毕竟是浙江的母亲河。“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东坡眺望钱塘秋潮情不自禁轻轻咏赞,造化神奇,这位北宋大诗人不曾想到,浩瀚的钱塘江竟始于钱江源莲花尖上一朵小小跳跃的浪花,中国人素有很深的寻根意识,溯源而上,来瞻仰母亲河,也是常理。
钱江源头豁然铺开一片青山绿水,涓涓的细流便是母亲的乳汁。景区西起莲花尖,东至齐溪水库大坝,宛如镶嵌在浙西峡谷间一块美轮美奂的翡翠,够美,够艳,足够抓住你的眼球。朋友与我从西坑口的枫楼景区徒步出发,一路青山侧,一路清水流,路上多峰峦叠嶂,这时分,满山绿叶黄叶交错,随风摇曳,色彩斑澜,仿佛一幅巨型动感的水彩画,谷涧交错,溪流碧潭飞天瀑群如船仓头三叠瀑、水竹湾瀑布、漈坑飞天瀑,让人眼花缭乱,你可以想象那股从源头数十丈的高空奔泄而下的水流撞上巨石的气势,想象水花四溅摇头叹息而去的情形,朋友夸张的赞叹与感喟,让我很不可思议,笑话他的大惊小怪。
朋友说,他更希望将钱江源看作一曲古筝,流水潺潺叮叮咚咚地婉转,竹林扶疏,泉石相映,天籁一般的绝妙之音漫卷漫舒,空灵悠远,仿佛天地万物全都溶在了这一份亦真亦幻的意境之中。那在卵石上飞溅的水花碎密如锦,飘浮在绿枝之间,如同滑音。而不时出现在广袤的天际的几朵白云,悠然飘游,使得曲子的气韵更加柔和飘逸。随处可见的溪流山泉,仿如你随手拨弄几声清弦,自然成趣。
喜好文字的人毕竟多情,在多情人的眼里,无处不是美景,就连大峡谷最不起眼的芦苇,朋友也颇有感觉,他鞠躬下腰,对着芦苇花来了一张照片,然后得意说:“看看,咱的作品。”果然,乳白的芦苇花与碧蓝的天贴得很近,交映着,芦苇花有了尊严,蓝天才有高度。
喜好文字的人也是多事的人,他上蹦下跳的,手上照相机没停过工作。一不小心滑到枫楼坑农家的菜地里,菜地里红灿灿的辣椒挂得像灯笼,那是给叶下的小虫子照亮的,高处挂的是豆荚与南瓜,嫩绿的叶子遮住羞答答的果实,最高处挂的是虫鸣与朝霞。“小心,小心。”侍弄菜地的农妇满脸推笑,一张红褐的脸因微笑显得格外生动,仿佛给这片山水抹上淡红的胭脂,朋友说:他仿佛看见了19世纪法国米勒的《拾穗者》。朋友要替农妇拍张照片,农妇一理发鬓,爽快地答应了。这儿,随便一站都是风景,随处一靠都有韵味。这被称为 “中国的亚马逊雨林”的枫楼坑,美的不仅是溪流和林石。
景区是美,但美也不仅只在景区。可我就像端着金碗乞讨的人一样睁着眼寻找美,常忽视了身旁无处不在的美。而为什么总是经过别人的撩拨,才陡然发现呢?正如罗丹说的: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回过头,再看那些迂回的木廊,看满山满坡披挂的杉林树枝,看清水深处浮动的小鱼小虾,飞翔的长尾雉,这难道不是风景吗?再听听低回往复的蛐蛐的叫声,风过树林的“唰唰”声响,以及无边天籁,这难道不是风景吗?……生命不可获知的美,来自岁月幽深的重叠,来自生命奥秘的自然呈现。徜徉在这片山水,感谢朋友,让我觉得钱江源的美,以及生活中常常忽略的美。
纵深的是山水,广泛的是人文。山水因人而生动,人因山水而灵性。美也许就躲在你的身后,等待你的蓦然回首。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赖 子
编辑:
詹元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