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目莲戏
2010年12月5日 18:22
《目莲戏》又称《目莲救母》,属北方杂剧。高中南渡后流传到长江以南的安徽、江西、浙江一带。据苏庄镇唐头村《方氏谱牒》记载:“宋末十八都上林人方椿,自小在陶家畔牧牛,以竹笠为铙钹,土块为鼓锣,响震林木。数年后端坐而逝,立地成佛。有指之者曰:此定光古佛转世也。于是乡民于石耳山中建庙,塑其像于殿中。后旱涝灾祲,祈禳辄应。为感谢古佛之恩赐,该村许下素愿,每隔五年,连演三天三夜《目莲戏》。”自此,历代相传,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苏庄、富户、唐头、大坂湾等村,目莲戏演出均十分兴盛。据调查,全部目莲戏藏本毁于文化大革命,现尚存几曲单本,仍保存在苏庄镇文化站。
目莲戏分正目莲,花目莲。正目莲主要内容是刘氏青堤违背誓言,不仁不义,杀狗开荤,死后被打入地狱。目莲是个孝子,为救母亲,不畏艰辛,得观世音帮助,历尽艰险,赴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如来佛祖赐其法杖,破开地狱门,从血湖中救出母亲,同返天堂。共有五本:一是大佛登殿;二是傅荣逼债,傅荣游天;三是杀狗开荤、拷打益利;四是挑经取经、观察戏莲;五是目莲救母、大破血湖。花目莲分倒精忠和顺精忠两部:其主要剧情是岳飞抗金,秦桧东窗密谋,风波亭屈死岳飞,疯僧怒打秦桧等。
目莲戏音乐,原来没有丝弦,不要胡琴、箫笛,全部用的是锣、鼓、钹、先锋、唢呐等打击乐器伴奏。后来,为吸引观众才在音乐上加上丝弦。宋末传到开化后,在长期的演出中,吸收了当地民歌、小调、三角戏,加上受徽腔和道士音乐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特色和表演形式,在20世纪60年代初出版的《中国戏曲集成》一书中被称为“开化高腔”,并在浙西地区享誉一时。当时开化专演目莲戏的就有目莲组、彩玉班、老福林班、新福林班,最后一个清古班到1948年才散班。1986年,全国开展五大集成调查,县文化局抽调了刘高汉、江炳耀等人,专门对全县戏曲进行调查,历经半年之久,跑遍了苏庄、马金、杨林、菖蒲、华埠等数十个乡镇,编撰了《开化目莲戏资料本》。在衢州市五大集成工作汇报时,刘高汉将资料本分送各与会专家,江炳耀放唱了老艺人演唱的录音,深受专家们的好评。
2008年夏,衢州市在龙游召开非物质文化研讨会,浙江大学工学院教授徐宏图先生在会上介绍说:多年来,我把刘高汉给我的开化目莲戏资料,拿到台湾、新加坡和欧州的一些国家去讲课,深受他们的欢迎,我已为开化目莲戏做了大量宣传工作,希望你们抓紧整理申报。2009年,开化目莲戏被专家评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弦扬开化的历史文化艺术,开化县文化局根据省专家们的意见,目前正组织力量对目莲戏中的《观音戏莲》进行重新加工排练,使其更好地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建设和谐平安的社会服务。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牧 郎
编辑:
汪东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