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禅石
2010年9月10日 10:13
文案上有一赏石,巴掌大,很简约、很光滑,虽素面无华,但凝神细看,便会发现素面下那螺旋形的环纹,又匀称,又浑圆,还有清晰的玉质感。每每上手,总会百看不厌,总会想起明代林有麟《素园石谱》中“石尤近于禅”的说法,渐渐便有了玩石悟禅的感觉。
这些年玩石成了一种时尚,全国各地均有各种赏石协会,还时闻那些上千万的石头被成交的新闻。于是各种好玩好看的石头纷纷搬进了市民家里;于是出现了一大批玩石的收藏家、博物馆……那些“瘦漏透皱丑”的灵璧石、英石、太湖石、昆石等传统赏石,纷纷被一些新石种、新理念所取代,中国人的赏石理念,在玩石文化的发展中越发多彩,越发明亮。
“石尤近于禅”,其实是一种禅学思想。在古代,先人们对石中有禅,玩石悟禅,已有深刻的见识。认为玩石是文化认知的一种过程,悟道启灵的一种方法。中国的儒家十分注重石的素淡、沉静、稳重,在探赜索隐中感悟世道。而道家却崇尚石的和谐、宁静、自然,在大象无形中陶冶心灵。
俗话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其实精美的石头,是宇宙天体中的另一种“生命体”,是蕴蓄着自然生命的“聚像物”,无论是陨石、化石,还是丑石、美石,都是自然界的“大美而不言”的美的化身。因此禅石的美,需要人们去认知的。认知禅石,通过悟道启灵,解开人生的矛盾和困惑,确立健康和谐的人生观、生活观、价值观。也许禅石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大音希声的启示。
中国人信禅、学禅、悟禅。其实,禅是糅合并延伸了道家学说的一种佛教;是斩断尘缘,以空为美,以心传心,见性顿悟的认知世界万物,认识人生真谛的一种方法。于是“石尤近于禅”是玩石文化的一大发现,一大进步。理解了“石尤近于禅”。便会明白石中有禅的道理了。
如何来认识和评判禅石呢?有人认为,禅石是“素面清新”之石;也有人认为,禅石是蕴蓄着“幽深、淡雅、宁静、稳重”的一种意味。还有人认为,禅石如同悟禅一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好比“事昩竟谁辩,一悟所得遣”……上述种种共识,是指有意味、有意思、有意义的石头,都可称为“禅石”。但禅石蕴蓄着一种美。这种美表现禅的思想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石的“外朴内美”是一种美,“素面无华”也是一种美;“虚实空静”是一种美,“简约浑圆”也是一种美;还有“素雅沉稳”是一种美,“空灵传神”也是一种美……因此,禅石的美,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来判断,但禅石的美,离不开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离不开安定平衡,和谐自然;离不开简朴流畅,寂静对称……“片石孤峰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在认识与认知中把玩石头,是对禅石的一种解读,也是对禅石的一种认识、认知,再认识、再认知的悟道过程。
《易经》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宋代理学把“天人合一”,表述为“天人一理”,更看重“物”对人的意识产生的重要的作用。显然,世界万物与人的心灵相遇,通过人的直觉、符号、意识和无意识,达成一种隐喻的象征表现,构成文化的根基与审美的根基。我每每把玩这件赏石,便会在玩石悟禅中,感悟生命美,感悟生活美。也许在玩石悟禅中,已经不知不觉地让人有了一份禅意了。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张大成
编辑:
童丽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