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中的特殊“路标”——何田乡抗击“7.8”洪灾侧记
2010年7月12日 15:59
在“7.8”洪灾中,开化县何田乡各级党员干部冲锋陷阵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亲民爱民凯歌。
暴雨中,争分夺秒抢通道路
“书记,泥石流把进村的路给堵了,我们进不了村子,请求增援。”7月8日下午3时30分正在巡查灾情的龙坑村村书记李达松,又接到前方求救电话。挂掉电话后,他立即组织了由11名党员和10多个群众组成的救援小分队冒雨赶往灾情现场。
下午4时,暴雨中,一支扛着铁锹、锄头等工具的抢修队,徒步20多分钟赶到了现场。
被洪水冲涮下的300多立方米泥沙石把道路堵得严严实实,连个行人都过不了。瓢泼的大雨继续下着,抢修中,不时有洪水夹杂着石块从山上滚落下来,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抢通道路,他们冒着险情,不停地挥动着手中的铁锹和锄头,一铁锹一铁锹地将泥沙转移到路边。直到晚上7时唯一通往龙坑村的道路才被抢通。
而此时,全身沾满泥土、雨水和汗水湿透了衣裤的他们顾不上休息,又马不停蹄投入下一步抗灾救灾中。
晚上7时30分,当村干部正准备去把沿河、及山边的住户疏散分离时,龙坑村突然停电,没有灯光的雨夜,村干部每人手持手电筒,挨家挨户敲门劝说、提醒居民,为的只是村民们的安全。
洪水中的特殊“路标”
7月8日,大雨倾盆如注,山洪犹如脱缰野马奔腾而至,霎时房倒路毁,水位暴涨。上午10时30分,何田乡和丰村书记汪增槐看着瓢泼的大雨下个不停,在安排好抗洪救灾的分工后,第一时间带领村干部,驻守在柴河桥的两头当起了“路标”。
“危险,这里不能再走了,水很深又急,行人很容易被洪水冲走,你还是听我们的劝,先别急着回家,安全第一呀!”遇到前方有车子,他们试图打着手语,让车主停车并进行劝阻。每遇行人要过柴河时,驻守在柴河边的他们总是耐心地劝说。
豆大的雨点密集地往下落,河水漫过桥面60厘米,而此时已是下午1时,早已过了午饭时间,他们匆忙啃了两个家人送来的面包后,依旧驻守在柴河的两端,观察着水情,劝阻着过往的行人,这一站就是5个小时,途中不曾离开过一秒。
在“7.8”洪灾中,为了减少农户的水田、防洪提、生产资料的损失,何田乡和丰村、晴村、兴枫村吸取了前年“5.28”洪灾经验,提前做好防洪应急预案,组织了120多名党员群众疏通各村的水系排放工作,减少了村民的损失。
在这次洪灾中,何田乡的各级党员干部,奋战在抗洪最前沿。他们视百姓为亲人,用自己的身躯筑起了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铜墙铁壁,成为灾民们最有力的精神支柱。因为有了他们,灾区才有了生气;因为有了他们,抗灾自救的步伐才如此坚强有力。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宋晓娟
编辑:
颜苗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