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开化支站    总站·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图片 | 数字报纸 | 浙江网视 | 民生帮帮帮
           ·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 页   时政要闻   图片新闻   天下新闻   公告公示   天南地北开化人   平安开化
 专 题   综合新闻   电视新闻   生活资讯   图说开化   县外媒体看开化   人文开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人文开化 > 史海钩沉

 

感怀端午夜

2010年6月18日 22:27

  一次随民俗考察组到钱江源头,因流连水光山色而误了车程,逗留在一个叫石柱的小山村。小山村依山临水、绿树成荫,村头村尾各有一擎天石柱,因而得名。
    晚饭时,浓郁的粽叶清香飘满屋子,猛然想起这又是一个端午夜,不禁脱口呤道:“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主人捋着花白的胡须含笑而答:“我这粽子却不是祭屈夫子的。”我谔然。仔细打量,但见苍髯如鹤、骨峭清高,虽身在山乡,却也一派羽扇儒风。相询之下,才知主人姓胡,是宋代宿儒、朱熹之师胡宪的后裔。
    见我们颇感兴趣,主人便打开了话匣子。据《安定胡氏宗谱》载,胡氏自宋迁入开化,“始在箭石下(马金溪对岸),曰石川胡家。嘉定元年(1206年)节逢双龙,洪水毁村,遂迁石柱……”这场大水带走了胡家老少一千多条性命,惨烈之极。后人为祭祖先,“以粽叶裹香糯,点水灯悼亡灵。”粽子没什么不同,点水灯则是叠只纸船,插上点着的蜡烛放入河中,引领亡魂一路远去。
    伴随这场大水的还有一个凄美的传说:一对情人为抗争封建枷锁,在八洞神仙铁拐李的帮助下,吞下龙珠化身为龙,约定端午夜在胡家放生潭会合升天。公龙性急,早到了一个时辰,被岸边巡视的泗洲佛砍成数段。母龙一怒之下,腾身甩尾,天翻地覆,致使河流改道,洪水泛滥。许是眼见大祸酿成、心存内疚吧,双龙化成两根石柱。有趣的是,村头的母龙柱是有生命的,茅草萋萋、内腹中空,而村尾的公龙柱则寸草不生、光滑如削。传说很美,只是给端午夜带来了些许凄苦。
    泗洲庙就建在母龙柱边,只不知千百年来这两个仇人是如何相安无事的。说是庙,其实也就是个四角凉亭,靠石崖的一边安放了个石雕的泗洲佛,所谓的“庙亭”吧!一条通往徽州的古道穿亭而过,到百步许的祝家渡一拐弯被石柱挡住了视线,所谓峰回路转、绝处逢生,故亭前冠以“问津亭”,亭后匾以“知道处”,真可谓妙趣横生,主人说是朱熹的笔墨。朱熹鼓吹“三纲五常”,为泗洲庙题匾应该不奇怪。
    淳熙二年(1175年),吕祖谦为调和朱熹与“三陆子之学”的代表人物陆九渊关于哲学思想的争执,邀集“鹅湖之会”。之后,朱熹、陆九渊、吕祖谦、蔡元定以及从岳麓山远道赶来的南轩张拭一同来到距石柱仅五里的包山听雨轩——这就是“东南三贤”毕至、“三陆子”云集的“包山之约”。不可否认,朱熹对当地儒学的发展是作出贡献的,他留下了一颗能开花、能结果、能繁衍光大的文化种子!
    然而,马金《汪氏会修宗谱》记载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淳熙二年十月,朱熹夫人胡氏病逝,葬于包山。现存有一块南宋国学进士汪杞撰写的墓碑:“夫人胡姓,派衍安定,望出洛阳,父讳瑗,仕苏湖二州教授,因随任焉……何天夺运,先公而殁,寿三十有二。生于建炎七年九月初九戍时,终于淳熙二年九月二十日亥时,葬马金包山听雨轩后……”这年朱熹四十五岁,《汪氏会修宗谱》中有他的《悼夫人》:“呜呼!夫人,惟灵之生……温和恬静,贤达敏聪。淑德之符,内助之功。正宜乐举案之齐眉,享福寿之无穷。胡天不佑,倏起悲凡……”
    胡瑗为北宋初学者、教育家,生于993年,卒于1059年,学者称安定先生,“以仁义礼乐为学,开北宋理学之先河。”胡氏夫人出生的那一年,胡瑗已去世八十三年,可见朱熹胡氏夫人为胡瑗之女的说法实属附会。朱熹夫人姓刘名清四,正史早已有载。而胡氏则不见经传。孰真孰伪,不敢妄加评论,朱熹的《悼夫人》泱泱千言、字字泣血,不是俗人所能杜撰的。
    最合理的解释,是淳熙二年朱夫子在游学途中结识恩师籍溪先生的孙女胡夫人,一见钟情、猩猩相惜、如胶似漆。结局可想而知,是叛逆抗争与“存天理、灭人欲”的矛盾,是因势单力薄而不为瓦全与重名利地位而委曲求全的矛盾。石柱胡家人是宽容的,于是,便有了那所有的附会,便有了与岳麓山极其相似的“问津亭”、“知道处”,有了那方圆百里没有祝姓的祝家渡(浙西方言“祝家”与“朱张”同音),还有了那个凄美的传说。在胡氏宗祠里朱熹还做着他的圣人,但在胡家人的心里,朱熹死了,胡夫人却活着。
    我丝毫没有鄙视朱夫子的意思,追求爱情、向往自由何罪之有?只觉得没有抗争的追求结局只能是绝望。说起抗争,不由想起了屈原,两千多年前的那个端午夜,屈夫子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虽然他的国人不了解他,但世人了解他,他最后得到世人的赞赏,世人的追溯,他是伟大的。而胡夫人以一宵小女子,向社会、向世人、向封建礼教发出了一声向往自由、向往爱情的长叹,这声长叹足以产生地覆天翻的震撼。胡家人将那个传说置入端午夜,或者也是为了“抗争”二字吧!
    祝家渡边有一株千年古樟,腰身极粗,四个成人且难以合抱。每到端午夜,村民就是在这儿撒粽子、点水灯。四五个壮汉撑几只木筏,边喊着“一路走好”边将粽子撒向河里。这时,渡口的村民便点起水灯放入水中,远远望去,漆黑的河面上点点烛火连成一线,壮观得让人惊叹……
    我想,那段历史、那个传说是否真实已经不重要,胡夫人所代表的也应该是一种抨击封建礼教的精神。只要这种精神在,端午节的粽子便会年年裹下去,那绵延的水灯烛火便永远不熄。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吴德良  编辑: 汪东福


 相关稿件

 

 热点新闻  
1.衢州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2.迅速响应 积极应对 开化多举措阻断疫情传播
3.全力以赴保供应 目前物资储备充足
4.“敲门行动”我先行 核酸检测战疫情
5.浙江有礼,开化有你!3·5学雷锋志愿服务月...
6.2022年开化春茶陆续开采
7.建起“蓝海” 乐享“红利” 开化县统筹推...
8.开化:“后厨直播+食安封签”,保障消费...
9.开化县启动巡河禁渔护水行动
10.横街社区开展 “学雷锋见行动”活动
 图片新闻 > 更多
关于本站 | 本站声明 | 联系本站 | 广告服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9〕22号 浙ICP备0500872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4
中共开化县委宣传部主管 开化传媒集团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开化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0-6521203 举报邮箱:khr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