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建创新的实践——衢州“三民工程”纪实
2010年5月18日 16:34
开栏话:为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党建视野”之“三民工程”、“创先争优”等栏目稿件,反映组织部门的特色工作,展示各地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实践、新实效,敬请垂注。
建立民情档案,定期沟通民情,为民办事全程服务。
这项被简称为“三民工程”的新载体,是我市探索创造的一项有效工作,在全市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启动以来,“三民”环环相扣,强力推动了市委领导下的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曾对此批示:“三民工程”寓管理于服务中,寓监督于参与中,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对村干部民主测评,群众满意率达98.7%,同比提高7.3个百分点;因农村基层干部不作为、办事不公等引发的来信来访量,同比下降43%。
市委组织部揭晓的2009年度这两项数据的一升一降,直观展示出“三民工程”的成效。然而,当我们在虎年的5月再度下乡调查,基层的实践与启示表明,“三民工程”所带来的意义,远比数据更喜人。
建立民情档案:1.5万个小网格,把百姓情况装进心里。
【实践】
从姓名、年龄、家庭收入等常规内容,到技能特长、培训需求,甚至田地、山林界址,通过民情档案一目了然。龙游县龙洲街道柳村村党支部书记戴锡康深有感触地说,28名网格员收集、登记各自网格内的村民信息,全村444户农户“一户一档、一事一表”,民情信息直观、生动,办事有据可依,解决不少烦心事,效率也大大提高。
这次,民政部门下发900元补助特困户,需要村里核定名单。如果召开村民代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要发误工补贴,得开支1340元,不划算;不开大会讨论,村两委干部决定的话,在村民眼里又难显公平公正。戴锡康说:“所幸建起民情档案,按照登记的信息,选最困难的吴秋美等4户农户拿补助,经公示村民没意见。”
柯城区双港街道梅家村一村民搭建违章建筑,驻村干部吴祥国通过民情档案了解到,该村民的亲戚是自己的高中老师,便在春节前,一个月内3次请该村民到城里喝茶谈心,与高中老师一起做他的思想工作。最后,该村民心服口服,主动拆除违章建筑。
建立民情档案,把百姓情况装进心里,掌握村情、户情,村级经济发展项目不再由少数村干部拍脑袋决定。衢江区峡川镇上庄桥头村的网格员刘春根,在登记村民信息时了解到,不少人想种大棚果蔬赚钱,没经验不敢迈步子。信息向上反映,镇里立马调研并出台每个大棚给予500元-2000元的扶持政策,全村已有50多户村民建大棚种蔬菜、草莓,面积100多亩。
管理进网格,服务进万家。全市1.53万多个小网格,按月收集、更新本网格单元的民情信息,已为2171个村、73.5万多户农户全部建立档案。与此同时,在纸质基础上,建立健全电子民情档案数据库,实行市、县(市、区)、乡、村四级动态管理,实现服务民生精细化,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充当“数据库”。
【启示】建立民情档案:集智于民!
基层干部不知道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与群众“讲同一种方言,没有共同语言”;行政村撤并,小村变大村,村务材料缺失、遗漏,甚至村干部的调整都会影响村务正常开展。基层组织管理滞后性,导致群众各类利益矛盾纠纷层出不穷,给基层管理工作带来新挑战。解铃还须系铃人,作为搭建掌握民情、联系群众、聚集民智平台的民情档案,应运而生,有效提高了村级组织的自治能力。
定期沟通民情:察民情顺民意,与百姓心贴心解难题 。
【实践】
“五一”节假日,开化县苏庄镇干部吴永志,一直奔波在大坂湾村的农户家。
苏庄是浙江最西部的山区镇,20个行政村有自然村76个,民情档案体现出农民有强烈的下山脱贫意愿。镇干部节假日进农户家,便是与农民面对面商讨土地征用补偿费等相关政策的具体内容。吴永志翻开笔记本上记下的农户的一条条意见,“在集镇建脱贫小区涉及30多户农户,上门沟通民情,形成‘群众决策’的政策,是项目能否早日落地的关键。”
沟通民情,就是要“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入户交心,使我们明白了应该干什么和怎么干,这是坐在办公室里所不能了解掌握到的。”江山市峡口镇党委书记张志军说,镇里出资出政策,帮助合新村流转60多亩闲置旱地,使17户白菇种植户,户均年收入3万多元,“撂荒地”变“聚宝盆”还起辐射作用,去年该村种植100多万袋白菇,村民增收100多万元。
常山球川镇村民在“民情沟通日”上反映就业难、赚钱门路窄,镇干部便广泛动员农村经济能人、在外创业人员回乡投资。今年,该镇新落地7家企业,新增就业逾2300人。
沟通,从“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转变,把自治权力还给村民。去年,全市4300多个新农村建设项目,全部通过民主决策,按项目建立监督小组,实行全程监督和公开招投标等,没有一起因项目建设或村务公开而引发集体上访事件。
据统计,去年,全市农村群众在“民情沟通日”上提出意见建议3.8万多条,3.5万多条当场解决,2577条列入各级承诺办理事项。18名村干部因不作为或违纪,辞去现任职务或被免职。
【启示】定期沟通民情:还权于民!
部分地区和少数村级组织干部,政治素质差、群众观念和民主法制观念淡薄,事前不民主、事中不公正、事后不公开,村民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落实不到位,村民自治异化成“村官自治”、“村官乱治”,严重挫伤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定期沟通民情,便是在机制层面,畅通了听取意见、解决问题的渠道,落实和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从而增强了农村民主政治的生机和活力。为民办事全程服务:麻烦留给干部,方便让给百姓
【实践】“没想到,我们老俩口哪里也没跑,村干部就上门送来了基本生活保障金。”
5月17日,手中紧紧握住红皮的“基本生活保障金”存折,衢江区廿里镇廿里村82岁的吾延林笑了。从5月起,他和老伴每月每人可领到125元的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金。
吾延林说,办这些证,费用什么的不用讲,就连那些部门的门开在哪,他都难找。现在,不用他操心,所有的事全由村会计王卸良包了,代跑办理,费用由村集体统一支付。
不只是在廿里村,干部情愿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百姓。全市106个乡镇(街道)已设立便民服务中心,400多名专职人员,为村民全程服务;1238个村(社区)成立便民服务代办点,受理群众的各项审批事项。
开化县华埠镇溪上村,是个食用菌生产大村,每年有80%村民外出发菇。村民外出遇到菌种检疫难题,镇便民服务中心便与县检疫站联系,专门组织人员在村里设点现场办公,为村民免费办理食用菌检疫证。
“干部上门服务,我们再也不用为菌种检疫跑来跑去,太好了。”村民江育健说出了大伙的心声。
为民服务的载体、内容不断升级。江山市凤林镇开通“4888365”民生服务热线,安排专人接听电话,接受群众的咨询、投诉、代理服务等。贺村镇湖前村根据农民就医难、不方便等实际情况,在服务代办点增设便民义诊处,免费为村民测体温、量血压等,聘请医院专家开展义诊,为孤寡老人和特困户提供补贴价药品。
全市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代办点,已受理日常群众办事和乡村干部可代办的事项11987件,农村基层干部为群众代办事项7243件,提供全程服务2万余人次。
说起为民所办的一桩桩实事,受访的干部们无不由衷感慨,“作为党员干部,唯有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把民生工作做细做实,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才能取信于民,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启示】为民办事全程服务:取信于民!
化管理为服务,探索服务群众“零距离”、“一站式”办事模式,在解民忧、办实事上下苦功夫,越来越多的乡村做到了“群众办事动动嘴、干部帮忙去跑腿”,从而推动了乡村干部从“对上负责”向“对下负责”的转变,提高上级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双满意率”。
原文地址:news.qz828.com/system/2010/05/18/010210533.shtml
来源:
衢州日报
作者:
严雪丰 通讯员瞿组 胡小飞
编辑:
胡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