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开化支站    总站·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图片 | 数字报纸 | 浙江网视 | 民生帮帮帮
           ·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 页   时政要闻   图片新闻   天下新闻   公告公示   天南地北开化人   平安开化
 专 题   综合新闻   电视新闻   生活资讯   图说开化   县外媒体看开化   人文开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 题 > 开化县2010两会 > 两会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4月6日 09:37

2010年3月29日在开化县
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开化县县长    金  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县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克难攻坚,奋力拼搏,取得显著成果的一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依靠全县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县发展呈现出经济回升向好、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1亿元,增长11%;财政总收入4.89亿元,增长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5亿元,增长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4亿元,增长2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62元,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1亿元,增长15.8%;外贸进出口总额6845万美元,下降52.3%。除地区生产总值和外贸进出口总额两项指标外,年初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顺利实现,10个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基本完成。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加快发展,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较好地实现了“保增长”目标。
  千方百计保增长。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建立“2+6”产业发展领导和协调机制,完善县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服务企业联席会议制度,与企业和衷共济、共克时艰,帮助解决了一批发展难题。全面开展清费减负工作,通过减免企业相关税收,阶段性调低社会保险费单位缴费费率,取消、暂停和降低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工会费即征即返政策,共为企业减负5000多万元,稳定就业岗位6000多个。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133项,设立工业企业还贷周转金4000万元,共为企业转贷4.45亿元,全力帮扶企业渡过难关。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88亿元,工业增加值22.74亿元,分别增长6.3%和11%;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从一季度下降17.5%回升到全年增长6.3%;新增规模企业12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3家。工业用电量增长11.2%,增幅高出全市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获专利99件,增长60%,新增省级新产品24项,牵头制定、修订国家标准2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增量居全市第一位,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62.9%。单晶硅块状产业质量提升标准化项目通过省级验收,万向硅峰荣获“浙江省质量奖”。
  坚定不移促增收。继续加大“三农”投入,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3.16亿元,增长4.6%。高度关注返乡农民工问题,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和返乡农民就业培训,全年培训农民1.86万人次,实现转移就业5536人。“开化龙顶”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跻身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再次入选“浙江省十大名茶”,名优茶产量1605吨、产值3.16亿元,分别增长21.2%和31.1%。食用菌生产总量1.68亿袋,桑枝条栽培黑木耳示范成效明显。完成毛竹低改、造林1.4万亩,油茶项目列入国家级试点。蔬菜播种面积7.3万亩,新发展清水鱼养殖402亩,“京鹏”牌开化清水鱼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47个,带动农户5万户。出台扶持来料加工发展政策,农民来料加工收入1.3亿元,增长50%。
  多措并举兴三产。有序推进根博园、财富购物广场等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工作,努力扩大农村消费。出台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实施意见,加快培育提升现代服务业。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0.42亿元,同比增长13.1%,在GDP中的占比上升1.4个百分点。钱江源被认定为浙江省首批生态旅游区。齐溪镇创建省旅游强镇通过考核验收。“汇丰与气候伙伴同行”中国区域性气候研究中心落户古田山,扩大了开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拍摄电影《龙顶》,有力宣传了我县生态休闲旅游业及开化龙顶品牌,全年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0.3%和22.2%。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0.18亿元,贷款余额45.8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6.77亿元和11.38亿元,贷款增量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存贷比65.4%,上升0.8个百分点,有力保障了县内经济主体融资和重大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的资金需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稳妥推进。新增物流企业9家。全县个体工商户7749户,从业人员18174人,分别增长10.6%和30.3%。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投资拉动,不断加大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和平台建设力度,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招商引资难中求进。牢固树立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理念,大幅度提高招商引资在乡镇部门年度综合考核中的权重,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建立县领导联系、专业招商、部门捆绑、企业争先“四位一体”考核体系,招商引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发挥商会作用,组建招商分局,开展驻点招商;依托已经落户开化的企业,以商引商,招商方式进一步创新。半导体新型电光源、高档印刷等一批新产业、新企业落户我县。全县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88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协议引资28.71亿元。实际到位县外资金14.15亿元,其中工业招商引资到位县外资金11.57亿元,增长12.9%。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67万美元,增长4.4倍。
  项目建设成果显著。完善项目推进机制,集中力量谋划、申报和建设一批产业类、基建类和民生类项目。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争取到中央投资计划项目30个,资金5178.5万元。完成九景衢铁路在开化境内走向以及站址方案论证。签订杭新景高速公路开化段出资框架协议,初步设计方案通过预审查。黄衢南高速公路开化段累计投资19.1亿元,路基主体工程形象进度97.6%。城白线开工建设,完成投资7400万元,为计划的247%。“四大工程”完成投资29亿元,增长12.2%;县本级财政投资完成4.93亿元,为计划的126.1%。元通硅业、万向硅峰老厂区搬迁工作进展顺利。合成材料年产3万吨甲基氯硅烷副产物综合利用二期工程、元通硅业年产5万吨化学级工业硅粉技术改造、七一电器年产20万套高压开关关键电器件等一批产业提升项目建成投产。
  发展空间有效拓展。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农村土地二次调查。城关等7个乡镇非耕地土地利用规划局部修改获省政府批准,拓展了1360亩用地空间。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1650亩,争取到计划外用地指标1956亩。完成工业园区、华埠有机硅基地2760亩土地平整和城关工业功能区二期1508亩土地征收,池淮、马金工业功能区分别平整推出土地334亩和100亩。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小县大城”和生态建设,城乡面貌有了新的改观。
 城市化步伐加快。注重科学定位,城市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走“小县大城”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以城市化、工业化“双轮驱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完成县域总体规划编制,城乡发展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推行城市生活垃圾袋装化管理,提高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质量。旧城改造、岙滩村迁建顺利推进,文化艺术中心投入使用,江滨北路、钟山路综合改造工程如期建成通车,南湖公园建设有序展开,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东城下山脱贫小区第一批198套住房结顶,马金后山等3个农房改造示范点建设进展顺利,全年下山脱贫798户2846人。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实施新一轮“十百工程”,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环境持续改善。完成48个整治村的建设任务,解决92个村7.09万人饮用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5.28”特大水毁修复工程和华埠大郡中低产田改造。新建农村联网公路161.8公里,创建新农村电气化乡镇2个。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到97.6%,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逐步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全年流转林权56宗8767亩,办理林权抵押贷款和林农小额贷款6500万元。
  生态建设成效明显。成功举办首届“5•5”生态日活动,生态建设氛围更加浓厚。生态县建设七大工程基本完成,已申报国家环保部技术评估和现场评估。深化“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新增省级绿色企业1家、清洁生产企业4家,胡涂硅清洁生产项目、明峰电子废硅再利用项目列入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严把生态关,否决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项目和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20多个。加强农村污染减排,新完成65个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创新秸杆两相发酵技术,推广沼气集中供气500户。全部关停石煤矿山。城关镇荣获“浙江省森林城镇”称号,7个村被评为省、市绿化示范村。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人民生活和谐稳定。
  社会事业再上台阶。全年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支出分别增长20.5%和57%,大大超过财政收入增幅。教育创强通过评估验收,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浙江省教育强县”。完成马金片区教育布局调整,新马金中学投入使用。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4.5万平方米,新建、扩建乡镇中心幼儿园7所。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50元和100元,达到350元和550元,农村低收入家庭子女就读职校免收学费。实施农村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在全省率先建立城乡居民数字化健康档案。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两免”,人口计生工作进一步加强。成功举办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继续送戏、送演出、送电影下乡,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马金镇、大溪边乡被命名为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城关镇横坑村建成全市第一个数字电视村,“醉根”获评全市首个“浙江省特色文化名牌”。开化新闻网顺利开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4个乡镇、136个村分别通过省体育强乡镇和省级体育小康村验收,县体育局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我县被命名为“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示范县”。民族宗教、台湾事务、外事侨务、统计、老龄、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出台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等一系列鼓励就业再就业政策,集聚人力资源,提升区域竞争力,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523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4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零。企业用工行为逐步规范,劳资纠纷大幅下降。120套经济适用房建成投入使用,180套廉租房开工建设,850户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全面完成,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30.4万平方米,增长84%,城乡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启动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扎实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和“五费合征”工作,全年净增参保人员2149人;努力做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全年实现“即征即保”712人。城乡低保月标准分别提高到312元和188元,农村五保老人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6.7%和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3.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90%以上,全年医疗费用补偿3578万元,39万人次受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得到提高。推进“广电低保”工程,实施彩虹行动计划,累计为城乡低保家庭免费安装有线电视3906户,送彩电4976台。深入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全年发放慰问金386.5万元,救济困难群众3750人次。
  “平安开化”建设扎实推进。深化各级领导干部联动接访、带案下访活动,继续落实县领导包案制度,成功化解因项目施工、医患纠纷等引发的各类矛盾。加强国庆60周年等重大节庆活动安保工作,深入开展“打黑除恶反侵财”、“消防百日安全竞赛”、涉危涉爆物品专项整治等行动,依法惩处各类违法犯罪分子,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实现安全生产三项指标零增长,“平安畅通县”通过省级验收。启动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十小”整治规范。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中心建成启用,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跨入全省先进行列。汇编完成应急预案操作手册,设立避灾场所55处8.5万平方米,救灾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和双拥工作得到加强。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务实争先,不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行政管理创新,深化工业园区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扩权强县”工作,政府服务不断优化。积极开展行政机关内设机构审批职能归并改革,首批12个部门如期完成“两集中、两到位”工作,第二批实施单位内设机构审批改革顺利完成。出台《行政机关行政首长出庭应诉规定》,规范行政行为。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电子监察和网上审批系统累计办理业务9593件次。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制度,自觉接受县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依法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备行政规范性文件3件。启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完成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稳步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严格落实公用经费“零增长”、专项经费“零增长”制度,会议费、接待费等支出实现年初确定的核减目标。加强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和资金管理,顺利通过国家审计署上海特派办专项审计调查。加强审计监督,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完成财政财务收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政府投资等91个项目审计,查处违纪违规资金1147万元。国资公司运作规范有序,在政府融资、项目推进、国资经营等方面成效明显。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尽管遇到了非同寻常的困难,但我县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的成绩比预料的好。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与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对大家一年来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小,大企业、大项目不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主导产业链拓展延伸不够;刚性支出快速增加,财政收支平衡压力突出;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些部门行政管理方法简单,办事环节多,部分干部工作推进不力,服务企业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将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经济形势和总体要求、工作目标


  2010年既是经历金融危机经济逐渐复苏,在新起点上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更是全面推进“产业高新、小县大城、生态发展”的重要之年。既要努力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还要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打下扎实基础。从“十一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看,“基本建成生态县”和“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两大目标达到时序进度要求,但要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还要做大量艰苦的工作。
  当前,国内外宏观环境深刻变化,世界经济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不确定性、不可预测的因素很多。特别是随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出资框架的改变,将直接增加全县财政刚性支出1.6亿元以上,给项目建设、社会管理等工作带来新挑战。尽管形势十分复杂,但我们更要看到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一是全县上下经受住了危机的考验,进一步激发出迎难而上,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工作干劲。二是国家在发展新能源、低碳经济方面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我县两硅等主导产业发展扩展了空间。三是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全县人民盼望已久、事关发展全局的杭新景高速公路、九景衢铁路等战略性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加快,我县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高峰期。随着交通区位的改善,为我县加快融入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旅游等三产服务业构筑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四是发达地区为推进产业升级,加快了“退二进三”、“腾笼换鸟”步伐,为我县招商引资、借力发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带来了现实机遇。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切实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充分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县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坚定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兴县”战略,坚定不移走“产业高新、小县大城、生态发展”之路,致力推进工业经济总量扩张、转型升级,着力发展以休闲旅游为特色的三产服务业,扎实推进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健康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建议2010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县生产总值增长 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进出口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市确定目标任务。
  具体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五种意识,坚持五个不动摇:
  强化机遇意识,坚持推进项目不动摇。机遇稍纵即逝,我们必须在应对危机中把握新机遇,突出工作快节奏,全力以赴做好项目争取、招商引资工作,加快产业提升、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公共服务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推动开化经济社会发展。
  强化首位意识,坚持主攻工业不动摇。工业是就业之本,民生之基。我们要从本质上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仍然必须一如既往地强化工业首位意识,举全县之力扎实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建设,迅速做大经济总量,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切实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优化环境不动摇。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服务,强力推进投资环境建设,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办事提速、服务提质、效能提升,努力创造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的法治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
  强化改革意识,坚持开拓创新不动摇。改革创新是区域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要敢于创新,善于变通,突破定式,打破常规,从政策中找机遇,从问题中找对策,用发展的眼光和改革的思路,主动、有力地推进体制、机制和方法创新,在更深、更广层面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强化民本意识,坚持促进和谐不动摇。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标,也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增强凝聚力和引导扩大内需的基础。要把改善民生同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有机结合,把“小县大城”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有机结合,把加快经济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有机结合,既要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又为我县新一轮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2010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根据总体要求,实现上述目标,2010年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大总量,优化结构,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坚持扩总量、优结构、提质量并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效益。力争新增规模企业30家以上、亿元企业3家,上市企业1家,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65亿元。
  突出招商引资扩总量。把招商引资作为迅速壮大经济总量、提升县域实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中之重来抓。继续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一把手抓”、“一票否决”和“全民招商”不动摇,确保全县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6亿元。其中,工业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4亿元。进一步完善县领导服务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制度、牵头联系部门捆绑组制度和部门捆绑考核机制。坚持“双赢”原则,把促进经济发展、税源培植、增加就业作为衡量项目的重要标准,引导招大商、招好商、招群商。充分发挥我县产业优势,着重围绕“2+6”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开展产业招商、以企招商,大力招引合作伙伴和配套企业,拉长产业链,进一步增加工业总量。组织开展“百名干部”外出招商和“十佳招商企业”、“十佳招商能手”评选活动,继续做好驻点招商、商会招商。完善招商项目协调机制,建立“五个一”服务体系,对招商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切实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和投产率。引导在外开化人资金回流、项目回归、回乡创业。坚持和完善项目落地决策咨询制度和竣工验收制度,严格把好项目准入关、布局关。重视和做好招商引资落地企业的后续服务工作,全力创造稳定经营和扩张发展的条件,促进企业增资扩股、加快发展。
  推动转型升级优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制订出台工业转型升级扶持政策,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等新兴产业,保持和扩大“浙江省硅产业基地”优势,切实推进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在“2+6”每个产业中排出1—3家龙头企业,给予重点倾斜。坚持财政贡献率与地方财政奖励、社会责任与政策享受相结合,帮助企业积极争取各类专项扶持资金,促进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向龙头企业集聚,引导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努力打造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领军型企业。认真落实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为投资创业者提供专业培训、专家咨询、信息科技应用等专业服务,促进微小企业上规模,培育中小企业梯队。
  推进自主创新提质量。全面落实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引导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先进设备、高新技术和高端人才,加大技改投入、成果转化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力争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加快硅材料检测中心建设步伐,启动“衢州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开化分中心”建设。积极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力争实现上市企业“零”突破。引导企业增强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意识,争创一批省级、国家级名牌,提升工业整体发展层次。鼓励企业参展会、抓订单、建网络,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促进出口持续回升。
  (二)统筹协调,深化改革,夯实“三农”发展基础。继续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农村改革,着力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用推动三产的理念抓农产品销售,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一步增加农业投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启动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和3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区建设。实施2万亩标准农田提升工程,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大宗农产品供给。继续实施茶产业提升工程,建成“衢州市茶叶检测中心”,加大品牌宣传和保护力度,强化市场拓展能力,开展系列产品开发,提高茶园综合效益。巩固提升外出种养金针菇模式,扩大桑枝条栽培黑木耳生产规模,保持食用菌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推进油茶、毛竹低改和林区道路建设,推动蔬菜瓜果、特色畜禽、清水鱼、蚕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规范提升“四位一体”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加快农业机械化、设施化、标准化发展步伐,着力提高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水平,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扶持联系农户面广、收购销售本地农产品量大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培育壮大经纪人队伍。积极推进木材、果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强化市场营销管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强化农产品生产、流通监管,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安全优质生产水平。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积极拓宽增收渠道,努力构筑农民持续增收机制。继续深化新型农民技能等级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工资性收入水平。全年计划培训7000人,其中新型农民培训2000人。加强政策扶持,优化农民创业环境,积极引导和扶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推进农家乐开发布点和改造提升,发展观光农业。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突出产业扶贫,引导农民精耕细作,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力争低收入农户人均年增收400元以上。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全面落实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积极探索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大力推行农村宅基地竞价择位,多渠道筹措新农村建设资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推进林业长期稳定有序发展。加强资源林政管理和森林防火工作,做好迹地更新和荒山绿化,促进林业资源有效保护、永续利用。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和扶贫贴息贷款扩面工作,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优化村庄布局,提高中心村规划建设水平。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提升“一事一议”、民主协商的能力水平,引导群众量力而行、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突出重点,丰富内涵,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牢牢把握开化综合交通网络构架基本成型的历史机遇,科学规划服务业发展定位、功能布局、设施规模,着力打造三省边界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集散中心,力争全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3.6亿元。
  着力培育休闲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从根本上发挥生态后发优势。树立“全县大景区”和“全县景区化”理念,按照“大源头、大旅游”发展思路,把旅游发展规划融合到“十二五”总规和各项子规划中,做好结合文章,整合景区资源和项目建设,发展配套产业。在县城周边、通道沿线和重要节点实施绿化、彩化工程,套种珍贵树种和经济树种,推进林相改造,力求景观、效益双提升。不断扩大古田山科考影响力,积极推进钱江源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景区经营机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着力提升“钱江源”品牌影响力。加快根博园工程建设,创建根博园4A级旅游景区,打造开化城市新名片。举办首届中国根雕艺术文化节,不断融入文化元素,扩大开化根雕品牌知名度,推进根雕产业发展。改造一批经济实用、适宜自驾游客入住的宾馆酒店,加快旅游商品市场、南湖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紧紧抓住汽车F3赛道基地项目列入省重大前期项目计划的契机,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力争早日落地。加强旅游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对接周边景区,加大边际协作,吸引、承接周边景区游客,开拓旅游大市场。
  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培育壮大研发设计、中介咨询、安装维护等服务业。谋划高速公路互通、铁路站场经济,积极发展仓储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会务经济、信息服务等新型商贸业态,推广成熟电子商务运作模式,推动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社区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积极引进商业性金融机构,支持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扩大业务,稳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业态,活跃金融市场,增强金融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
  加快提升传统服务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房地产政策,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推进专业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市场服务功能。认真落实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策。继续实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努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繁荣城乡消费市场。完善落实服务业发展优惠政策,着力引进集餐饮、文化、娱乐、旅游为一体的大型综合项目,提升服务档次。
  (四)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力与综合竞争力。抓住中央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的大好时机,认真落实市委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精神,走“小县大城”新型城市化道路,促进人口集聚和产业集约发展,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突出规划引领。成立县规划管理委员会,理顺规划管理体制,加快“小县大城”规划体系建设。以“小县大城”理念统揽城市规划,完成县域总体规划报批,统筹抓好产业布局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化与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引领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编制县城旧城区、岙滩新区、县火车站周边地块、城华沿线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近期建设性规划,推进“一城三区”建设。加强规划管理,出台《开化县规划管理办法》,完善规划审批、技术审查、综合验收等制度,推行公示制和听证制,实行规划成果展示,确保规划的规范性、程序性和严肃性。加大规划实施中的监督执法力度,确保城市总体规划落到实处。
  提升城市品质。以国家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城区违章建筑、占道经营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十小行业”等监管和整治力度,不断优化城市环境。加大西渠治理力度,保持渠道整洁。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推行城区卫生保洁制度改革,开展老城区综合改造示范项目建设。启动芹江及华埠水面景观工程、开化国际大酒店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继续落实拆迁包干责任制,实施城北南片区等地块旧城改造工作,完成岙滩村迁建。建立岙滩新区社区组织,提高城市社会化管理水平。加强宣传引导,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不断提高全民文明素质。
  推进中心镇、中心村建设。紧密结合“小县大城”建设要求,整合“十百工程”、下山脱贫、整村搬迁、农房改造等政策资源,在城华沿线科学设置脱贫小区、农民新村,引导农民向城区集聚,并带动产业集聚、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和农业集约化发展。以新老205国道和17省道沿线为重点,连线成片推进村庄整治“五项工程”建设,力争完成50个村的村庄环境整治,启动建设5个中心村。大力推进农房改造,把农房改造与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及建设用地复垦有机结合起来,在“建新”的基础上寻求“拆旧”新突破。探索实行以村为主的旧村改造新机制,充分调动村两委干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全面推行农村联排建房,节约集约建设用地,加快小型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建设。
  (五)破解制约,强化保障,着力增强持续发展活力。以要素保障、平台拓展和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夯实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强化要素保障。土地方面,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合理布局用地空间。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盘活存量土地,保障重点项目用地。实施“365”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加大转而未供土地处置力度,提高供地率。人才方面,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意识,大力培养、引进和使用产业发展、项目推进过程中亟需的各类人才。积极主动对接省氟硅产业集群专家服务组,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借智借脑推进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继续支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深造,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家。资金方面,积极应对国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带来的贷款难问题,努力做大储蓄总量,加强政银企三方交流对接,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初创型企业提供发展资金。继续做好交通、通讯、能源等要素保障工作。
  增强平台功能。积极推进工业园区由工业功能区向工业新城转变,着力提升要素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争创省级创新型园区。集中力量,加快工业园区城关工业功能区一期、二期建设,确保上半年有1000亩以上的熟地供应;适时启动城关工业功能区三期建设,建成11万伏罗坞输变电工程。积极推进园区保障性住房等生活设施建设,加快园区三产服务业、社会事业布局与发展,完善区块配套功能,为园区企业提供更优越的创业环境。加快华埠有机硅基地一期路网、水网、排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上半年形成500亩供地能力。推进池淮、马金等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提高项目承载力。
  加快项目建设。坚持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按照“能早则早、能快则快”的原则,超前谋划,创新举措,强势推进项目工作。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建设责任体系和督查机制,强化项目建设保障,以大项目、大投入推动大发展。全年“四大工程”安排项目66个,计划投资39.97亿元。突出大交通网络建设,建成黄衢南高速公路开化段,确保年底前竣工通车,开工建设黄衢南高速开化互通与205国道连接线工程;基本完成杭新景高速公路开化段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政策处理工作,并进场施工;扎实推进九景衢铁路前期工作,确保无障碍开工;完成城白线城关至张湾段建设。规范和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严格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监管,提高投资效益。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积极扩大社会投资。
  (六)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坚定不移地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推进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加强生态县建设宣传,精心组织开展“5•5”生态日等活动,营造生态县建设良好氛围。全面开展“清洁乡村”行动,整治村庄、道路、河道卫生环境,进一步完善考核、管理机制,推进农村垃圾集中处理长效运转。对照国家级生态县建设基本条件和考核指标,加强与上级环保部门沟通协调,落实项目整改,突出特色亮点,完善申报材料,深化环境优美乡镇建设,确保通过国家级生态县考核验收。
  狠抓节能减排。深入实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继续深化“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的有利时机,谋划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生态建设、污染治理项目,推动发展太阳能、生物质等新能源和适合开化产业特点的低碳经济。强化对重点污染源的日常监管,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改造,确保完成万元GDP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指标控制任务。开展全民节能行动,机关事业单位要带头节油、节电、节水,倡导低碳生活。开展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工作。做好石煤矿山关停后的整治和生态恢复工作。
  (七)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按照“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落实重大民生政策,努力提高全县人民生活质量。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着力推进华埠片区教育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继续实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程,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积极拓展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科学的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卫生强县创建工作。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切实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深入开展免费婚检和优生检测,提高新生儿素质。切实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乡体育服务网络,举办县十三届全运会,完成省级体育强县和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任务。加强民生档案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等工作。
  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就业。落实新一轮促进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把免费创业培训对象逐步扩大到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城镇失业人员、城乡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健全就业援助制度,统筹做好对低收入农户、返乡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复转军人就业工作。继续举办好人才劳务交流大会,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劳务信息网络,实现劳动力供给信息、企业用工需求信息“一网通”。同时,要抓好宣传服务,引导富余劳动力本地就业,努力破解部分企业招工不足问题,促进就业和人口集聚。
  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面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继续扩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范围,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做好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工作。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巩固和扩大集中供养工作成果。统筹规划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继续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更加重视和关心企业困难职工、失业人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健全信访问题排查分析机制、接访下访约访机制、信访问题调处化解机制,把信访责任落实到位。完善情报信息会商制度,及时排查和调处项目推进、征地拆迁过程中的苗头性隐患,推行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模式,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惩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全力做好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安保工作。继续深化“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发展环境”整治活动,重点整治企业周边治安环境,严厉打击敲诈勒索、强包强建、阻碍施工等不法行为,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深化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安全生产“365”行动计划,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以“四民主、两公开”为重点,建立健全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不断提高乡(镇)、村两级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基层稳定的能力水平。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发展社区公共服务。开展气象灾害准备工作认证,有效提高气象灾害的应急能力和公众防御意识。支持驻开部队建设,认真做好国防教育、征兵工作,深入开展双拥优抚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新的一年,在全面推进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办好八个方面实事。基本生活保障方面,确保符合条件的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按月享受基础养老金,增发复员退伍军人优待金,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落实最低生活保障自然增长机制,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医疗保障方面,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补偿标准和大病救助补偿标准;实行国家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规范建设10个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城乡住房保障方面,新建经济适用房100套,廉租房70套;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教育提升方面,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完成园区小学建设。农村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联网公路、农民饮用水、沼气、改厕等项目建设。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成芹北路、芹南路部分路段道路、污水管道及地下管线综合改造,实施西渠截污一期工程。提升城市品位方面,实施南湖公园建设项目,完成芹南菜场改造工程建筑基础部分施工。公共安全方面,继续实施千库保安工程;建设药品安全在线监管体系,强化药品生产和经营单位监管,让群众放心用药。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科学谋划好开化“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切实加强事关我县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研究,谋划和梳理一批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高质量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工作任务,必须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
  优化政府服务、管理。强化“服务就是义务、服务就是责任”基本理念,继续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认真落实各项清费减负、扶持发展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进一步完善并联审批机制,优化审批程序,简化审批环节。推行政府工作的精细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能。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
  增强财政调控能力。加强预算管理,缓解收支平衡压力,防范财政风险。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度建设,有效调节单位预算,充分调动部门、乡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统筹使用部门结余资金,深入推进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协调促进项目、资金和资源互为使用、互为配套,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强化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收益征管。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降低行政成本,保障事关开化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和民生等重点支出。加快探索建立政府性债务预算管理机制,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稳步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扩大试点范围,逐步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财政国库动态监控范围。
  切实加强勤政廉政。大兴勤政之风,坚持工作重心下沉,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好服务,少说空话、套话,多干实事,把精力集中到解决实际问题和推进工作上,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扎实开展以“治庸治懒、提能增效、狠抓落实”为重点的“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有效治理“庸、懒、散、乱”现象。加大对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推进等中心工作的督查力度,确立起实干有功、绩效挂钩、赏罚分明的考核机制,调动乡镇部门积极性,增强全体工作人员责任心,形成全县“一盘棋”,凝聚起合力,共同抓好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的贯彻落实。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大力推行行政问责制,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严格财政审计监督,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和招投标活动监管,抓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全体公务人员,尤其是一把手,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守思想道德防线、廉政从政底线和党纪国法红线,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制度和规定,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形势复杂多变,挑战与机遇交融并存。新的使命和责任需要我们更加开拓创新,新的任务和目标需要我们更加团结拼搏。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坚定信心,奋发进取,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编辑: 王欣


 相关稿件

 

 热点新闻  
1.衢州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2.迅速响应 积极应对 开化多举措阻断疫情传播
3.全力以赴保供应 目前物资储备充足
4.“敲门行动”我先行 核酸检测战疫情
5.浙江有礼,开化有你!3·5学雷锋志愿服务月...
6.2022年开化春茶陆续开采
7.建起“蓝海” 乐享“红利” 开化县统筹推...
8.开化:“后厨直播+食安封签”,保障消费...
9.开化县启动巡河禁渔护水行动
10.横街社区开展 “学雷锋见行动”活动
 图片新闻 > 更多
关于本站 | 本站声明 | 联系本站 | 广告服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9〕22号 浙ICP备0500872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4
中共开化县委宣传部主管 开化传媒集团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开化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0-6521203 举报邮箱:khr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