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红十军两打华埠镇与首破开化城作向导
2010年2月10日 10:50
两 打 华 埠 镇
华埠位于浙、皖、赣三省接壤的交通线上,三面临溪,一面靠山,是钱塘江主流的发源地,水陆交通方便,素有“浙西重镇”之称。
由于华埠镇具有北控皖南,东出金衢,南入怀玉山,西至赣东北之优越的战略地形,因此,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蒋冯阎大战结束,军阀各方取得了暂时妥协,1930年11月,蒋介石便纠集3万兵力向我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接连进行大规模的反革命“围剿”。为了粉碎敌人的第二次“围剿”,红十军在方志敏、邵式平等同志的领导下采取大踏步跃进,迂回穿插,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游击战术首次挺进浙西华埠。
1931年2月25日,红十军将驻暖水敌五十五师所属1个营消灭之后,侦悉华埠镇仅驻有敌教导营的一个连,便决定由龙志光所率的二团和德兴县独立营乘虚挥戈东进。28日,方志敏同志和团长龙志光率领部队从德兴境内出发,走白沙关、杨林、青阳,于深夜直抵华埠大坞岗。3月1日拂晓,红军发起攻击,街道居民从梦中惊醒,还以为帆船年后首次开航鸣放喜炮。驻在万寿宫的敌教导连官兵仓促上阵,仅交战十多分钟便惊慌溃窜,纷纷涉水向东岸竞相逃命。
红军攻克华埠走上街头、河滩召集了群众大会,宣传红军的政治主张和有关政策,张贴布告标语,布告上署名有政委涂振农等,其标语是:“打倒土豪劣绅,铲除贪官污吏,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等等。
红军纪律严明,对人态度和霭可亲,人们消除了因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欺骗宣传所造成的恐惧与疑虑,商店开门照常营业,很多市民、小商贩及工商业者胸前佩挂红布条,表示对红军的热烈欢迎。红军在购买商品时不讨价还价,甚至到老百姓家里洗个脸也要付钱。红军还在几家商店门前贴上“贫民借寄所”的字条,对贫穷者予以接济。
红军把华埠镇长、商会会长叫到下星口凉亭,并通过与王莲辉等5名商政界头目协谈,由他们负责向钱庄、当铺、盐仓、布店等各大商号筹款1万银元送到下星口凉亭。
当天下午,红军撤离华埠,向前来送行的群众依依告别,从原路返回德兴苏区,与一、三团会师于重溪休整。
红十军第二次打华埠,是为了扩大苏区,发展“化婺德游击区”,加强“以油溪口为中心与德兴苏区打成一片,向华埠开化发展”的“浙西白区工作”;以及为了粉碎敌人对苏区的食盐封锁,推动化婺德特区扩大为化婺德县的一次坚决而重大的行动。为了确保这一战役的胜利,出征之前,军部派出赵火福同志(一团二连连长),乔装货郎“叫卖眼镜”,在华埠穿街走巷,侦得镇上驻着浙江保安第三团第二营,该营是包括1个机枪连等7个连的加强营。继而又由潘吉友(后任化婺德县苏主席)、刘永卓(后任化婺德县军事部长)和程石根(后任开化一区苏维埃主席)等带领40余人的驳壳队,秘密进入华埠镇进行侦察与埋伏。
1932年4月16日红十军五六千人,由红十军军长周建屏等同志率领,从德兴境出发,兵分两路:一路5000余人,由油溪口支部书记傅家富作向导,进白沙关、油溪口至航头,然后又分成三部,一由星口攻孔埠,一由自渡、河沿攻观音堂,一由官塘苏坞攻大坞岗捣岗捣敌营部;另一路德兴县独立营300余人,由“十八兄弟”之一李仁惠作向导,从杨林、桐村,取三里亭而来。当日下午,木壳队埋伏在“徽宁义园”内,天黑前便占领营部对面的山头。晚8时,战斗在孔埠打响,“嘶杀声及枪炮声,激烈不堪言状”此时,木壳队里应外合,将敌营、连驻地周王庙、观音堂,及营长正在新婚宴的余涤新家房子等处烧得烈火熔熔。敌人风鹤惊心,抱头鼠窜,时适三面江河水势甚大,逃命在前的四连少校连长、中尉排长相继淹死河中。战斗只经过1个多小时,除溺死者外,毙敌23名,伤7名,俘10名,缴获轻重机枪10挺,步枪20多支,弹药数10箱。
17日上午,红十军没收了十几家盐仓和大商号、筹集了食盐、药材、棉布、胶鞋、电筒等一大批物资,押着俘虏返回苏区,并把电话公司的周春根,万康源的王莲辉,德裕堂药店的诸葛茂松,种德堂的蒋作宾以及和丰泰的罗会宾,攀同春的攀洪宝等老板带走(在葛源经一个多月教育放回)。当天,德兴县独立营在东坑口住晚,并没收了土豪郑顺松的南山货店与酒坊肉铺,杀了猪和鹿共20余头。
17日下午,国民党保安三团团长随迫击炮连从衢县战战兢兢而来,暨驻常山的该团一营一到下星口,打迫击炮30余发。然而,红军已早离远去,敌人恼羞成怒,竟将十几个玉山等处来华埠买盐的老百姓,当作“红军密探”予以杀戮,充报战功。继后,又以搜查“损失物资”为名,乘机大肆抢掠民财,激起广大民众怒声载道。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编辑:
汪东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