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开化支站    总站·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图片 | 数字报纸 | 浙江网视 | 民生帮帮帮
           ·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 页   时政要闻   图片新闻   天下新闻   公告公示   天南地北开化人   平安开化
 专 题   综合新闻   电视新闻   生活资讯   图说开化   县外媒体看开化   人文开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人文开化 > 包山书院 > 开化文物古迹

 

从崇文书院遗址看儒学对开化的影响

2009年12月8日 15:51

    大溪边村之南一公里之遥,有山名曰:西岩,山势峻拔,多峭壁,岩腰一洞,吞云吐雾,远眺之十分壮观。

    该洞高近二十米,内空面积二十多平方米。洞顶钟乳凝结,状如游龙,头角峥嵘,舌端清泉一缕,摩空下泻,铿锵成韵。弯腰而入,数十步则别开一境,洞中之洞,堂阶宛然。内石桌石凳已毁,而痕迹犹存。上有自然天井,可仰窥星斗。细观地面,皆鹅卵石砌成,虽年深月久,为尘土所湮,仍斑斑可觅。外洞高旷,可容百数十人,鸟瞰山下,村庄田园尽收眼底。如此幽境佳地,无怪乎宋代就有人于此兴建书院。

    开化西北与休宁、屯溪接壤,由于受古徽州文化和儒风理学的影响,重教、办教、兴教之风早在南宋初年就已兴盛。据有关史料记载,建炎三年(1129),金兵破楚州(淮安),宋高宗率众仓皇南下,建都临安,孔子四十八世嫡孙孔端友,置孔氏庙宅于衢州以后,一些儒学大师纷纷南下,聚集衢州。淳熙二年(1175)春末,朱熹、张拭、吕祖谦、陆九渊四大理学家及其弟子,也相继群萃于包山听雨轩论道讲书。尤其是朱、吕二位,自乾道初年就多次往返于开化、华埠、村头、马金包山和中村等地。司塾讲学和探讨理学。一时间,开化士林如沐春风,本吕氏之学,奉朱子之教,在开化城乡日益盛行。山野之民亦遂骎骎好义,集资办教,捐钱兴学。诸如双竹园义学、华埠七虎堂、包山听雨轩、南山书院、霞山书舍、下庄一峰书院、村头屏山书院、长虹蛟峰逢辰书院、杨林西川学院等均于这期间先后拔地而起。就在此时,宋·景定三年(1262)进士、明道书院山长,姓余名坦,字履道,号山英者,解组归乡,即于此捐资创建崇文书院,并设立遗经阁,延请理学名师,座塾讲道。此期间,这个开化东北面最边远、冷僻的小山村也兴起了学习朱吕之学的热潮。

    随着历史的变迁,至明末清初这所名闻一时的书院,早已是屋毁洞塌,只剩下一片荒芜……然,朱、吕所提倡的“儒以崇本为要,本立而道生,道生而崇本”之理念,却铭刻于人心,故办学育人之举代代相传。直到清·咸丰辛酉年(1861),再次由该村教谕余锡麟与乡中善士集资重建,且比原来更为宏敞。清·光绪《开化县志》载:“该书院共分两层,上祀文昌及朱、吕名儒,中启讲堂,旁开学舍,安置诸生童,砚、席、楼、廊、厨、湢无不具备,并捐田三十九亩有奇,为修院延师膏火费是役也”。书院开办后,知县汪学澄、徐名立,均先后详请府道额以扶持。同治年间,县令汤肇熙还专程来西岩巡视,撰一联曰:“可阶而升,可见为书次第者;乐善不倦,乐得英才教育之”。并题诗云:“笠履秋郊得得行,天然小墅傍岩成。支烟古洞藏何处,孤鹤空山怨有情。于此婆娑宜老子,好将讲读治诸生。年来尚记儿时事,灯火三更月五更。”

    崇文书院和开化其它书院一样,在历史的时空中,早已化为烟尘,留下的,只是一个积满淤泥碎石的溶洞和一些断断续续的记忆。然而,老祖宗们那种崇文重教、艰苦办学、树人育才的儒家精神,却为开化造就了一大批人才。《开化县志》记载,仅宋代就出了状元程宿、方逢辰(其子孙徙居淳安,故至清雍正时,入淳安志),榜眼程迪,解元吾拱之、汪汝弼、吾伯颜、蒋芸和一百四十四名进士。由此可见,儒学对开化影响之深实是不言而喻。

 

来源:  作者: 刘高汉  编辑: 汪东福


 相关稿件

 

 热点新闻  
1.衢州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2.迅速响应 积极应对 开化多举措阻断疫情传播
3.全力以赴保供应 目前物资储备充足
4.“敲门行动”我先行 核酸检测战疫情
5.浙江有礼,开化有你!3·5学雷锋志愿服务月...
6.2022年开化春茶陆续开采
7.建起“蓝海” 乐享“红利” 开化县统筹推...
8.开化:“后厨直播+食安封签”,保障消费...
9.开化县启动巡河禁渔护水行动
10.横街社区开展 “学雷锋见行动”活动
 图片新闻 > 更多
关于本站 | 本站声明 | 联系本站 | 广告服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9〕22号 浙ICP备0500872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4
中共开化县委宣传部主管 开化传媒集团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开化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0-6521203 举报邮箱:khr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