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村观灯记
2009年12月8日 14:58
元宵节的余村,真是热闹极了,家家户户都在赶制花灯。
我走进了一家农舍,见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伯,在聚精会神地装饰花灯。五颜六色的彩纸,在他的手上加工成各种形状美丽精彩的花边,镶嵌在八角灯笼型的花灯棱角处。一片片红纸在他的手下变成了一朵朵红花,安插在灯架的顶部。一盏灯基本上完成第一道工序,然后,老伯提起笔,在花灯的四面画上桃花、莲花、菊花、梅花。画完又仔细地端详了一会,又提起笔,在灯端的显眼处,写上了“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等吉祥字样。我望着他这双粗糙的大手不由发怔了,这不是变成了一双绣花姑娘的巧手了吗?谁说种田人手脚粗笨,那才是偏见呢。我喜孜孜地与老伯搭讪起来:“伯伯,您编制花灯真有本领。”老农面带笑容,乐呵呵地答道:“嘿,这玩艺还是我爷爷教的呢。”“过去你们每年元宵节都闹花灯吗?”我又问。“年年都闹!这是我们山里人的传统习惯,闹花灯预示着我们种田人迎春接福呢。可是,在那大破旧俗的年头,花灯也和其他传统艺术一样,被统统禁锢了。直到四人帮垮台的第一个春天,我们又欢天喜地地闹开了。三中全会后农村的政策变了,我们山区由穷变富了。在这个大喜的日子里,我们怎能大闹一番呢。今天一大早,村支部书记就在广播里嚷开了,要求大家把今年的迎春灯会,搞得比以往更热闹。”老伯说罢,又笑着问我:“小伙子,是来我们村看花灯的吧?”我微笑地点了点头。
入夜,迎春灯会开始了。村民兴高采烈地穿上节日的盛装,肩背自己精心编制的花灯,从各个小弄里涌出来,花灯连成了一条长龙,大约有一公里长,可是这长龙的头尾,却是鱼头鱼尾,大概是余村的形状像鱼,或许是按老百姓传统的习惯“鱼”代表了“余”吧。
大“鱼”头张着大口,闪着神眼,五颜六色的光芒照亮了前程,朵朵花蕊烛光燃烧,使花儿更加清晰了,吉庆的字眼特别引人注目。随着指挥人的一声令下,鞭炮声锣鼓声响成一片,“大鱼”抬头摇尾往前奔了。长长的花灯队伍像一条火龙,鳞光闪闪。沿着村庄的弄堂小巷,徐徐游去。这时,观花灯的人群熙熙攘攘,他们踮起脚尖,高声喝彩。一盏盏明亮的花灯像一朵朵鲜花,在我眼前闪过,我仔细地数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啊,我眼花缭乱再也数不清。忽然,人群中有人高跳起来:“数清了,总共是864盏。”啊,864朵灯花装点着余村,多么美丽啊!
“大鱼”环绕着村庄转了两圈,最后,跃入村头的田畈成圆形的团团游动,花灯队伍此时形成了一座庞大的花园,火炮、礼炮、歌声、嚷声、笑声响彻云宵。流星般的花朵,在朦胧的月光下穿梭,把天空映得通红。
来源:
作者:
刘联顺
编辑:
汪东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