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安居梦
2009年11月14日 15:21
成家以来,为人妻为人母,角色变换、工作调动,值得记忆的东西不少。这当中,住房的几度变迁尤其令我难忘。
1991年底,由于丈夫单位领导的关照,我们在某招待所争取了一间20平方米的房间,这就是我们的婚房。
这间房被我用一道布帘隔成里外两间,里间当作卧室,摆放床、书桌、电视柜,外间摆放沙发、小方桌、脸盆架等。不论里外间,简单的什物挤满了整个房间,为结婚而置办的几件大家具只能暂放于乡下的婆婆家。
刚结婚时,我们在食堂用餐,房间小并无大碍,但随着女儿降生,房间的狭小感与日俱增。因为房间太狭窄,我只有到婆家坐月子。记得女儿出生28天时,全身间歇性抽搐,我们连忙将她抱到县城医院就诊,因招待所房间条件有限,我想当天就带女儿重回婆家。好友心疼我和女儿,执意留我们母女俩在她家足足住了一星期。这份情谊永生难忘!
产假结束,我回学校上班。受居住条件的限制,礼拜天我不得不 “以校为家”。到了寒暑假,再呆在乡下学校也就很不现实。怎么办?“靠山吃山”,我们唯有挖掘招待所房间资源,在有限空间里安放电饭煲和电炒锅,以解决一家三口的吃饭问题。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四年。期间,我们夫妻俩最大的梦想是尽快结束寄居的日子,早日拥有一间稍大一点的住房。
1995年,我们终于住上了集资房。从20平方米的单间房到85平方米的两室两厅一厨一卫套房,我已心满意足。从此之后,不必再为衣被沾上油烟而烦恼,也不必再为衣被晾晒在外被雨打湿而焦虑,更不必为一家三口看书看电视相互干扰而无奈……我心想:这辈子能在这样一套居室里生活着,已经很幸福了。我们夫妻俩对房子再无他求。
但好景不长,1997年,紧挨我家的某厂宿舍竣工,打碎了我的如意算盘。本来,地势不算很低的一楼,既具有夏天凉快的优势,又避免冬天光照少的劣势,是理想的安身之所。在隔壁宿舍建造之前,我家的阳台一天能照到四五个小时的阳光,晒衣被足矣。但隔壁新楼房完工之后,阳台一天仅有不足两小时阳光的 “照顾”,寒冷的冬季可怎么熬过去呀?无奈之下,我托亲戚做了两副晒衣杆架,大晴天把杆架搭在楼下距家有点路程的空地上,捧衣收被,极为不便。
就这样在冬天缺乏阳光的折腾里又晃过了6年,早日换房成了我们一家三口朝思暮想的愿望。苍天不负苦心人,2003年,我们逮住机会,在县城岙滩新区买下了一块地皮。贷款建房、卖房、装璜,挺过道道难关,终于苦尽甘来,2006年5月,我们搬进了占地百余平方米的联体别墅。
联体房功能完善,客厅、餐厅、厨房、主卧房、客房、健身房、洗衣间、储衣间、车库,一应俱全。门前有个院子,春开鲜花夏结硕果,秋飘桂香冬傲紫竹,一年四季生机盎然。那石榴的艳丽、枇杷的橙黄、桅子花的甜香、龙爪树的郁绿、枫叶的火红,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夏天晴朗的夜晚,皓月当空,一家人坐在凉风习习的院子里,仰望苍穹中的繁星,觅得心灵的宁静。冬天的午后,端把椅子坐在阳光和煦的楼顶,捧本书细细咀嚼,品悟人生的真谛。这样的日子真的是赛过神仙!
回想成家后的这18年,从借居招待所客房,到拥有集资房,再到后来入住联体别墅,饮水思源,感恩之情油然而生。如果没有国家公积金贷款和放活二手房市场等这些住房政策,我们工薪阶层何来居上层楼,梦圆二度?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朱志英
编辑:
宋建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