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开饭店,老余还有一个特长——书法。每年练字他都要写掉近40斤的宣纸。
|
|
|
开化人江子游在杭州打工,跑业务的。年前回家,他花200元钱买了这只熊送给准备结婚的姐姐。
|
|
|
记录一个区域
5
快报去年一直关注的开化县
新闻背景
去年,快报对母亲河源头的开化县,发起了一场新闻援助。
这个曾经为了保护源头环境、为了“将一江清水送出开化”的地方,在成为了生态大县后也同时变成了经济小县。
但正是因为长期的“生态立县”政策,让这个本来的资源小县拥有了“绿色、生态”这两项最为珍贵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现在,这种优势已经开始显现。
2007年,是开化县历史上发展最好的年份之一,其中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5459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全部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在这里,讲述两个开化普通人的故事,他们的经历和变化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开化的富裕和发展,一定和它的绿色生态息息相关。
事实上,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环境保护好了,经济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而经济发展了,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
记 者 金立鹏 摄 影 韩 丹
这是开化途中饭店的第23个新年。
1月31日,腊月廿四,一场大雪压垮了饭店门口的简易棚,坍塌的木架子砸到了老板余身和刚买不久的五十铃客货两用车的保险杠。
老余招呼店里的伙计费力地搬开压住车子的杉木段子,对于大雪造成的损失,他倒也并不十分懊恼。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这家开在开化县城至钱江源景区必经之路上的路边饭店,一年做了50万元的营业额,近20万元净利润。
同样是在这一年,开化这个位于钱塘江源头的欠发达县,迎来了历史上发展态势最好的年份之一,全县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比上一年增长了13.5%,达到了5459元。
在开化县的另一端,池淮镇的一处农田里,李平涣的另一个养鸡场刚刚结了顶。一年前,李平涣把在县城卖烧饼的铁桶推车交给妻子女儿,自己和女婿在池淮办起了养鸡场,2007年纯收入达到了万元。
上午9点,老余开着车子向县城驶去。除了修车,他还要到几个相关部门跑一跑,和李平涣一样,明年他也想搞大点,店里再扩建出几个包厢。
五十铃轧着厚厚的积雪缓慢地前行,附近左溪村里杀年猪的人家已经提前放起了鞭炮,空气里弥漫着重重的年味。
“钱江源景区开发得怎么样
我最有发言权”
大雪封路,饭店后院池塘里养着的清水鱼也显得安静了许多。在过去这一年里,这样的安静日子并不多见。
余身和早早给店里的伙计放了假。对于表现好的,“年终奖”从去年的2000块涨到了今年的3000块。
这的确是让余身和心满意足的一年。他从1985年开始在齐溪镇上开小饭馆,2007年是他23年来最好的一个年景。
老余的饭店位于开化钱江源系列景区之一的枫楼风景区正对面。差不多10年前,县里开始开发钱江源旅游区,余身和的饭店也就是那阵子从齐溪镇上拆迁安置到了这块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凉地带”,索性,老余把自己饭店的名字改成了“途中饭店”。
但生意也就是在这六年间逐渐好起来的。余身和记得很清楚,五六年前,春节走亲戚,拎的酒大概10块钱一瓶。“现在,没有50块钱一瓶的酒,人家会说‘老余有钱了,还那么抠门’。”
去年的十一黄金周是个典型。
老余记得,七天假期,他饭店里每顿饭都在30桌以上。店里只有4个包厢,几乎从上午9点到晚上10点,都有排队等着吃饭的人,队伍长得排到了门外的停车场上。
店里生意从来没有那么好过,老余不得不从附近村子里临时招了两个伙计。
“到这里吃饭的人绝大部分都是游客。”老余说,有一次县里来的领导在店里吃饭,他上去敬酒,跟他们说“钱江源景区开发得怎么样,我比你们有发言权”。
番薯干从8 毛一斤
涨到了6块一斤
说明了什么
店里坐着老余的一位老朋友,是老余在齐溪镇官台村的老乡。村子在高山上,老余一家搬出来已经好多年了,但每年年前,余身和还是会去村子里转转。
从2007年春节开始,余身和去官台村的时候经常带几条后院的清水鱼,“村里有些孤寡老人,没人照顾,送条鱼,也算是个情谊。”
有时候遇到村子里考上大学缺钱的,老余也会借些给他们。这两年,钱江源的名气越来越大,途中饭店的生意越来越火。赚的钱,老余给自己买了个车子,给在城里的儿子买了套房子。
变化不仅仅发生在途中饭店。
老余店里的鸡鸭鱼肉、蔬菜水果,大多数都是从附近村子里收购的。
“没有搞旅游开发之前,农民家里的番薯干8毛钱一斤,现在卖到了六块钱左右,毛笋干原来一块两毛钱一斤,现在要卖到16块到18块钱一斤。”
老余的鱼做得好,跟他用的土灶有点关系。但那口灶一年要烧掉4万斤柴火。过去柴不够烧了,经常会有附近的村民趁着晚上偷偷把柴卖过来,这两年,已经没什么人干这个事了。
“湿柴20块100斤,没人卖给我,现在都是从安徽买过来的。”赚钱的门路多了,过去只能靠砍柴卖钱的人现在随便养些鸡鸭、种些瓜果都能赚到钱。
“许多人都冲着这里完全没有污染的环境来的,这里的土货,那些杭州上海人都特别喜欢。”老余说。
当地人越来越明白
好日子和绿色生态很有关系
大年三十,开化县城。
池淮镇的李平涣和妻子女儿早早吃完晚饭,推着烤烧饼的铁桶推车出了门。吃年夜饭的时候,李平涣和女儿女婿还有老婆透了底。这一年,赚了近7万块。
这是以前李平涣从来没想过的数字。
开化县城荷花广场旁有一家卖烟酒的小杂货铺,门口的那个烧饼摊曾经是李平涣一家的全部生活来源。一块钱一只的烧饼,卖一年,能赚到两万块钱左右。
李平涣家五口人,儿子还在上大学,平均下来,每人的年收入在4000元左右。在2007年之前,这个数字离开化农民人均收入还差几百块。
2005年,正是冲着开化完全没有污染的环境,“宁波振宁牧业集团”与“开化钱江源种禽繁育中心”合作,在开化共同创办了志诚牧业。李平涣在2006年底成为志诚牧业几百个养殖户之一。他和女婿在开化的池淮镇租了一块地,养起了土鸡。
虽然办起了养鸡场,但李平涣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养那么好几万只鸡,会不会卖不出去?”他叮嘱老婆和女儿,好好守着烧饼摊,万一养鸡场有个三长两短,也好有个照应。
第一批5000只,三个月后出栏,净赚5000。第二批1万只,第三批1万只……
到了2007年底,李平涣算了一下,总共养了两万四千只鸡,按平均一块八毛一只的利润算,足足赚了四万多元。再加上老婆和女儿烧饼摊上的两万多元收入,这一年,一家收入将近七万元。
好消息总是传得很快,就在李平涣养鸡场旁边,已经多出了好几个养鸡的大棚。大家越来越明白一件事,自己的好日子跟身边的好环境大有关系。难怪县里这么多年,一直在提“生态立县”的口号。李平涣趁着年底,租下了另一处农田,盖起了大棚。
大年三十,和往年一样,李平涣带着老婆上街卖烧饼。一边卖,一边盘算,如果2008年养10万只鸡,那毛估估有近20万的收入。
“天哪,20万。”“明年大年三十我们弄不好不用卖烧饼了。”李平涣凑在老婆耳朵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