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 坞 板 灯
2009年10月29日 21:14
塘 坞 板 灯
板灯又名板龙,舞板龙活动俗称迎灯,是古代人民祈求风调雨顺的一种民间活动形式。据张家村宗谱记载,早在公元1723年就有板灯出现,开始在塘坞等地流传,后流传到开化、淳安、安徽、江西等地。
板灯起源于开化县塘坞乡田坑村,当时该村有一名姓余的青年要结婚,为了增加婚礼热闹气氛,亲朋好友绞尽脑汁,制作了简易的几节木板,木板下方做了手柄,木板上面用松明代替蜡烛,到了晚上,大家
你推我拥,热热闹闹送新郎新娘入洞房.后来,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板灯进行了不断的改进,新增了龙头和龙尾、灯笼,而且制作也十分讲究,一直延续至今。
迎灯,一般在元宵节举行.迎灯时要先选举产生迎灯会,一般由十人组成。设会长一名,副会长若干名,其余为会员.迎灯活动由会长主持,副会长统一协调,会员具体落实迎灯的各项事宜,大家各负其职。
灯会每年选举一次,凡是本村18岁以上人均可参加选举,按选票多少担任。
迎灯前要进行试灯。迎灯前一天,会长指名六名会员,脚穿草鞋,双脚用蓝色布条扎紧。在祠堂前集中,然后由锣鼓开道,火炮相送,抬着花轿进庙接菩萨。进庙后,六名会员排成纵队,两手紧扶菩萨,右脚上前半步成弓式,对菩萨猛翻数次,然后把菩萨抬上轿,一直抬到祠堂门前,摆放在祠堂门前正中,由两名会员分别在菩萨的左右两旁看守。次日在菩萨的护佑下进行试灯。
正式迎灯与试灯的方式基本相同。迎灯前,有四名道士,身着绿色长衫,头腰扎着黄色布条,脚穿草鞋,在祠堂内排成圆形队伍,左手按掌,右手向后甩,边甩边跑,进行表演。
迎灯过程中,会长要指挥放“三炮”(自制的土火炮):一炮通知各家各户烧晚饭;二炮按顺序接灯;三炮起灯,开始按原定的线路进行迎灯。由八人组成的锣鼓乐队边吹、边拉,紧跟着龙尾。
迎灯结束时要进行会灯,每节板灯相互交叉行走,并重复多次。然后,在龙头的引路下,各自扛回家,并把板灯放在八仙桌上等着加灯。加灯时,由会长带路,其他会员手托圆盘,盘上点放着蜡烛,挨家挨户进行加灯,到哪家加灯时,家长应主动出门迎接,献上蜡烛,奉上红包(多少不限)。
每节板灯上面有四盏灯笼,灯笼用细蔑丝做支架,裱上棉纸,再贴上形态各异的剪纸图案。迎灯时,灯笼内放置着一支点亮的蜡烛,夜幕中烛光闪闪,格外辉煌。
来源:
风韵塘坞
作者:
编辑:
汪东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