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孝思堂汪氏宗祠记
2009年10月29日 19:52
【重建孝思堂汪氏宗祠记】
盖闻百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尊祖,尊祖莫大于建祠。何以明其然也?扬名显亲,孝矣,而安先追远之思未达也;扫墓致哀,孝矣,而合食萃涣之思未全也。惟是崇庙貌、栖神灵、序昭穆,社祠蒸尝,享祀不忒,其孝至,其思笃,此汪氏之先人建祠于狮山前,而颜其堂曰“孝思”。何思之深欤?不意前之祠宇,已遇祝融为殃,三派伤神主之无栖,慨祭事之有缺,各择善地而鼎新之。然,派虽三,而祖则一,以一祖而二祠,其于萃涣之义,乌在乎?
迨及我朝雍正乙卯(1735年),贵公诸令嗣国恬、国琴、国达、国魁、容世、禄世、瑛世,以合建祠事,会诸贤、能二公派令嗣照嘉、廷栋等,莫不道同志合,遂齐心协力,鸠集族众,卜迁于狮山下,就旧制而拓大之。为制三重:内寝室,中拜厅,外朝堂。树门楼,中大书“汪氏宗祠”四字,左曰“源深”,右曰“流远”。恢恢其址,巍巍其宫,灿灿其采。于是,神主有位,拜尊有所,祭器有储,孝思不其克展矣乎?吾知雨露既濡,霜露既降,我将我享,而凄惨怵惕之思,由之以宣也。入室暧然,出户忾然,致爱致悫,而居处嗜好之思,由之以慰也。若者为德行之后,则念馨香而积善,传家之思以切;若者为才能之仍(示字旁),则执灌将而练达,时事之思以深;若者为儒雅之胄,则闻祝词而奋志,诗书之思以起;若者为殷实之裔,则奉牺醴而殚心,务本之思以兴。夫且联亲疏于一脉而思,夫族人之不可视为途人也;夫且别长幼于一堂而思,夫少壮之不可凌,夫长上也;夫且严称呼于一族而思,夫卑辈之不可等视尊辈也。子子孙孙勿替引之,于以示子姓,睦宗族、大继述,而孝祖先者,其则不远矣。故曰:孝莫大于尊祖,尊祖莫大于建祠。汪氏之先,其命名,以教孝也,思深哉。
予友毛裔远,与汪氏为孔李通家,嘉其知所务也,请予记之,于是乎书。
己酉(1729年)举人中宪大夫、遂安周景柱拜撰。
另附:
汪华,新安人,陈至德四年(586年)正月十七日生,唐武德四年(621年)九月二十日封越国公。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三月三日薨于长安,享年64岁。
昔鲁成公黑肱之子,长曰“午”,次曰“汪”。成公卒,午立为囊公,而汪食采于于颖川,是为汪姓之始祖。越六十一世,希公迁开化马金汪山。越八世,本公由汪山而迁八都上锡汪家村。越六世,文晟公生三子,曰:贵、贤、能。(良)贵公迁厚塘,(良)贤公迁庄山,(良)能公迁龙阜。
注:余炳松录自民国己卯年(1939年)仲秋厚塘《汪氏宗谱》卷之九
来源:
风韵塘坞
作者:
编辑:
汪东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