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 坞 老 家
2009年10月29日 18:57
塘 坞 老 家
正如不能选择父母一样,一个人同样不能选择家乡。在每个人心目中,家乡就是牵挂,家乡就是根,就是永远的快乐老家。人,就像风筝,家乡,就是风筝上的线,即使你飞得再高再远,也会时常把你牵回。
我的家乡在浙西山区,钱塘江源头的一个偏僻小山乡——开化县塘坞乡,俗称八都,离县城三十多公里,整个乡平地高出全县起码100多米,被群山环抱,是一个高起的狭长形封闭构造小盆地,盆底是“海星状”河谷小平原,盆边为低山和高丘。面积3071.7公顷,人口9000多,有15个行政村。境内有水库3座,承担近半数农田的灌溉用水。由于自然资源贫乏,人口密集,仅有的一个煤矿和水泥厂也被关停了,贫困乡的帽子一戴就是三四十年。改革开放以后,吃苦、耐劳、智慧的家乡人最早出门打拼,塘坞成为全县打工比例最高的乡,打工、养猪、养蚕、贩卖仔猪成为塘坞的主要经济来源。现今部分游子回乡做了个体户,办起了小型加工厂。老板企业家越来越多,一幢幢洋房别墅拔地而起,乡信用社存款在全县一直名列前茅。人杰地灵的塘坞,还出了不少文人墨客、科学家和党政要员。
进入塘坞,必须经过一条弯弯曲曲高差100多米的塘坞岭,汽车要开上十几分钟,岭的最高处是一峡口,窄而险,有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之势。过了峡口,视野渐宽,
群山和田野相依,村落和溪流相偎。行至离峡口三公里处,豁然开朗,给人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落入你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盆地,盆地中心是一方形似弯月的田畈,一条三四十米宽的从淳安发源的塘坞溪从盆地穿流而过,田畈四周是星罗密布、依山而建的村舍,尤如众星捧月,因此盆地就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月亮湾。我那独家大院便在月亮湾的弧中心位置,前面就是那个形似弯月的田畈,背靠一座平缓的小山丘,全乡两条主要的河流从我家门前流过并汇合形成深潭,故称潭沿村。门前一棵近二米粗中空的古樟树斜跨在河上,成为塘坞标志性景观之一。
虽然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由于塘坞乡人多地少,粮食不能自给,“种地种到天,种田种到边”就是当地最流行的谚语了,放眼望去,尽是山地和梯田,几乎看不到大片的森林。冬天的塘坞给人穷山恶水的感觉,然而,春天满山遍野的油菜花,夏天绿油油的农作物,秋天丰硕的果实,冬天下雪时白皑皑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山峦,却让你感到又是那么的可爱,加上这里没有工业,过去的泥路如今也变成了水泥路,而且村村都通上了水泥路,空气特别的新鲜,春暖花开的季节,空气里弥漫着阵阵芳香,夹杂着乡间泥土的气息,沁人肺腑。河里的水清澈透底,喝上几口是甜甜的,小鱼在水中嬉戏,恨不能跳下去抓几条上来。山上不同的季节会结出不同颜色的野果,如猕猴桃、野杨梅、野山楂、覆盆子、山梅、木梅、悬构子、桑椹、胡秃子等。当地最有名的农作物要数大豆了,它不仅种植广,而且是塘坞豆腐干的主料。所以每到收获季节,看到满箩满筐金色的豆子,乡亲们都会笑得合不拢嘴,他们收获的不止是豆子,而是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的希望。犀牛洞、大溪龙水库、古祠堂、徽派建筑等景观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公路到我们乡算是到头了,以前与外界交往比较少,比较闭塞,但民风淳朴,到现在还保持着很多传统习俗,比如:结婚前定亲要到男方看东家,全村人和所有亲戚都来道喜给红包送鸡蛋;结婚用大花轿接新娘,做新女婿必须要醉上一两次,否则就觉得丈母娘家人不热情。办喜事宴请亲朋好友至少三天,第四天还要请伙头和帮忙的。造新房上栋梁那天,全村人带上米面菜帮忙干活并给东家贺喜吃上一天。正月拜年,拎着礼品,以前是兰花根等糕点,现在改成烟酒或保健品,早早来到亲朋家,喝酒从早喝到晚,猜拳行酒令,主人桌上的菜从不撤,最多热一下,客人来去不断,来一个人不管是谁坐下就喝,其乐融融,晚上回家每人口袋里都会装上一升南瓜子或葵花子让你带在路上吃,小孩还能得到红包。早上拜年和晚上回家的人几乎连成线,坐在我家门口,看着川流不息的人流,穿着艳丽的新衣服,好象飘动的彩带。拜年有两次,还有一次就是在灯日,灯日相当于元宵节,每个村的灯日是不同的,从正月初十开始一直到廿二,拜年一直拜到全乡最后一个村灯日那天,灯日要吃一些传统的食品,如米馃、米羹等,晚上还要放烟花炮竹、舞板龙灯、放露天电影等。外地戏班子也在过年的日子里到各村唱大戏,露天电影是一场接一场地放,这时候也是小孩和恋爱青年男女最开心的时刻。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特色的小吃:清明节吃清明粒和清明馃,立夏吃鸡蛋和腌猪脚,七月半吃汽糕和米羹,八月中秋吃蒸粉,端午节和重阳节吃粽子,十二月廿四过小年吃猪蹄,大年三十中午就掰吃猪头肉和萝卜块。那些上了年纪的妇女整年围着围裙,冬天拿着火熜取暖,有围裙捂着,保暖效果更好。雨天,男人们常常披着棕蓑,戴着斗笠,穿着皮草鞋,在田间劳作,别有一番风景。
老家的美食很出名,最有名的是豆腐,塘坞人做豆腐是用卤水做的,仅用豆腐可以做一餐丰盛的豆腐宴。有清菜豆腐,用文火慢慢炖,直到豆腐被煮空,味道绝好。有塘坞豆腐干,在全县乃至全省都很有名,杭州很多开化人开的饭店里的马金豆腐干指的就是它,到上世纪末,采用真空包装,可以远销全国了。豆腐干有不同的吃法,红烧、冷盘醮酱油醋、生吃均可。有素鱼,用豆腐皮包肉馅或菜馅做的。还有臭豆腐、乳豆腐、豆腐脑、藏蛋豆腐、蘑芋豆腐和苦槠豆腐。我最喜欢吃的是嫩豆腐切成片,用素油两面烤黄,与肉一起放在汤瓶里,再用木碳火慢慢炖,直到豆腐里空。藏蛋豆腐味道更是特别,它是用猪骨头和大蒜的茎晒干后一起烧成灰放进坛子里,加入盐水,这藏水就象酒一样越醇越香,将豆腐干放进去浸几天后取出食用,有种特别的香味。
塘坞的猪肉特别鲜美,因为猪吃的是山上打来的野猪草、番薯藤、豆腐渣、吃剩的饭菜,所以每次回老家,总要带点家乡的猪肉。小时候最难忘的小吃是妈妈做的苞芦馃,一种用两只巴掌拍成的玉米饼,放在锅里烤,又薄又脆,将豆腐乳抹在上面或放点菜对折夹着吃,比现在的比萨饼可好吃多了,如果放在火里煨一下,那就更绝了。米羹是塘坞人办红白喜事必不可少的,米浸在水中,放入红辣椒和茴香,用石磨磨成红红的米浆,放入大锅中煮,加入自制的囱水豆腐、缸豆干等,烧成米羹,虽然很辣,但回味无穷,让人吃了还想吃。清明粒是用米粉搓成直径半公分大小的颗粒,用葱苗、豆腐和肉炒,晶莹剔透,软韧滑爽。蒸粉是糯米粉拌些茴香粉,做成馒头状,中间放一大块猪肉,在蒸笼里蒸熟,味道很象饭店里的粉蒸肉。汽糕也是塘坞的传统小吃,据说,只有在开化淳安一带才能做出来,杭州很多饭店每天都从开化进汽糕卖。还有米糕、长寿面、挂面、米粉干、米粉皮、玉米粉干、玉米糊、玉米烙饼、番薯粉丝、番薯羹、番薯粉皮、番薯干、茴香豆、腌酸辣椒、剁椒、辣椒酱、腌萝卜、咸菜、酸菜、笋干、野蕨菜、毛葱干、野生鱼干和冻米糖等都是塘坞的特色食品。喝的有甜酒酿、杨梅酒、黄金茶、开化龙顶茶、金银花茶、六月雪和苦丁茶。辣和咸是塘坞口味最大的特点。有人会说,一方人一方口味,但是,我经常带些外地的朋友到老家,大家吃了之后,都赞不绝口,这说明,塘坞美食,名不虚传。
过了不惑之年的我,十三岁离开家乡,除了一次在异国求学,一次生病外,都是在老家陪着年迈的父母过年。平时只要有机会,就会回老家看看。有时甚至想调到塘坞乡林业站工作,或是退休后回到塘坞,在颐养天年的同时,为家乡的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出点力。1986年大学毕业分配到老家所在的马金区工作,曾有幸为家乡服务三年,后来调到县城,再后来调到省城工作,虽然空间上离家乡越来越远了,时间也越来越久,但心却靠得越来越近了。在外工作生活这么多年,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为家乡人民出谋划策,在经济上尽自己绵薄之力给予帮助。每每家乡来人或有家乡的消息,或是人生得意或失意时,总会想起家乡的景和物、人和事,想起月亮湾和独家大院,想起斜跨在门前小河上的那颗古樟树,总想回到魂牵梦萦生我养我的塘坞老家。
转载《浙江林业》
来源:
浙江林业
作者:
编辑:
汪东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