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家 村 史
2009年10月29日 18:50
胡 家 村 史
胡家,古时称泽川、桥东,现属行政村驻地,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北宋
年间(960-1127年)为汪姓定居。到南宋末年(1270年),兵荒马乱,有个姓胡的年轻小伙子(后称胡公)自江西省婺源县清华镇胡家村出发,不远千里,到此入赘于汪员外家,他行不改名,坐不更姓,照样姓胡。从此落脚生
根,繁衍生息,渐渐成为望族。时至今日,已有胡氏400余口,占该村总入口的90%。从他入赘算起,已有800余年的 发展史了。
胡家依山傍水,村前的小山溪弯曲环抱,象京中的护城河。沿村溪流有两个深潭:上寨潭、下寨潭。上寨潭很深,约5米许,潭域面积100多平方米。溪流正面山崖平壁,直立几丈高,迫使从淳安宋村流来的溪水到此急转湾。崖壁对面由于雨季山洪爆发,溪水翻腾,形成一块较大的沙洲。而下寨潭无论是潭深或者是潭域,均略小于上寨潭。下寨潭在村中路侧,水质清纯,透明凉爽,被溪流冲刷得干干净净的挡水岩石,裸露倾斜,形似鳄鱼下河之势,此处自然成为周围村民早晚洗涤的水埠头,给生产、生活提供方便。每到夏天,成人劳累了一天,晚间来到这里洗个透心澈骨的冷水澡,十分惬意,似乎洗却了一天的疲劳;天真活泼的小孩子成天光着屁股围绕深水潭钻水龙,打水仗,总是忘记了回家。那些关爱孩子的父母长辈,时时手持竹枝、树丫,催赶他们上岸,深怕他们在水里玩久得病。这里溪水流速平缓,经过深潭总要旋转几回才依依不舍地向外流淌。清澈见底的浅水潭头,鱼虾颇多,而且胆大,喜欢用嘴叼逗人们的手脚,待人手脚一动,又马上游走了。
古时上寨村口的溪流上有一座跨度较大的石拱桥,相传那年溪水暴涨,洪峰已超出溪面,猛烈向外冲击,严重威胁着村庄的安全。老辈人以为出龙了,急忙采用民间流传的办法,宰公鸡掷于溪中,果然蛟龙见到克星公鸡,怕得要命,赶快退走,村庄才转危为安。也就在这次,石拱桥轰然坍塌,连桥面带基础也被洪水冲走,未留下一点痕迹。后来只好改用木桥——溪中设立二个二只脚的木构桥墩,每板6-8根杉木拼成80公分宽、4米长的桥面板,三块桥面板连起来共计12米长,板板用粗铁索相连,以防不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村庄规模已适应不了时代变迁的发展趋势,满足不了现时的居住需求。勤劳、智慧的胡家人,以人定胜天的豪情壮志,战天斗地,将河床弯道靠西改直,使村庄范围扩大两倍。如今,14米宽的溪流沿溪滨路由东向西穿村而过,弄巷与溪滨路相接。一条6.5米宽的塘宋公路,贯穿村中。村后的来龙山,蜿蜒起伏,山上茂林修竹,苍翠如滴。一年四季,风送林涛,鸟语花香,与村前的潺潺流水,组成诗画般的人间仙景。
胡家自古就有上、下寨之分。上寨有一官厅,座东朝西,倚月形来龙山下,称堂名为月山堂,距今有四百余年历史。厅两翼有辅助厢房,供人休息、圈马之用;厅与辅助厢房之间,有一条不足1米宽的小巷,喻意官轿的轿杠。“勋贤世家”的先祖们刚好坐在官轿里,由孝子贤孙们抬着游玩。月亮代表性情温顺、平和,所以生活在月形来龙山脚下的上寨人,个个性格平和、低调。下寨有胡氏宗祠,匾名务本堂(务实固本之意),建于清末,只有百年历史。其祠堂倚靠狗形山,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略小于上寨厅。狗性刚烈、粗暴,带有野性,所以居住在务本堂周围的人,其性格也蛮横、粗暴,不讲理些。据史传,建月山堂者为兄、建务本堂者为弟,均为胡公的后代。
胡家村庄不大,名堂挺多,号称“四弄一门”。所谓四弄,即上寨厅弄、上寨弄、中上弄和斜月弄。现仍保持着固有的风格与韵味,很有特色。四弄的名称,除斜月弄(也称程家弄)知者甚少、几乎被人遗忘外,余下的三弄名称一直惯用至今。顾名思义,斜月弄,斜对月形来龙山,原是程氏居住过的地域,因故衰败,后继无人。一门,即唯一的八字门。古时胡氏宗祠门前有院墙,建有门庭,形似八字,雄伟壮观,故称八字门。
胡氏历经沧桑,能在此繁衍生息,并且人丁兴旺,实属天意。至今留有这么一段佳话:上寨来龙山位居村右,形似一弯半月,称月形;下寨后山,狗模狗样,,蹲在村的左边,称狗形山。而狗的塘坞方言为“古”,左古、右月合并,正好是个“胡”字。更巧的是,以前其它姓氏在此居住,命运乖桀,终因衰落而迁移。唯独胡姓居之,一帆风顺,人寿年丰,人口与日俱增,人们常说,这是古月生辉,天赐良“基”。
来源:
风韵塘坞
作者:
编辑:
汪东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