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口村的变迁
2009年10月13日 09:35
六十年风雨走过,城关镇的塘口村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昔日的 “卖血村”走向了如今的 “献血村”。
秋高气爽,万里云淡,田野一派丰收的景象。趁县中心血站献血车开进村的机会,笔者与血站负责人一同进村,村书记主任陪同我们一道共同探访塘口村几十年走过的足迹。
塘口村是个人口近九百人的大村,离县城五公里左右的路程,出村不远就是金村乡。通金村的县道穿村而过,路两旁的楼房鳞次栉比。村庄内基本铺上了水泥路,隔一段路或拐弯处就有一个垃圾箱,洁净的路沿沟看不到生活污水。村庄的中心地段,建设有一个标准的篮球场,学校尚未开学,一群大小伙在汗流浃背比赛,旁边还有四五个在指指点点。穿梭在村庄内,与我们照面的村民,没有谁不是微笑着与我们点头,给人一种文明祥和的印象。
“为什么卖血?是生活过不下去。”八十多岁的方姓老大爷是笔者接触中年纪最大的卖血者。“解放前东西少,物价一天一个样,钱简直不是钱,农业上靠天吃饭,看到一群儿女,不卖血,生活没法子维持啊!”同行的血站负责人相告,像方大爷这样因生活所迫而卖血的塘口人,比较固定的有近五十人。
在与村民交谈中,大家反映最为集中的是三件事。首先是送瘟神,解放前,塘口村也是血吸虫病的重灾区,解放后展开了与钉螺的战斗,连续多年的整治送走了瘟神,农民普遍的说法是身体健康才有生活小康。第二件是土地承包到户。大家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是无以伦比的能量释放,劳务输出的输出,在家开发的开发,物质生活水平一年一个样,去年农民人均收入近七千元。山区农民不用柴,生火做饭用煤气,农村的生态得到了保障。第三件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农村建设,种田不交税,生病有报销,读书免学费,村庄大变样,生活水平向追求生活质量好跨步迈进。 “一个是报恩心理,一个是献血确实有益身体健康的科学宣传,我们村转变为如今的献血村。”村支书方黎明的话一语中的。
我们在一位退休老教师家走访,县血站工作人员找上门向负责人汇报,因献血踊跃,带着的血浆袋用光了。献血车进村,村两委干部进家入户相告,所以来了很多村民。笔者禁不住了解干群之间怎么有这么融洽的关系,一位退休老教师乐哈哈地说:“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是替民作主,现在干部选举是由民作主,自己选出的,自己怎么会信不过呢?”
塘口村的六十年足迹,蕴含着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不断进步。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胡志光
编辑:
宋建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