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开化支站    总站·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图片 | 数字报纸 | 浙江网视 | 民生帮帮帮
           ·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 页   时政要闻   图片新闻   天下新闻   公告公示   天南地北开化人   平安开化
 专 题   综合新闻   电视新闻   生活资讯   图说开化   县外媒体看开化   人文开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人文开化 > 新四军在开化

 

踏上父辈曾战斗过的地方 他们在开化寻访父辈足迹

2008年3月31日 22:42

  70年前,江南新四军一、二、三支队在开化集结和组编,为东进奔赴抗日前线作准备;70年后,开化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陈毅元帅之子陈小鲁、粟裕大将之女粟惠宁、叶飞将军之女叶小楠、江华之子江小华等人,第一次踏上了他们父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寻访父辈的革命足迹

  开化县华埠镇工商弄24号,一幢马头墙的老房子是汪家老宅,老宅前有个院子,院里有一棵百年香抛树,枝丫参天。

  3月25日下午,天气晴朗。香抛树上还留着几颗黄灿灿的果实,主人爬上高高的木梯,摘下香抛送给远方来客品尝。

  陈毅曾在这个院子里进进出出

  来客个子高大,嗓门爽朗,他走到院子和厢房四处看看,用手摩挲着老旧的木门,似有无限感怀之情。

  小小的院子已经被附近的乡亲们挤满了。身材魁梧、相貌和陈毅很像的陈小鲁一露面,镇上的一些老人就认了出来。 

  [回忆]

  现在仍居住在这间屋子的汪有福老人,当年还是个小孩子。他指给陈小鲁看当年陈毅住过的房屋。“那时我只有七八岁,陈老总就住在这间厢房。我记得他每天很早出门,晚上很迟才回来休息。”汪有福老人说,他印象最深的是,看见陈毅站在一条小凳子上,在石墙上写字,木头脸盆里装着颜料。

  老人带我们去看,那片墙上历经岁月剥蚀,依然还残留着红色标语的痕迹。

  70年前,陈毅身穿灰布旧军装,腰系旧皮带,绑着黑色绑腿,登着草鞋,常常出入这间屋子。

  [史实]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就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达成协议。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江西南昌,着手进行南方红军游击队集结组编的工作。中共中央就各地红军游击队集结进行了战略部署,决定新四军一、二、三支队集结于以皖南为重心的地域。当时,任新四军军分会副书记的陈毅,亲自选择了开化作为江南新四军各支队的集结地。

  他们常常在香抛树下开会

  陈小鲁、粟惠宁、叶小楠等人都是第一次来到开化,踏上他们父辈战斗过的这片地方。

  陈小鲁站在高大的香抛树前,久久凝望那棵树。“这棵树有多少年了?”他问。“有八九十年了。”主人答,“听说你父亲住在这里的时候,香抛树就有了。你父亲他们常常在香抛树旁边,你现在站的这个地方开会。”

  华埠镇上的居民至今还常常说起,陈毅他们在院子里开会,军用地图摊开在小方桌子上。陈毅豪爽的声音,常常从这里传出去。

  [回忆]

  汪有福老人说,陈毅很和气。“那时我们家有18个兄弟姐妹,家里很穷,靠在埠头挑盐为生。陈毅对我爸说,以后会有出头之日的。”“陈毅住在我家里,借用我家的碗筷。走的时候,他们把碗筷洗得干干净净,归还给我们。还说,点点看,遗失没有。少了的话,我们就赔给你。”

  [史实]

  1938年2月,陈毅从屯溪到达开化后,即与开化县长罗兴华进行交涉,要求为新四军准备粮草物资。

  新四军战士们也纷纷在街头巷尾演讲、教唱歌曲、刷标语,宣传抗日。战地服务团还在开化演出了话剧《放下你的鞭子》,教唱了《打回老家去》等抗日歌曲,掀起一股抗日高潮。在华埠,陈毅作了三四次演讲,数千民众聆听了演说。

  站在父亲演讲过的地方很动情

  3月25日下午,华埠小学操场上,《新四军军歌》再次响起。“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在开化重新听到了革命歌声,陈小鲁和粟惠宁都很开心。

  70年后的这场纪念演出,自发而来的群众挤满了会场。舞台上,人们穿上军装,节目再现了当时军民鱼水情。

  陈小鲁站在父亲曾经演讲过的地方,很动情。“站在这里,我似乎还能感受到当年的场景。70多年过去了,老百姓仍然记得父亲,这是群众对父亲的深厚感情,我现在仍然很感动。”

  “我是怀着寻根的心情来到这里的。”陈小鲁说。

  [回忆]

  余均,当年16岁,在华埠镇上的华阳小学读书。70年过去,余均老人还清晰地记得那段历史。他向陈小鲁详细地说了那些事,还把自己写的一首怀念陈毅的诗送给了陈小鲁和粟惠宁。

  余均当年代表学校参加演出,欢迎新四军的到来。当他在后台化好妆,爬上阁楼时,一不小心踏空了梯子,一双手及时把他扶住,才让他没有跌倒。后来才知道,伸手拉了他一把的这位军人,就是陈毅。

  当时,开化县各界抗敌后援会就在华埠江西会馆的万寿宫召开欢迎大会,请陈毅司令员作演讲。当时的场景,也是人山人海。

  [史实]

  江南新四军一、二、三支队在开化集结,完成了以支队为单位的组编和各支队团、营的构建,为安徽歙县岩寺集中改编接受点验作了准备。从1938年2月中旬陈毅到开化迎接新四军其他部队,到各支队开赴皖南,两个月的时间里,先后有7000多人在开化集结。当时,开化有40多个热血青年跟随新四军一、二、三支队奔赴前线,后来,这批年轻战士绝大部分牺牲在外地。

  有关这方面的史料鲜为人知。出席纪念活动的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杨彬表示,这次发掘、整理出的资料,填补了新四军军史研究上一段被忽略的史实。

  开化为何成为江南新四军集结地?

  开化有大部队集结、组编的有利条件。其一,开化有着坚实的党组织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其二,开化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白际山、千里岗、怀玉山三条山脉纵贯全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其三,当时开化处于敌占区后方,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华埠镇是浙西重镇,商贾贸易比较繁荣,具备有利的经济条件,可供给江南新四军集结时的粮秣和物资。

 陈毅元帅之子陈小鲁:

  “父亲常说,不要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

  余欢 肖富

  3月25日,陈小鲁、粟惠宁夫妇在开化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在当天下午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时,陈小鲁将这归之于老百姓对父亲陈毅元帅的爱戴。谈起对父亲的印象,留在陈小鲁记忆深处的都是生活上的一些小事,但却是父亲留下的最珍贵的遗产,“他在外人眼里是个伟人,但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父亲,一个慈爱的父亲。”

  陈小鲁眉宇之间和他的父亲很是相像,而且性格也是豪爽乐观,在采访中快人快语,不时笑声朗朗。

  6岁时,因为贪睡,险些被父亲从楼梯口扔下去

  在陈小鲁的眼中,父亲是个慈祥的人,在家里很少发脾气,但也有一次例外。

  1946年出生的陈小鲁排行老三,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小时候他很受父母的宠爱,也最任性。记得是在6岁那年的一天,他仍像往常一样睡到中午还不起床。父亲正好下班回家,听说他还在赖床,中饭都不吃,顿时火冒三丈。他吼着:“养这样的儿子有什么用!”几步冲上楼,一把将孩子从床上抓起来,要从楼梯口扔下去。幸好被一旁的警卫员拼命拉住了。“后来我听那位警卫员说,从来没见过我父亲发这么大的脾气,把他吓坏了。其实,我当时也吓坏了。”尽管两鬓已经染白,但提起这段童年往事,陈小鲁依然记忆犹新,“不过,这一下子就把我任性的毛病治住了,我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父亲对我们各方面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他曾对我说,比起同学来,我们的生活条件好得多,学习上求上进,生活上要知足。”

  对于战争年代的记忆,父亲讲得不多,我们都是后来看了别人的回忆录才知道的

  在陈小鲁的印象中,年少时和父亲接触的时间非常少。当时,陈毅先后出任上海市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工作一直比较忙,但他总是要抽空问问小鲁的学习和思想情况。有时也会挤出时间带孩子们出去玩玩,或是让他们读读诗词。

  陈小鲁说,自己喜欢古典诗词就是受了父亲的影响。“我记得我们家那时候有一幅由著名民主革命家沈钧儒先生书写的毛主席的的《沁园春·雪》,父亲很喜欢,经常教我们念。”“对于战争年代的一些记忆,父亲对我们讲得不多,包括有关他腿部受伤等很多在战争年代的事情,我们都是后来看了别人的回忆录才知道的。”陈小鲁说,记忆中惟一的一次,是在1963年8月,父亲利用难得的4天假期,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跟几个孩子讲述了家史,还有革命经历。“他也是在有意地教育我们,跟我们讲怎么认识共产党,怎么参加了革命。他很有个性,在法国留学的时候,是学生领袖,因与周恩来、蔡和森等一起发动和领导了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后来被当地政府遣送回中国。”

  父亲和粟裕是战争年代很好的搭档,后来我娶了粟裕的女儿

  陈小鲁的妻子是粟裕大将的女儿粟惠宁。

  “父亲与岳父粟裕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是患难与共的亲密战友和老搭档,解放战争中,他们并称‘陈粟’,携手指挥华东野战军,战果辉煌。”谈及与妻子粟惠宁的情感故事,陈小鲁爽朗地笑道:“小时候,我们两人并不认识,算不得青梅竹马。”原来,他和粟惠宁的二哥粟寒生同在北京四中念过书,是校友。后来,寒生把妹妹惠宁介绍给他,两人才开始交往,并于1975年8月结了婚。当时因父母都已去世,陈小鲁住到了岳父粟裕家,一直得到他的悉心关爱。

  粟裕大将独特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地感染着陈小鲁。粟裕去世后,家人都被其骨灰里筛出来的三块弹片震住了。粟裕一生身经百战,经历的凶险更是多得数不清。根据弹片分析,它们在将军的颅骨里已整整54年。54年来,每当思考问题,或者工作劳累,粟裕就头痛欲裂。

  陈小鲁饱含深情地说,许多老将军体内都有弹片留着,那时候环境艰苦,医疗条件落后。“所以我们讲‘铁军精神’,就是当时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陈小鲁说,老一代革命先辈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是我们现在所无法想象的,“那时候粟裕将军在浙江打游击,最多的时候是几千人,最少的时候只有几十人,他们与国民党几万大军殊死周旋靠什么?不靠群众的话,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

  父亲时常告诫我们,不要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要老老实实地为人民服务

  陈小鲁夫妇如今都已退休。陈小鲁原先担任北京标准国际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一职,现在公司业务主要交给朋友们打理。夫妻二人向来喜欢运动和旅游,这几年终于可以到处走走看看了。虽然是第一次来到开化,但陈小鲁对开化赞不绝口,“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开化人民也非常纯朴。”

  回想自己的事业生涯,陈小鲁并不讳言父亲的赫赫声名所带来的帮助,“很多人出于对我父亲的敬仰会在事业上帮助我们,但同时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压力,所以我更要谨慎从事。”

  “父亲经常教育我们:要老老实实地为人民服务。他还用唐诗‘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来说明革命成功来之不易,告诫我们不要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要永远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他说,你别看我现在是元帅,是大官,我们首先应该感谢革命先烈,感谢人民群众,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我没什么了不起的,你们更加没什么了不起。”父亲的话对陈小鲁的影响很大,这几天他一直在思考,当年新四军一、二、三支队集结和组编为什么会在开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开化老百姓的拥护与支持,方志敏等老一辈革命家当年在这里留下的革命影响。

  “做人不要忘本,要靠自己”,无论身处何地、从事何职,陈小鲁始终不忘父亲的教诲,他说,这是父亲对他刻骨铭心的嘱托,也是他终生受益不尽的精神财富。

叶飞上将之女叶小楠:

  “父亲让我们说是工人的孩子”

  周芸

  3月25日的活动中,我们见到了叶飞上将之女叶小楠(原福建省厦门市计委主任),记者有幸采访了她。

  父亲教我们如何做人

  叶小楠是叶飞上将最大的女儿,她兄弟姐妹一共有7个,其中有一个弟弟是叶飞上将收养的烈士的孩子。在叶小楠的记忆中,父亲对他们管得很严,可从来没有检查过他们的家庭作业。父亲更关注的是他们的人品,教他们如何做人。

  有一次,叶飞带着儿女们去看电影,叶飞坐着他的专车,而叶小楠兄弟姐妹们骑着自行车,大的带着小的,追着父亲的小汽车赶去电影院。“父亲说不能搞特殊化。”叶小楠说,“那时父亲是司令员,可他让我们在外面说,我们是工人的孩子。”

  父亲公公都是有理想的人

  叶小楠的丈夫江小华是江华(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儿子。在叶小楠的眼中,父亲和公公有着共同特点,都是非常有理想的人。

  叶飞出生在菲律宾奎松省一个华侨家庭,5岁回国,之前一直说的是英语。回国之后,接受了儒家思想的教育。公公江华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读的是四书五经。虽然父亲和公公出身背景不同,可他俩接收新事物都比较快,思想进步,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

  来开化解开了谜团

  叶小楠说,这次来开化解开了心中的谜团。以前知道开化,但这次是第一次来。在父亲的回忆录里记着,他们如何北上抗日,闽东独立师步行两个月到了安徽岩寺。在这两个月中,途经那么多地方,可在这段历史里,父亲只提到了开化,这是为什么呢?如今父亲已经去世,这个疑惑也没办法问了,今天到了开化总算是知道了。

  “陈老总(陈毅)当年写的新四军军歌‘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其实就是汇到了开化。”叶小楠说,当年,父亲所带的游击队就是在开化转为正规军的,改编成了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父亲是团长。了解了这段历史,是她这次来开化最大的收获。

  叶小楠说,开化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是浙江母亲河的源头。开化将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结合在了一起,非常有远见。经济发展是否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开化做出了最好的回答——发展和保护并不矛盾。她祝福开化的今后更加美好。

来源: 衢州日报  作者: 周华诚 齐忠伟 周芸  编辑: 余勇


 相关稿件

 

 热点新闻  
1.衢州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2.迅速响应 积极应对 开化多举措阻断疫情传播
3.全力以赴保供应 目前物资储备充足
4.“敲门行动”我先行 核酸检测战疫情
5.浙江有礼,开化有你!3·5学雷锋志愿服务月...
6.2022年开化春茶陆续开采
7.建起“蓝海” 乐享“红利” 开化县统筹推...
8.开化:“后厨直播+食安封签”,保障消费...
9.开化县启动巡河禁渔护水行动
10.横街社区开展 “学雷锋见行动”活动
 图片新闻 > 更多
关于本站 | 本站声明 | 联系本站 | 广告服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9〕22号 浙ICP备0500872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4
中共开化县委宣传部主管 开化传媒集团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开化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0-6521203 举报邮箱:khr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