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古以前,云台(今开化县苏庄镇)贵峰山下,有座道观,观内有位张道长,除主持道场法事外,喜好书画。一天,他练罢书法,去观前河边洗笔砚,发现浅水中有条小沙鳅鱼,在泥沙中钻入钻出,伶俐活泼、惹人喜爱,趁它钻入泥沙中时,张道长双手轻轻捧起沙鳅,放入盛满水的砚池中,带回观中养着解闷。
小沙鳅长得快,小小砚池哪容得下,不久便先后被换到碗中、盘中、钵中、缸中喂养。沙鳅鱼在水缸里越长越大,浑身生出鳞甲片,腮边二根长须翅出了缸面,一摇一摆,更稀奇的是头上莫名其妙地长出双角,渐渐显出龙形。张道长见此沙鳅鱼非凡,不是仙定是怪,不敢再留下,找人抬到河边,送它入大河。奇沙鳅好象恋恋不舍的样子,游走前轻点了三下头,好似感谢道长的养育之恩。
千年以后,沙鳅鱼修成一条白龙,住在贵峰溪天然生成的龙井内(龙井古迹犹存),不时游到上游溪旁一草皮坦上戏耍(此处后叫龙坦,是一村名)。后来上游有了人家,白龙嫌河水浑浊,飞跃上贵峰村(今苏庄镇富产村)一深山水潭栖身(此办名叫龙岩),白龙蜇居在潭底洞中。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龙岩有条白龙,声名远扬,方圆百里的乡民,都慕名前来求龙拜神。有了白龙神扩佑,云台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白龙好久没接到行雨号令,云台百日无雨,发生旱灾,农民纷纷到龙岩求雨。旱情紧急,白龙立即驾起云头上了天,向玉帝恳求降雨圣旨,玉帝翻了翻流水帐,无情的说无雨可下,便卷帘退朝。白龙忍气吞声,垂头丧气的回到龙岩。见求雨的人一群没走又来一群,言语恳切,句句血,声声泪,如泣如诉,白龙越听越忍耐不住了。暗想自己出自云台,长在贵峰,身栖龙岩,浓浓乡情怎可割舍?便怒气冲冲地上了天空,偷偷地腾云驾雾,呼风唤雨。霎时浓云滚滚,狂风夹着大雨倾盆而下,连续下了三个时辰。久旱遇甘露,灾情解除。乡民欢天喜地,白龙却闯下了大祸,私自降雨被天庭察觉,触犯天条,被玉帝百般拷问后,虽免砍头之罪,却要终身监禁,命东海龙王将其囚禁在龙岩洞内,用一块巨石封锁洞口(镇龙巨石今犹在),失去了自由。
白龙受困后,失去保护神,老天连降灾祸,老百姓的日子非常难熬。一天夜晚,白龙托梦给家住龙岩旁的一老人,说只要用稻草做一条长龙,八月十五深夜,将草龙抛下河流,它便能冲破巨石,恢复自由,再为苍生造福。民众得此消息,奔走相告,忙抱来新鲜稻草,扎的扎,捆的捆,制出一条又粗又长的稻草龙。中秋之夜,乡民携老带幼,手执点燃的香支,向龙行礼跪拜,拜毕顺手将香火插在稻草龙上,以表对白龙的深切怀念。人多香火旺,霎时草龙全身插遍了香,众人抬着龙头,各人托着一节龙身,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地将稻草龙送至河边,抛入河流。
举行送龙神仪式后,不知白龙是否重获自由,云台地区真的没有再发生大灾,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家家庄稼旺,户户谷仓满,溪中鱼虾肥,山上牛羊壮;成了鱼米之乡。随着历史的变迁,送龙神活动慢慢演变成舞草龙庆丰收度佳节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
随着岁月的流逝,人间不知换了几个朝代,时至元朝末年,朱元璋带兵到云台贵峰,碰巧看到当地在舞草龙,人人欢欣鼓舞,高叫:“龙来了!”见一条红光点点的龙时而左右翻腾,时而翩翩起舞。朱元璋也感到新鲜稀奇,看得津津有味,边看边想:“龙是帝王的象征,本帅一到,龙便飞舞,还叫喊龙来了,真是好兆头,难道把我当龙来欢迎,暗示自己要登龙位做皇帝了。”当即,朱军便驻扎在那里,朱元璋白天操练人马,夜晚不时去老百姓家了解民情,和村民谈起草龙舞时说;“草龙虽好,只显单调,以后能再构造一些动物形象,与龙伴舞,那更是锦上添花,美上加美呢!”
朱元璋在云台沾上了龙气,不久果真在南京登上龙位,做起明朝的开国皇帝。当地民众以皇帝观摩过的草龙为荣,召集能工巧匠构思设计,制作出虾兵鳖将,飞鸟蝴蝶的样子,插香点火,与草龙共舞,人们称之为銮驾队。
苏庄草龙代代传承,内容不断添加,阵容不断扩大,表演艺术不断提高,草龙越舞越美,越舞越丰富,而且拥有了宝扇护驾,竹枝挂彩,绣球拖地,桂树飘金,水族扬波,蝴蝶穿花,仙鹤祝寿,飞鸟投林等一套套完整的表演艺术,成了当地名噪四方的民间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