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新闻网

巍巍马金岭:情牵两省 充满传奇 本周四招募驴友穿古越今探秘历史

2017年4月11日 16:42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事物饱含时间和故事,它们像一串串摇曳的风铃,将来去过往说给后人。而那些穿越古今的一条条古道,就如同这记忆的风铃,承载了时光的印迹和风物的变迁。

  在开化,就有这样一条徽开古道,它曾是开化至安徽省徽州的大通道,是古时徽商、浙商往来的必经之路,也是一条红色古道。古道自安徽歙县城西行至屯溪,由屯溪再南行经阳湖、稽灵山、五里亭、临溪、汊口至璜源,越马金岭到开化县城。

  马金岭,南面是安徽省休宁县古楼坦村,北面是休宁县璜源村。据《读史方舆》记载,马金岭,本名黄土山;唐朝天宝六年,赐名“方原山”,又名“马金岭”。一千多年来,从马金岭上,走过了多少风云激荡的英雄人物。自古以来,马金岭就是浙皖边界两省边民互相往来的交通要道,两地互通有无、通婚通俗,风俗文化交流不断。整座山的山路四通八达,因维护一直很好,现在还在使用。随着时光流逝,岁月变迁,马金岭古道虽已渐渐失去了它原来交通要道的历史地位。但近年来,那些背包客们的不断涉足,马金岭又重现在世人眼前,在驴友中口口相传,成为一条丞待开发的徒步线路和露营基地。近日,记者前往探访了马金岭。

  巍巍马金岭见证历史的徽开古道

  阳春三月,天气渐暖,连绵不绝的群山上开满了绚烂的野花。从开化县齐溪镇沿着205国道上的茶籽岭一路驰骋,时而平缓时而陡峭的地势为记者的仿古探今之旅凭添了几分惊险与刺激。

  约1小时后,一幢幢古式徽派的建筑逐渐映入眼帘。这里,正是安徽省休宁县临溪镇璜源村,也是马金岭古道的北面起点。

  在璜源村村民黄兴标的带领下,记者沿着穿村而过的紫云溪,过了三座桥,走过几条街巷,转了好几道弯,便来到一片山脚梯田,只见“马金岭古道”铁牌竖立在田埂旁。

  “民国期间,我的父辈为了躲避国民党军抓壮丁,从齐溪镇龙门村大麦坞自然村沿着这条古道逃难来到璜源村,解放后经过土改便定居在这了……”黄兴标指着这块铁牌将这段历史娓娓道来。他依稀记得,12岁那年,他还跟随过父亲翻越马金岭回开化走亲访友。如今的黄兴标两鬓斑白,转眼几十载匆匆而过,他不禁感慨道。

  马金岭,曾是古时开化通往徽州的重要交通要道,如今随着乡村的发展和道路的建设,渐渐失去了它的功能。然而,这条古道,却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改革与变迁,烙上了无数历史人物斑驳的脚印,是一段无法抹灭的记忆。

  在璜源村的中心位置,有一块巨型简介,上面清晰地记载着解放时期有关马金岭的历史,与开化县志、党史等资料相吻合。

  1935年1月7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方志敏、刘畴西、乐少华、粟裕、刘英等首长的率领下,从休宁的上下横源出发,经桃林进入开化境内。据《浙江档案》2008年第06期《血染江南半壁红——方志敏与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开化》记载:……1月7日当晚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近8000名战士在大麦坞、丰盈坦、龙门下、余家一带宿营,军团指挥部设在余家。

  1938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军分会副主席的陈毅,带领部队到皖浙边侦查敌我态势,认为开化具备了新四军集结“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2月中旬,陈毅在屯溪即将启程时,对身边军部有关工作人员和战地服务团队员们说:我们一起到开化去,等候我们的部队。于是,从屯溪出发,翻越马金岭,到达开化。3月3日,陈毅、傅秋涛率和湘赣游击队离开华埠,进驻开化县城开阳镇。在新四军第一支队完成组编任务后,陈毅带领一支队司令部、政治部机关部分人员于3月7日先期离开开化去皖南。

  1949年4月26日早上8点。国民党中将、中华民国最后一任安徽省主席,兼省保安司令张义纯,率保安部队,省政府官员及家属,以及徽州师范、隆阜中学、歙县中学高中以上师生,一万三千多人,民夫三千五百多人,从屯溪出发,翻越马金岭,逃往开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8军,于5月3日接到命令,由屯溪开拔,浩浩荡荡,翻越马金岭,向开化追击。5月7日,击溃保安队,活捉张义纯。就在4月27日傍晚,张义纯翻越马金岭后,第二天,即4月28日,休宁县宣告解放。

  一道通两省难舍难分的边界情缘

  齐溪镇左溪村有汪、程、张等诸姓,几乎都是沿着马金岭从安徽迁移至此,诸姓中以汪氏卜居历史最久,为汪华的后代。据民国二十五年版《汪氏宗谱》记载:汪达,唐末(906)从安徽黄源游猎于此,遂卜居斯。【汪华(公元587-649年),原名汪世华,字国辅,一字英发。隋唐时,汪华起兵据六州,保境安民,实行社会融和,百姓安居乐业,后又主动归唐,维护中华一统,其“靖民”功德得到历代王朝褒扬,汪华被百姓奉为“汪公大帝”、徽州的太阳,汪华信仰、抬汪公民俗成为徽州文化的重要内容,汪达则是汪华第三子。】

  左溪村的汪氏虽已分散到齐溪西坑口、上村村、丰盈坦村等村庄,但仍然保留着许多徽州习俗。两地通婚、风俗交流、互通有无等因素,致使一段难舍难分的徽开情缘无限延续。

  3月29日,在汪氏后代汪诗根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齐溪镇镇政府所在地西坑口处的汪公岭,只见山脚下那座汪公庙内有大小两座汪公像,至今还延续着香火。家住不远处的村民汪秋姬,每月初一、十五风雨无阻,都会来此上香,在他们这些汪氏后代的心目中,汪公就如同神一般的存在。

  “这一带就这一座汪公庙,以前安徽的村民也会来这里供奉。”汪诗根向记者介绍道,以汪公岭为界,开化以北的齐溪汪氏后代保留了大部分的徽州风俗,流传着休宁方言,许多村庄还以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为风格。

  从西坑口处经过安徽省休宁县龙田乡桃林村时,老汪指着这座满是徽派建筑的小村庄,些许骄傲地说道,自己的老伴就是这个村里的,因此安徽境内有许多亲友。“徽开两地通婚的情况也特别多,有的从安徽娶妻,有的嫁到安徽,两地也有许多相似的风俗和习俗,比如婚嫁抢亲。”老汪谈起了此行最为有趣的话题,他说天亮之前,新郎必须把新娘接到婆家,要根据路途远近选择出发的时辰。此外,在徽开边界一带,都是女的下地干活,男的淘米煮饭,因此女的练就了一身肌肉,男的烧得了一手好菜。

  桃林村再往前约6里路,便是休宁县龙田乡古楼坦村,这是马金岭的另一头。

  村民们好客,在他们的热情招呼下,记者一行在村民院子里小憩。泡上一壶茶,几个人便围坐在一块,你一言我一语,说起了马金岭。“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姓马的和一个姓金的商人共同出资修建了石阶,因此得名马金岭。”对于马金岭的传说,当地村民汪春来侃侃而谈。他说,徽开两地分界时还流下了一段传闻,相传两地县令本是相约从马金岭两头开始走,以碰面的地点为分界线,但当时开化县令走错了方向,往齐溪镇里秧田村方向走去,所以马金岭两端都属于安徽境内。

  但据记载,古时的马金岭实属开化辖内。无论汪春来口中诉说的传闻是否属实,也无论马金岭现属于哪个省的管辖范围,两地百姓始终保持着亘古不变的友好关系,两地风俗习惯相互交融,徽州文化也在齐溪持续开花结果。

  互通有无繁华了两地经济贸易

  在古楼坦村,一位88岁高龄的村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身材消瘦却精神抖擞,一双黝黑而又满是老茧的双脚甚是夺目。老人名叫阎书俊,他亲眼见证了马金岭的兴衰史。

  解放时,阎书俊刚满20岁。尽管已有妻儿,但他仍然坚持翻山越岭来到马金岭那头的休宁汊口读了两年书。“那时候每个月回来一趟,每趟需要4到5个小时。”老阎回忆,当时的马金岭还是重要交通道路,非常繁华,经常在山上碰到形形色色的人群,有浙江赶往屯溪置办年货的,也有屯溪那边挑着扁担来浙江卖茶叶、笋干、素面等农副产品的,边界贸易交往密切。

  那时,马金岭的繁华,使得两端村庄依靠边界贸易为生的一批行业逐渐衍生。

  51年前,村民汪松贵一家还在马金岭南面山脚(县黄衢南高速出口处)开饭店。据他介绍,当时的马金岭人来人往,生意非常不错,他还见过有的商人赶着小猪、小鸭等牲畜到那头贩卖的,途中还会跑掉几头猪、几只鸭,他印象特别深刻。只是后来,随着国道及高速公路的开通,马金岭退去了昔日的繁华和喧嚣,于是在19岁那年,他们举家搬迁到了村中心。

  在马金岭最鼎盛时期,璜源村亦是店铺林立,客栈、饭店、杂货店、药铺等有十余家。“璜源村算是一个中转点,无论是从屯溪、齐云山,还是开化过来的商人都要经过这,所以饭店、客栈生意都很好。”村中88岁高龄的吴百传也是见证马金岭历史的老人之一,他居住的老屋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尽管里面刷了新漆,但仍然难抹百年历史的痕迹,他说以前隔壁邻居都是开饭店的,一天至少接待五六桌客人,忙得不可开交。

  说起马金岭昔日辉煌,家住齐溪西坑口的村民余铃钧亦是侃侃而谈,他曾三次从开化翻越马金岭到安徽。“第一次过马金岭是在18岁那年,临近春节,我的叔叔是在民国时期迁移到安徽,那时他刚好造了新房,我们一行四人一起前往祝贺,早上8点出发,到璜源村正好吃午饭,一路上碰到不少商人,有的是挑着盐和酒过去贩卖的,还有的是专门去置办年货的。”余铃钧相告,现在倒是不少处于边界的安徽人来开化置办年货和购买建筑材料的。

  马金岭虽是商贸要道,但由于陡峭难行,也曾是山匪最常出没之地,所以山岭两端都流传着“头阉猪,二打铁,再不发财,去马金岭打劫”的俗语。为了不被打劫,过往行人往往在山脚便结伴而行。当然,山岭两端的村民也常常自发组织到山上打土匪,古楼坦村还在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不出壮丁,专门组织青年到山岭上保护行人。

  盼望开发重拾古道昔日风采

  时过境迁,如今的马金岭,骡马挑夫已没了踪影,古道也逐渐被世人遗忘。所幸的是,璜源村、古楼坦村的村民还时不时地上山劳作、修剪茅杆,维护着这条古道。

  摄影记者余问清是一个登山爱好者,2014年12月,他和同伴第一次攀爬马金岭,用脚步丈量这段承载着历史长河的古道。尽管时隔三个年头,但马金岭上青石板铺就的山路依然令他记忆犹新。“这条山路保存得很好,基本都是宽80公分的青石板和大石块砌成,经过数百年的风霜雪雨,早已是油光锃亮,仔细观察,却可见深深的马蹄印。”余问清说,走在这条青石板路上,脑海里不断浮现出迎亲队桥路打鼓走过或者革命队伍点着火把紧密夜行的身影,放佛历史重现,尽管山路蜿蜒而崎岖,但这样的神秘感促使他们奋力前行。

  “在穿过一片密林后,我们隐约看见早已破败的石头房。这间石头房全由大石头垒成,占地约百平方米,高大而结实,估计是前人用来堆放木料的工房。岁月变迁,留下的遗迹供后人猜测,越是往前就越是充满了神秘感。”余问清细细回味着那段旅程,在山顶的林道中穿行,温暖阳光照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面向巍巍青山,温柔的清风拂面而过,他们一行人在路边野餐,大家都贡献出自己的食物共同分享,聊人生谈理想,成为艰辛的旅程中一段最有趣的回忆。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古道,成为了今日的风景,被文人骚客反复吟诵。每一段古道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每一块石板都是无声的记忆,只有当你走进马金古道,才能亲身体验到它的千年传奇、别样风情。在采访中,记者从马金岭山脚两端的村民得知,近年来,马金岭这条古道也逐渐受到“驴友们”的青睐,不少背包客结伴而行寻幽访古,山上的几座凉亭、山脚两端的民宅都成为了他们休憩歇脚地。但这条古道上却鲜少有农家乐和民宿,对于古道的开发,村民们也充满了无限期待,殷切盼望着更多的人前来攀爬,让古道重拾昔日风采。

  【穿越马金岭招募驴友活动】

  本周四,我们计划从安徽省休宁县璜源村出发,穿越神奇的马金岭,到达休宁县古楼坦村,再统一乘车到开化县齐溪镇“龙溪舍--说时依旧”民宿免费体验一晚,第二天可自行前往齐溪镇龙门村、大龙村及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等地游玩。在此,我们诚挚地邀请专业驴友加入,一同体验古道行的无穷乐趣。

  浙江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钱塘江的源头——浙江省开化县齐溪镇里秧田村。园内有原始状态的大片天然次生林,林相结构复杂,生物物种丰富,起源古老、区系成分独特,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景区内负氧离子成份最高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10万多个。浙江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同时也是中国AAA级旅游区,浙江省文明公园,浙江省首批生态道德教育基地。钱江源因其生态美景荣获“浙江最美生态景观”和“浙江省十佳避暑胜地”等荣誉。

  龙溪舍--说时依旧,坐落在齐溪镇西坑口处,面山而建,临湖而居,雅舍如兰,浓烈的怀旧风情在这个古朴别致的房屋里四处弥漫。整个民宿以白墙黛瓦为风格,因地制宜的原材料,木头、石板、老物件,一切都恰到好处,返璞归真地呈现了最淳朴的田园风情,纵使你有万千烦恼,似乎来这沏上一壶绿茶,三五人群静静围坐抑或是独自发上一整天的呆,就能将时光停驻,让记忆封锁,令烦恼消逝。穿越马金岭后,我们将在该民宿体验一晚,并品尝农家美食。

  招募驴友

  活动时间:4月13日--14日(雨天顺延)

  报名方式:

  步骤一:关注“开化新闻网”微信号(详见一版);

  步骤二:关注成功后,将本条信息转至朋友圈,然后截屏给“开化新闻网”微信号并留言。留言包括以下内容:#穿越马金岭#+姓名+电话+年龄+性别+地址;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4月12日12:00。

  温馨提示:我们会电话联系被选中的读者,通知活动细节。

  报名要求:1.报名驴友必须确保身体情况良好,有较好的体能,适合登山。如因个人自身健康状况原因出现意外,责任自负。2.自带帐篷、午餐等露营装备。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化县支公司为本次活动提供人身保险。

来源:开化新闻网   作者:王燕珍 余问清   编辑: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