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鞋的故事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平时穿的都是皮鞋、球鞋、旅游鞋,许多年轻人可能听说前辈穿过草鞋,或是从电视上看到红军穿草鞋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但不知道草鞋是怎么做的。那草鞋究竟是怎么做的?
我是50后,生长在钱江源头的农村里,高中毕业后回乡做农民。那个年代,生活艰苦,农村农民更艰苦,买不起皮鞋,连解放鞋都很奢侈,出门做客时才能穿。一般在家里,白天生产队劳动穿的是草鞋,晚上穿的是母亲做的土布鞋。草鞋从哪里来?不是买的,是就地取材自己做的。因此,男的基本上人人都会做草鞋,我也不例外。
做草鞋的工具叫草鞋耙钩,这是古人的智慧。形状有点像猪八戒打妖精用的耙钩,不过没有长柄,另一端是大钩。做草鞋时,一头用耙钩钩住板凳,另一头坐在板凳上,把绳子捆绑在腰部,并与耙钩相连,用力拉紧,然后,将准备好的稻草依次绕在草绳上,要经过好几道工序才能完成编织。一次做几双备用,用完后又做,工具和稻草都是自己的,不需花一分钱,经济实用。
晴天,草鞋比较耐穿,一双草鞋可以穿上十几天;雨天就惨了,一天也穿不下来。因此,遇到下雨天,我宁可打赤脚走路干活,也舍不得穿草鞋。记的一个冬天的日子里,那时农业学大寨,生产队里改地造田,用现在话说就是“旱改水”,把不平的旱地改成水田,用于种植水稻,提高农业产量。然而,泥土被厚厚的一层白雪覆盖,大家挖的挖,扒的扒,挑的挑。我家里穷,买不起雨鞋,草鞋又舍不得穿,硬是打着赤脚,干完一天活。好在那时还算年轻,也没有落下什么病根,不然真要后悔一辈子。下雪天打赤脚干活,到现在想想真是不可思议,说了人家可能都不会相信,如果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也不一定会相信。
想到草鞋,我就会想起那种很不舒服的感觉,最怕穿新草鞋,新的草鞋与皮肤直接接触,走路一磨擦,脚九经常起血泡,时间长了,长起老茧,有时痛得厉害,宁可打赤脚。不过草鞋穿旧了要好一点,穿旧草鞋比穿新草鞋舒服,所以旧草鞋往往舍不得扔,实在不行了才扔掉。
现在我看到草鞋,就不由自主地会想起奶奶说的叔叔穿着草鞋上大学的故事。那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为家里贫穷,唯一的希望和出路就是读书,寒门出贵子,叔叔从小读书很用功,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考取了福建林学院,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后年,他大学毕业后留校做了老师。叔叔上学穿的是草鞋,接到大学入学通知书,仍然穿着草鞋去学校报到,不料,火车站工作人员不相信他是大学生,被当作要饭的,拒绝他上火车,而闹了笑话,穿草鞋上大学成了我们方家的励志故事,并代代相传。
如今,草鞋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草鞋耙钩也成了文物。许多农家乐、民宿把草鞋、草帽、蓑衣、草鞋耙钩等以前农民用过的物件农具作为装饰品和卖点,吸引游客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