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佛山和锡赍庵
五百多年前,那是明朝正德年间的事了。一天下午,一位刚刚而立之年的青年,眉宇带着病色,为了庆贺刚刚考上进士的朋友,和一群友伴踏上了卧佛山的石阶。当一行人走到半山腰时,那位病人已经攀到了山顶,大喊道:“乐哉!数年之疾,岂有今日。有今日,岂有兹侣!”他的声音在山谷间萦绕,大家听了都相视而笑,大约登山之乐,就在于此了。
年轻人叫方豪,明正德七年(1512年),他因母亲逝世回乡丁忧,在开化的金村乡,一病就是三年。他在诗中写道:“昔我有奇疾,佳辰枕上度。黄花添蹙额,对床不能步。”然而在卧佛山的那次郊游时,他却像被飞鸿附身一般,在石阶上健步如飞,陶醉于这座山峰的千姿百态之中。
卧佛山,也叫玉屏山、花山,它是开化县城西边的屏障,像一道臂膀,守护着城中的风雨。随着时间的磨砺,它也成为这座城市的人们最为熟悉的一道风景线。一幅《玉屏映日》图,生动地描绘了卧佛山最美的那个瞬间。“翠拥西山岚气收,玉屏高际曙光浮。遥瞻瑞旭千岩景,俯瞰清秋万壑秋。雉堞云连跨胜概,灵山霞褪擅奇幽。春来花草平铺锦,喜约群英共醉游。”
没人知道是谁第一个登上了山顶,但在他的眼中,一定是气象恢宏的。山色和霞光在这里汇聚,映照着天边的红日。远望处日影浮动,俯瞰间万壑青山。这与尘世间保持了疏离却又能一览无遗的高度,正是大自然赋予卧佛山最好的馈赠。
曾几何时,那时山下还没有城垣和屋舍。随着第一个开拓者的到来,渐渐地,山下那隅平地如棋盘般密密麻麻了,斗转星移间,又从青砖白墙转为了高楼大厦。而今,青山依旧,只是从山上看下去的风景已经不大相同了。
唐朝时期,一位名叫胡公亿的人看中了山顶的一处平地,就地起楼,取名为高山阁。此后的很长时间,但凡来卧佛山游历的,都会来到这里凭栏远眺,呼吸着树与草的气息,望一望山下的滚滚红尘。
现在,高山阁已经毫无踪迹了,但是在旧址,已经建起了凉亭,同样的风景,不同的心境。方豪的老师吾冔曾为高山阁写下了一副对联:“眼界秋横汉,书声夜彻天”。也许是因为从前学宫就在卧佛山脚的缘故,这位学生桃李满天下的夫子看见了如此胜景时,想到的不免还是教书和育人。
竹,因其坚韧和虚心,一直是君子的自喻。而在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风度与任达,也是士大夫们内心的向往和期盼。而在这个边陲小城开化,有着独特隐逸气质的卧佛山,自然也不乏竹林和雅士。
早在明代,就有人在卧佛山脚建起了竹亭。到了正德年间,广东副使徐文溥、刑部郎中宋淳、南京光禄寺卿徐公遴在此亭聚会,又是一段有关朋友相聚的往事。他们虽然身处庙堂,但心中难免还向往江湖。于是只要回乡团聚,定然在这千竿翠竹中雅聚,或吟诗作赋,或燕坐玄谈,那烹茶团坐的身影,恒久印在了苍穹之巅。如今,竹亭不再,竹林依旧,依旧那样苍翠欲滴、阑干碧绿。
卧佛山,正是得名于它的形状,似一尊大佛吉祥卧状,这先天的一点佛缘,便化就了山脚的灵山寺,以及山中的锡赉庵。在这片峦色深处,顺着香和烟的方向,很容易就能看见那方藏不住斗角和勾心。这就是锡赉庵,一座保存了二百七十余年的清代庵堂。
翻开清朝光绪年间的《开化县志》,能够找到一段有关锡赉庵的寥寥数笔:“西来岩,县西山,原名锡赉庵,邑侯吉祥创建。”此外,还有一首明朝举人徐珏所写的《西来岩登高》诗,记录了有关西来岩的蛛丝马迹。除此之外,找不到任何有关这座庵堂的痕迹。
锡赉庵又称西来岩,始建于乾隆四年,一百多平米的三间庵堂,梁上、钮腿间都雕刻着诸多的人物故事。
锡赉庵的右侧,一棵巨大的樟树在宋皇佑三年随着灵山寺的建造而栽下,千年间它都不曾倒下,自然地成为了人们心中神灵的象征。树干上张贴着许多祈福的红纸,那么锡赉庵与这些是否也有所关联呢?
锡赉庵的后檐墙上那块乾隆四年的碑记,揭开了这座庵堂的秘密。碑记残缺斑驳的文字叙说了这么一个故事。传说中,这块卧佛山上的岩石,是从西天而来,并有人在岩上遇见了观音大士显迹,因此这座庵堂,历代供奉的都是观音菩萨。据碑文所载,早在康熙四十年,这里便已经有了庵堂。
清道光十五年,开化发生了一场大旱,为了祈雨,全县十二坊都置了雨坛却依然无雨。这时,一些县民把西来岩的观音像从庵堂迎至城隍庙,日夜祷告祈福,也许是诚心所致,第二日的一场大雨,使得合邑的百姓为之沸腾。这块名为“化神”的石碑,把这件往事记录了下来。
从一块地,到一座庵,因为有着共同的祈愿,所以才会有这十方的捐赠,在历史上,西来岩一直是百姓们祈福祷雨之处,香火之胜,延续到了今天。在人来人往的香客中,在观音大士的面容前,那袅袅燃起的香烟,诉说着世人的红尘之恋。菩萨慈悲地俯瞰着众生百态,默默地聆听人们的心声与期盼,如是悲欢离合,如此年复一年。
无论有没有观众,卧佛山都是美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晴时和煦雨里葱茏,它的美并不需要取悦谁。走进山的深处,这是鸟飞过的声音,那是山下人的窃窃私语,很奇怪,在这里都能一览无余。所以卧佛山距离人们很近,在山上能看清山下的每一座楼,能听见城市里的各种声音。但是卧佛山距离人们也很远,它有别于红尘,是鳞甲羽兽的家园。在岁月中,无数的人把足迹踏上了这座山,从先人转为后辈,他们站在古迹旁,看着祖辈们曾经观赏过的那棵树、那片草、那个城,陶醉于这里满山的青翠。来到这里,他们便能从周而复始的生活中挣脱出来,轻轻地吸上一口,名叫自在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