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生命健康安全线 我们责无旁贷
2017年参加工作的江云欢是医院感染科里年龄较小的护士。自从全院投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后,她整个春节期间都没回过家。她想回华埠老家,想念妈妈做的年夜饭,想念外婆的絮叨,想念爸爸给的压岁红包,想念许久未见的同学朋友。但这些念想都被来势凶猛的疫情打破。
医护们都很年轻,二十岁左右,她们都还是刚刚长大的“孩子”。但此时此刻他们却都坚守着一名白衣战士的入队誓言。
特殊时期,县卫健局从1月27日开始,包下了简爱酒店的三层客房,用于参与疫情防控医务人员休整。一来,酒店设施齐全,能让他们得到充分休息;二来,也处于半隔离状态,避免和家人接触,防止感染。
清晨6:21,在急促的闹铃声中,江云欢准备起床。为了能更好地戴上头套,她尽力把马尾辫扎高,镜子中透露着一脸稚气。
三只煎饺,一个包子,一小口稀饭是她的早餐。“我原本很喜欢喝稀饭,但待会儿要穿防护服,还是吃水分少的食物好。”每人一桌,不交流,上班路上和同事们保持距离,来到医院门岗测量体温,这些都是一线医护上班前的常态,保护他人也保护自己。
早上7:30,在感染楼示范教育室,桌上整齐摆放着N95口罩、防护服、护目镜、面屏、手套等装备,江云欢动作娴熟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穿戴。一旁的监督员负责监督,并从旁协助,保证装备穿戴规范。
穿戴整齐,就意味着即将进入隔离病房。防护服密不透风,加上口罩和护目镜、面屏的遮挡保护,又闷又热,不一会儿,雾气成珠,挂在护目镜上,晶莹透亮。
“口罩要带两层,里面是N95,外面还要加一层外科口罩。手套也要带两副,并且要把防护服的袖口紧紧扎牢,最大限度给医护人员贴身保护,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感染科护士长吴霞相告。
上午8:00,在感染楼医生办公室,院领导及医务科、护理部一起来到感染科参加晨间大交班,指导并讨论病情。看着他们认真工作的样子,心里很安慰,也很心酸: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上午8:40,江云欢和同事来到了负压病房。患者为男性,双肾衰竭并伴有呼吸道并发症,属于病情较为严重的病患。做好晨间护理后,江云欢为患者擦身、倒尿液,并准确记录下颜色、尿量、性质。患者久卧病床,容易起褥疮,感染楼内家属免进,所以这一切都由护士来操作。看似非亲非故,却胜似亲人。
上午9:00,感染科主任叶宝福开始查房,询问了病人情况,并为接下来的血透做思想疏导工作。只有配合好治疗,才能更快地恢复。
上午9:20,做好晨间护理的张易慧来到负压病房给病人做采样、血气、雾化护理。采样时,患者脱下了口罩,张大嘴,张易慧用棉签在患者口腔深处采集样本。“有些患者在采样时忍不住会咳嗽,干呕,甚至还会打喷嚏,这个过程是最危险的,飞沫会散播到空气中,而负压病房里的设备会及时抽走飞沫和污染的空气,减少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吴霞解释说。
“阿姨,我给你梳个头吧。”上午10点,张易慧在呼吸道轻症女患者病房内,给她梳头、拍背。这成了医患之间温柔的交流。“我的家属都不能进来病房,这些护士就像我的女儿一样,关心照顾我,我的病也快好了,心情比入院的时候放松多了。”和其他患者不一样,感染楼患者家属不能进入病房内照顾患者,医护们临时承担了亲情责任。在他们的精湛医技和温柔照顾下,患者得以很快恢复。
每护理一个患者,医护们都要在走廊内进行情况录入工作。并按医嘱严格三查七对送药到口药品、留取标本等工作环节,做到一人一表,并认真登记造表,以便复核,工作人员告知就连每一张纸都要严格消毒。
“老大爷,今天早上定的馄饨我给您送来了,看合您的口味吗?”中午11时,江云欢和张易慧给患者送来了午餐。根据每位患者的需求,食堂准备了面条、稀饭、馄饨和米饭。安排好患者的后勤,更能保障他们快速恢复健康,与家人团聚。
从进入防护一线,到下班交接,医护人员都严格按照防护装备穿戴要求认真执行,仅洗手就要6遍。对自己的保护就是对他人的尊重。
“从1月22日开始,我们感染科的医护就一直守在一线,虽然穿着级别最高的防护服,但风险仍无处不在。即便如此,我们的每一项医护工作都是认真、细致、到位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是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保障开化人民生命健康的安全线。这一点,我们责无旁贷!”叶宝福表示。虽然目前我县未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但医护工作人员来不得半点马虎,积极防控、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真正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