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新闻网

共同富裕勇争先丨齐溪镇弹好党建“三部曲”,走上绿色致富路

2021年10月21日 15:02

  近日,开化县齐溪镇在拥有“一金四银”省级民宿的基础上,左溪村左岸和源、仁宗坑村溪山小筑、乌石园、里秧田村栖心民宿等四家民宿荣获开化县高等民宿称号,基本实现“一村一宿”的生态转型之路,逐步实现GEP向GDP的有效转变。自2013年全省共推“五水共治”以来,浙江省母亲河钱塘江源头第一镇——开化县齐溪镇始终保持高站位、高要求,坚持以党建为抓手,治水为切入口,持续改善产业结构,美化绿水青山,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实现全镇人均旅游收入达3890元,为脱贫致富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绿色生态路。

  党建优产业,乐享美水曲

  齐溪水库是开化县库容最大的水库工程,也是开化旅游的“金名片”之一,但在上世纪80年代末该水库一度成为周遍渔民的“金簸箩”,库区网箱养鱼规模一度达到22761㎡,存鱼总量近45万斤。大量肥料和鱼饵,直接导致水质氨氮含量超标,浮游生物繁盛,水质富营养化,当地水环境“岌岌可危”。2013年9月,当地网箱养殖业经济增速达到高点,但当时的齐溪村党支部毅然选择“刮骨疗伤”,发动党员走家入户劝导群众“走上岸”,鼓励群众开设渔家乐,坚决破除传统渔村“以鱼为渔”的传统发展模式。同时,镇政府主动发布助农销鱼、助农拆箱、提高渔家乐补助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帮助农户顺利渡过转行的恢复期,历经8个月,库区网箱得到全面拆除。“从‘养鱼’到‘养人’,少不了一段过渡期和阵痛期,还好村党支部和乡政府帮我们销鱼、开农家乐,现在在家就能赚钱了。”齐溪村湖边鱼味馆经营者江建锋感慨。江建锋父亲原先是一名网箱养鱼大户,常年在船上打渔、生活。2014年,在村委会的帮助和鼓励之下,儿子主动返乡同父亲提议开办渔家乐,现已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渔家乐之一。在多年深耕下,齐溪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较2013年翻了一番以上,且已初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清水渔村。

  党建引企业,生态治水曲

  “我们龙门以前一直是远近闻名的脏乱差,谁能想到是全镇第一个创4A乡村旅游景村,村党支部将人和钱引进来,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少,进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龙门村风干肉馆经营者黄良利说。作为开化县北片最偏远的源头山村,龙门人祖祖辈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尽管山清朗秀丽、水清澈甘洌,但村民的日子过得紧巴巴,没什么收入来源,千名人口中有6成以上劳动力靠外出务工贴补家用,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仅有4115元,全县255个村人均倒数第5名。2014年,龙门村党支部明确治水产业路总目标,始终坚持“软硬件”相结合理念做好村庄风貌改造,一方面,落实党员先锋带头作用,抓好河道禁渔、农村清洁工程将“门面”打扫干净;另一方面,紧紧围绕“治水造景、治污造景”的总设计,抓好治水治污工程的生态建设。同时,村党支部主动打破“山区思维”,积极“走出去”和“引进来”,鼓励开发河道轻旅游,先后以村民入股形式引进玻璃栈道、水滑、漂流等水上娱乐项目企业,以“党建+产业”改善村庄环境,让村民“被动”办起农家乐,据统计,龙门村已发展民宿53家,638张床位,全年共接待游客18.4万余人次,村民人居收入达1.9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达83.5万元。

  党建聚民声,全民护水曲

   仁宗坑村依卧群山,地势错落,环境安静,河道水质常年保持在Ⅰ类水,自然风光迤逦,但如何将景观”变现“一直困扰着村两委。2014年,村两委就围着”水“开始大搞建设,实施改水、改厕、改圈的“三改”工程,全面拆除整治露天旱厕、沟渠,埋设污水管道1500余米、新建污水终端2个;投入70多万元开展河道景观综合治理项目,疏浚美化河道,修建了青石栏杆,安装了近千米彩灯,还用鹅卵石修建了13座小堤坝,既增加河道景观,又能避免鱼群在汛期时被冲走。2018年,村庄环境得到巨大转变,但是村内游客还是寥寥无几,村内农家乐成了”空壳“,现任书记汪年发便将目光转向村庄最上方的老猪栏和老公厕,同时,将全村190多户村民聚集,村集体自筹资金200多万元,村民集资300多万元,启动钱江源仁宗坑村莲花溪漂流项目。在村庄最上方建起了大水塘,实现河道水量谷峰调配,为漂流提供最基础保障,把村庄“黑点”改成“亮点”。2019年,仁宗坑村漂流项目成功吸引一家外来企业公司入股合作打造“能喝的漂流”项目,主动提供专业的漂流道建设,带来大量外地游客,为在家村民提供32个工作岗位的同时,带动村内农家乐发展,实现“企业投资、村民投工”共同发展生态轻旅游的绿色生态道路。“跟着党的指导,我们把水护好了,党把客人给我们带进来了,我们在家就能赚到钱,赚的还比出去务工的还要多,我们要更加坚定信念守好这金山银山。”仁宗坑村党员汪年发说。

来源:开化新闻网   作者:通讯员 朱福存 余晓群   编辑:戴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