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报道】四十年沧桑巨变展新颜
夜色渐浓,沿着芹江岸边漫步而行,光芒万丈的凤凰塔、流光溢彩的景观树、江面上倒映着的五彩灯光将开化的夜装点地格外迷人。远处,江畔的国际大酒店正熠熠生辉,岙滩新区的一栋栋住宅正拔地而起……目及之处,开化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县城夜景(余志明/摄)
▲扬帆起航·新城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了神州大地。同年,在开化,一座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大桥--芹江大桥建成通车。芹江大桥大大改善了县城的交通状况,结束了以往汛期路断、停车待渡的历史,也拉开了城东小区建设和开发的序幕。40年蜕蛹化蝶,40年栉风沐雨,开化的区域面积不断扩大,城市设施也不断完善。
▲芹江大桥通车照片(县运管所提供)
▲如今的芹江大桥(丰智慧/摄)
在今年69岁的老住建人汪乃琛的记忆中,如今靓丽怡人的江滨路和岙滩新区还有另一副模样。“上世纪80年代,江滨路这里还是整片整片的河滩地和菜园地,岙滩也远没有现在的繁华热闹。”汪乃琛1979年就开始了城市建设工作,当时的住建局还叫做基本建设办公室。“差不多从1981年开始,我们慢慢地将种的白菜割掉,将河滩地填起来,将砖瓦房迁掉,分三期才建成了现在的江滨路。”
▲开化县城一角1983(张伦/摄)
▲凤凰塔俯瞰开化县城2017(“雄出没”/摄)
《开化建设志》中同样记载了西渠的改造过程,“为改变城中渠道两侧居民住房破旧拥挤、道路狭窄、车辆不通、城市消防隐患甚多的落后状况,县政府于1992年3月动工进行西渠改造工程。”汪乃琛当年也参加了西渠改造工程,“最早的时候我们还是用土办法,沿渠建了栏杆,几年后我们重新对西渠两侧的栏杆进行了修葺,建设了一条绿化带,几次进行了拓宽、挖深、疏浚、美化,西渠面貌焕然一新。”如今,在开化县城内,西渠依旧静静流淌、穿城而过,成为了一条最独特的人文风景线。
▲西渠
汪乃琛记得,开化真正打开南大门是从1995年开始的。当年,原先雄踞在城南的螺蛳山被夷为平地,开采的碎石被用于公路和即将完工的芹江二桥建设,原先的山体为开化留下了2.2万平方米的建设面积,如今形成了以新长途汽车客运站广场为中心的城南对外商贸交通中心。而1996年,芹江二桥竣工,开化城市建设的脚步向岙滩进发。
▲当年刚竣工的长途汽车客运站
街多了,路宽了,楼高了,灯亮了,景美了……如今,连土生土长的开化人也很难找到旧城的痕迹。从1984年,当时的开化县政府编制完成了第一轮《开化县城关镇总体规划》开始,到如今编制的《开化县城市总体规划》(第四轮)(2006-2020),一次次大规模的倾力创建,让开化这个曾经襁褓中的婴儿茁壮成长,一次次高标准的合力创建,使开化的城市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近年来,开化体育馆、新开化中学校区、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大酒店、新长途汽车客运站、县人民医院新院区、金百汇广场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玉屏公园、龙潭公园、南湖公园、荷花广场、开元广场、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等有如一颗颗绿宝石把秀美开化点缀得更加妖娆多姿。在百里黄金水岸华埠段,长达17公里的滨水绿道为广大市民提供舒适安全的休闲健身场所。夜晚的凤凰山自带blingbling特效,各种景观灯让开化夜景美不胜收。
▲占旭刚体育馆
▲新开化中学校区(胡亮李成/摄)
▲县文化艺术中心
▲国际大酒店
▲县人民医院新院区
▲金百汇广场
▲滨水绿道
▲凤凰塔(“hi小蒋君”/摄)
改革开放40年,无疑是开化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40年。1985年,开化建成区面积为1.16平方千米,2010年扩展到7.53平方千米,城市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品位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开化,一个以生态经济为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正健步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