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问鱼慢 “过”乡村质朴生活
现如今,有一个词越来越被更多人所认同,那就是“快旅慢游”。它的意思是指游客花费在旅途中的时间越来越短,留在景区景点的时间越来越长。随着高铁和高速公路网络的完善,旅游逐渐告别了“走马观花”的时代。而随着本月衢九(衢州-九江)铁路的试运行,开化首迎动车时代,也为更多外地游客争取到了更多在开化好地方慢游的时间。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到访古问鱼慢游线上走走看看吧。
“访古问鱼慢游线,从马金高合至何田陆联,全长约20公里,以清水鱼为特色,突出了鱼文化和红色文化……” 12月14日,听着县农办工作人员林欢的开场介绍,我们踏上了本期《美丽乡村行》栏目的第六条也是最后一条美丽乡村精品线。
十多球的长臂路灯、靓丽的村民休闲健身广场、青石雕花的江滨栏杆以及村庄沿线数百米绿化苗木,是我们走进马金镇高合村一眼就能看到的村景。“这里原来草比人长,高低不平,改造后看上去舒服多了。”村民余爱仙点赞的荒田改造工程早已变身为荷花塘,据说夏天时,荷叶碧绿田田,荷花亭亭玉立。今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高合村村支书张雄富和村主任陈中廷第一次当了“村官”。新官上任,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进一步改变村庄面貌,这也是村民迫切希望的。同时,今年开化县正在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县,高合村处于创建工作重点实施范围的五条乡村风景线之一的“访古问鱼慢游线”上,提升“颜值”势在必行。但当时项目与资金都没有到位。没有钱,相关工作如何开展?“工作肯定要做,没钱自己先垫着。”面对难题,张雄富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工作开始没多久,他就垫付了人工工资4000元。从那以后,项目推进上需要马上支付的钱,他都先垫付。陈中廷当选村主任后,也和张雄富一起开始垫付。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自此,在美丽事业建设中,村干部带头发挥表率作用,村民也越来越支持村里的统一建设,治理有效的美丽高合跃然而出,直教人赞叹不已。
位于皖赣边界的何田乡群峰耸翠,万木拥绿,沿溪而建的村舍民居,错落有致、静谧安宁。进入何田不久,公路边上晴村村村口余氏宗祠“思本堂”就以耀眼的身姿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思本堂大门成八字形,门楼翘角飞檐,画栋雕梁,拥有三进两天井两厢房一戏台一中堂一太公堂,上方匾额书“思本堂”,外楣悬“龙彰宠锡”匾额,整座宗祠美轮美奂,巍峨壮观。内设文化礼堂,功能齐全,同时也是村民祭祀、庆宴、文化娱乐的场所。 “子孙业儒当以务学为急……子孙业耕者当以勤俭为先……”宗约、晴川里居图等晴村文化历史、美丽乡村建设和家风家训等内容展示,都让人对晴村大力倡导乡风文明,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从晴村过禾丰,伴着蒙蒙细雨,我们一路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慢慢悠悠地来到了柴家村淇源头自然村。只见小溪旁,菜园边,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挖有一口口方型水池。大的十余平方,小的四五平米,水深几许,周边用块石砌就,设有进出水口和拦鱼竹栅,在写有鱼王标牌的鱼塘边凭栏观赏比成人手臂还长的鱼王吞吐新鲜青草,别有一番情趣。
“何田乡是开化清水鱼的传统和核心养殖区,不仅是淇源头,何田乡10个行政村村村都有清水鱼基地。”林欢介绍,何田清水鱼的养殖,始于明代。据开化县志记载,何田一带的村民为吃到鲜鱼,就利用其独有的生态优势,在房前屋后或居室中,用石块砌成四方形水池,引进溪涧山泉,投放草鱼于鱼池中进行养殖。用流水坑塘养出的清水鱼背部溜黑、鳃色红艳,其肉细腻鲜嫩而有弹性,且无塘泥腥味,成为鱼中上品。因为古法养鱼,来村里观鱼品鱼的游客越来越多,这里新增了10多家农家乐,还上了央视《远方的家》。说话间,村口开来一把外地车。走下来的黄梅花一边与家人走进余大哥农家,一边笑着相告,她们是江山人,听朋友说这里的清水鱼喝着山泉水,吃着青草长大,特别好吃,慕名而来。“今年到目前接待了多少客人,已经记不清了,只略算了下收入有10多万元。”上过《远方的家》的余大哥--余明贵边烧鱼,边乐呵呵地着说。
闲话家常间,闻着如同小时候妈妈做饭的味道,平日里那颗浮躁纷烦的心,立刻就安静了下来。当清水鱼、炒腊肉等一道道山乡美味端上餐桌,客人们推杯置盏,大快朵颐的时候,我们望着老屋灰瓦上的炊烟袅袅,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偏生一隅的小山村,但柴家村福岭山中共浙皖特委旧址、陆联村大源头古村落以及访古问鱼慢游线上的那份恬静、那份古朴、那份野逸、那份亲近,却被我们连同山乡的美好记忆一起带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