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理科男”的“纸袋情怀”
余志龙当了9年老师。从教师到企业家的华丽变身中,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在理工科上的钻研精神为公司产品获得了八项专利和连续不断的订单。
余志龙的新爱迪印刷包装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化工纸袋、纸套、纸箱的企业。一个售价仅为十元左右的气相法白炭黑纸袋,全国只有4家企业有能力生产,新爱迪就是其中一家。
回头看企业的发展,余志龙还记得一路上的跌跌撞撞。从最初客户对产品不满到如今产品销往全国各省,余志龙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中完善着产品质量。在这样的专注与坚守中,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坚守。
从教师到企业家
30年前,余志龙还是开化县总工会职工学校的一名数学老师。1995年,迫于家庭的生活压力,余志龙放弃了每日与粉笔和黑板打交道的生活,转身投入商海。
怀揣着3万元创业资金,余志龙与妻子办起了第一个荧光灯纸套厂。购入了瓦楞机、胶水机等机器后,由于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余志龙只得自己摸索,常常做出报废产品。生意不好的时候,他就钻研到技术上来。出于“理科男”的严谨和务实,他钻进机器的世界中,一发不可收拾。
生意渐渐好了起来,余志龙的灯管纸套厂从岙滩搬到了芹阳办事处高坑坞村大礼堂,第二条生产线开始投产。这时,产品除了开化,还销往广东顺德湖南衡阳等地,工厂三班倒日夜赶工都来不及做。为了扩大产能,余志龙试着将原机拆开,翻制零部件,自己仿造了一台设备,竟也咣当咣当地开动了,这为刚起步的工厂解决了燃眉之急。也是他第一次尝到机器带来的甜头。
2005年4月,工厂搬到了工业园区。在这样的大规模产业集聚区,余志龙不再满足于只做灯管纸套。他了解到全国生产白炭黑的工厂很多,但是生产白炭黑纸袋的工厂极少。虽然市场前景很好,但是这样的纸袋非常难做,市场上还没有通用设备,需要进行大量的技改才能实现批量生产。余志龙夫妻俩争执不下,做了不少市场调查,最终还是决定去试一试。
在尝试和摸索中前行
2008年初,余志龙拿着白炭黑阀口袋跑到浙江苍南等印刷包装发达的地方寻找加工厂。一个多星期里,他走访了50多家企业,却发现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生产。带着迷茫和坚定,余志龙回到了家中。“既然有难度都做不了,说明稀罕,物以稀为贵,这就是机会。”
回到开化后,余志龙通过互联网找到了江苏的两家企业,“私人订制”了印刷机和纸袋机。他的纸袋梦想就这样悄然开始。
气相法白炭黑是一种纳米级粉末,极轻极细,一有问题就会漂浮在空气中,为工人处理带来极大困难。因为白炭黑的特殊性,工厂对纸袋的透气性、防水性,密封性和抗酸性的要求也很苛刻。然而,透气性和防水性、密封性和抗酸性无疑是一对矛盾体,透气性太好粉末就容易跑出来,防潮性则会相应变差。
“只有将透气性、密封性和防水性置于一个平衡的位置,才有可能生产出成功的白炭黑纸袋。”余志龙向记者展示着成品纸袋,只见纸袋共有三层,每层纸上都有着密密麻麻的微孔,而这三层微孔却又巧妙地错位开来。“这项设计有我们的专利在里面,它既能保证透气性,也能很好地避免粉末跑出,保证了密封性。同时酸性分子的溢出有效减少了对纸张的腐蚀。”
在新爱迪并不大的车间里,每台机器的改动都凝结了余志龙的思考。为了提高防潮性,余志龙在层纸之间设计了夹层膜(淋膜)或者涂布防水光油;为了提高密封性,余志龙设计出了一种上胶装置,既能将每层纸张之间都封上胶,还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胶水消耗;为了提高纸袋快速干燥,余志龙尝试了大量技改,或将袋子上架晾干,或设计了专门烘房;为了方便纸袋长途运输,还专门做了压榨机器,将空气压出方便打包。
通过不断地摸索与尝试,新爱迪制作气相法白炭黑纸袋的成功率日益稳定,订单从全国各地飞来。
满意却永不满足
余志龙还记得曾经在沈阳的一家企业看到的场景。“40多名工人用手做气相法纸袋,40多人一天只能做三四百只。现在我们一名工人负责一条生产线,每天可生产三百只,效率比人工高得多。”这样的优势不得不归功于余志龙的苦心钻研。
“全国能制作高端气相法白炭黑阀口袋的四家企业中,有两家是上市公司。与它们相比,我们的产品质量不差,性价比更好。”余志龙对新爱迪未来的发展前景很满意。“阀口袋的制作过程相当环保,我们不产生废气、废料、废渣,纸张下脚料可再生利用,胶水是水性环保胶,油墨也是水性环保油墨,完全符合生态工业的发展理念,发展空间很不错。”
在尝尽纸袋的酸甜苦辣后,余志龙仍在钻研,思考着如何将现在的所有机器联动起来,进行大规模的流水作业,更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如果技改成功,新爱迪将能与大公司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