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新闻网

红绿古相融成胜景 七彩家园惹人“醉” 长虹小城镇综合整治带来美丽蝶变

2018年12月17日 15:01

  这里是一方红色的热土,方志敏、关英、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留下战斗足迹,位于长虹乡库坑村的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是开化“红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之一。

  这里是一片绿色的世界,森林覆盖率高达85.1%,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4A景区,极目美景恍若世外桃源。

  这里是一处古色的家园,是北宋时期浙江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中国科举史上最年轻的状元之一程宿的故乡。

  这就是坐落在开化西北部的长虹乡。

  自2017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开展以来,长虹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保、拆、修、改”相结合,开足马力,压实责任,打造出了一个“红”(红色文化)、“绿”(绿色生态)、“古”(传统民俗)三色融合发展的“七彩小镇”,并以高分通过省级验收。

  规划先行绘美景

  “变化太大了!”前几天,在杭州工作的黄杨明回到长虹老家,集镇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欣喜不已:宽阔整洁的柏油路穿村而过,白墙黑瓦的小楼整齐地矗立在两边,空中“蜘蛛网”、乱搭乱建不见了踪影,展现给大家的是一幅美丽宜居的小城镇画卷。

  据悉,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长虹乡党委政府就把集镇综合整治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最后均因土地征迁而搁浅。

  芳村山多地少,土地就显得格外珍贵,征迁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为打好翻身仗,今年2月,长虹乡党委政府狠下决心,发扬“铁军”精神,短短38天就啃下了横亘在长虹乡发展道路上19年的“硬骨头”,为集镇发展腾出了空间。

  发展空间有了,那么该如何做好规划设计这篇文章呢?长虹乡邀请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长虹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长虹乡总体规划》等规划文本,同时聘用2名驻乡规划师并邀请了市、县整治办工作组,对全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行全程指导,最终明确了“南田北镇”为主的集镇功能格局,打造红绿古三色相结合的“七彩小镇”。

  扮靓颜值壮筋骨

  “我们不但要通过省级验收,更要高分通过,争创样板。”长虹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葛察冰说:“乡党委政府自我加压,做到任务不减,要求更高,全面提升集镇‘颜值’”。

  针对“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参与意识淡薄等痛点、难点问题,全乡上下同欲,迎难而上,统筹作战。组建“1+4”工作专班,下设工作协调组、拆违整治组、政策宣传组和项目推进组,实行扁平化管理。分为9个整治片区,责任到人,班子包干、一包到底。开启“5+2”“白+黑”“晴+雨”工作模式,日以夜继奋战在攻坚一线。

  被乡村两级党员干部的热情和实际行动所感染,很多村民也纷纷主动加入到整治队伍中来。今年70岁的老党员游田根在集镇上住了一辈子,对村庄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小城镇综合整治攻坚时期,在村子里有极高威望的他本着“有多少力出多少力”的想法,带着20人组成的“娘子军”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一个月不停歇。此外,村民俞月生和汪开红主动找到乡里,愿意把暂时不用的自家宅基地用来建造微停车场,还有的村民把家里弃之不用的猪槽和坛坛罐罐拿出来打造景观节点……

  环境一天天发生“蜕变”,做了9年的保洁员黄满英是越看越欢喜,“现在街头巷尾越来越干净清爽了,乱停车少了,村民的环保意识也强了,以前三四个小时才能清扫完成,现在1个多小时就能搞定,轻松多了。”

  葛察冰介绍,长虹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至今已累计投入2200余万元,实施主干道“白改黑”“上改下”、外立面改造、休闲文化广场、亲水游步道、新建停车场和公厕等项目10余个,全面完成河道边违章拆除、病媒生物滋生地清除、赤膊墙消除、蓝色屋面整治等工作,乡容乡貌得到全面改观,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如今,5000平方米的休闲文化广场和600米长的亲水游步道成了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方。茶余饭后,大家都喜欢到这两个地方散步、唠嗑、跳舞。叶忠英就是其中的一个,这几天,每到夜幕降临,她就会和姐妹们汇聚到广场,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尽情地舞动,为12月19日在广场举行的文艺汇演加紧排练。“以前我们十几个人就挤在店门口跳跳,手脚都打不开,现在有了这么大的广场,不但跳得舒服,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多的时候有40多人呢,可热闹了。”叶忠英乐呵呵地说,以前集镇没有场地,文艺汇演都放在3里外的星河村,今年可以在家门口表演,感觉更好了。

  文化注入筑灵魂

  冬日的长虹,步行于小镇干净整洁、蜿蜒曲折的街道上。只见一面面白墙上绘制着“长虹十景”和传统古法油榨工艺、泉水鱼养殖技艺、“开秧节”、“敬鱼节”等“非遗”文化,以及卷帘门上生动形象的“二十四节气”,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充满了文化的意趣。

  “长虹乡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红色基因,我们不仅注重‘面子’工程,更要打好文化牌、出好创意牌,做好乡愁文章,做精做细小城镇的‘里子’,使其成为旅游推介窗口。”葛察冰说。

  独特的文化是小城镇的活力之源,文化特色也是小城镇的灵魂所在。借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东风”,长虹乡深挖自身的历史文化内涵,将“三色”文化因子融入各整治节点,整体提升小城镇品位,给小城镇赋予了“文化灵魂”。

  在里弄小巷中穿行,映入眼帘的是悬挂于黄土墙上的红通通的辣椒串和黄灿灿的玉米棒,用猪槽、废旧轮胎、坛坛罐罐和竹篱笆打造的花坛小品,一步一景,移步易景,引人入胜。

  “现在视野开阔,一眼就能看到街上,可敞亮了,住起来更舒服了。”村民程金翠原先在门口搭建了一个17平方米的平房和5平方米的棚用来堆放杂物,爱花的她在建有2米高的围墙上种满了花花草草,难看不说还不好打理。房子拆除后建了小花坛,装上铁艺栅栏,视线通透了,院子也更美了。

  长虹乡以“美丽庭院”创建为突破口,就地取材、变废为宝、修旧如旧,打造了一批创意庭院式微景观,不断刷新小城镇“颜值”,着力打造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活力小镇。

  建好更要管好

  距离通过省级验收已有半个月,但驻村干部余宗平和他的同事还是坚持每天到集镇的各个点转转。“眼下最容易反弹的就是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这是一些村民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想要短时间内改变并不简单,所以我就多转转多宣传一下。”

  在长虹乡综合信息指挥室,记者看到,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下的主街一目了然,“为有效避免车子乱停乱放现象,我们在主街安装了5个高清摄像头,分布在村口、村中和村尾进行实时监控,可随时进行抓拍。”综合信息指挥室工作人员陈焕告诉记者,这样一来,就可以与交通劝导员形成联动,实现车辆动态化、可视化管理。

  “小城镇要建好更要管好。”长虹乡将以创“国卫”为抓手,通过完善村规民约、评选清洁家庭、分片包干等一系列举措,引导广大村民长期保持整洁、干净、舒适的居家环境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同时依托“全民清洁日”“96345党员活动”等工作载体,定期组织巾帼志愿服务队、七彩长虹青年志愿服务队、民兵连开展卫生保洁。

  “集镇是通往台回山景区和高田坑古村落的交通要道,集镇建设好了,对于带旺人气、助推旅游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葛察冰告诉记者,接下来,长虹乡将持续巩固小城镇建设成果,统筹推进生态移民、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集镇服务功能,提升集镇品位。坚持把美丽集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相结合,打造气糕产业园,主打“一鱼(清水鱼)两茶(名茶、山茶油)产业,做强生态产业品牌,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集镇。

来源:开化新闻网   作者:方晓璐   编辑:姚志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