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新闻网

电化学腐蚀与防护领域的 领军人物 ——记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吉明

2018年9月21日 20:14

  胡吉明,1974年11月出生,马金塘口人,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务处处长,获2007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从事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的研究。迄今发表SCI论文近百篇,他引总和近两千次,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7项。作为主持人已获得包括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十余项基础研究项目的资助。在先进涂装防护体系、材料表面微纳化改性策略、sol-gel电化学、先进电极材料的开发应用与机理、超疏水表面构建的新方法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记者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见到了胡吉明教授。他沉稳干练,文质彬彬,说起话来有条有理,睿智严谨。在采访交流中,不知不觉就会被他的工作热情所感染。

  学以致用醉心科研无遗力

  胡吉明一谈到自己专攻的研究领域,身体便不自觉地向前倾,双目炯炯有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腐蚀作为三大公害(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腐蚀)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到桥梁建筑,小到钟表家电,它发生在我们生产、生活和建设的各个环节。而这个被称作是“悄悄进行的破坏”给国民经济与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据保守统计,仅仅由于金属的腐蚀失效导致的经济损失占到一个国家GDP的3至5%。

  我国在腐蚀与防护方面的研究,经历了近一个世纪。胡吉明教授是其中一员,他在1991年考入以材料学和冶金学闻名的北京科技大学时就读的就是当时国内最好的腐蚀与防护专业,一路走来从未间断,目前主要从事材料失效与防治中的相关化学问题研究。他说:“通俗地说,怎么想办法把生锈的速度降下来,就是我努力要做的事。”

  胡吉明教授的研究颇具创新性。他提出基于环境友好的硅烷化处理工艺替代有毒铬酸盐处理工艺,被称誉为国内在硅烷处理研究方面少数具有国际水平的团队之一;他主导的先进涂装防护体系的构筑及相关基础问题研究项目,荣获教育部颁发的2017年度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7年,胡吉明领衔的浙大团队承接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专项中一大课题,解决高速铁路接触网零部件防腐蚀问题。基于团队近20年的研究成果,项目进展顺利,现已进入中试阶段,力争在明年底基础指标达到任务书的要求,实现实际应用,为中国的高铁事业作出一点贡献。

  感恩师情似水年华可追忆

  转眼已过不惑之年,回忆少年时光,灿烂依然。

  “人穷一点没关系,但一定要有志气。”胡吉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母亲的这句教诲。在他的眼里,母亲一直是个非常要强的人,不管是干农活,还是收拾家务,什么事都要做得好好的,遇到困难首先想着靠自己去解决,不轻易去求助于别人。“我现在理解这个‘志气’,就是‘志向’,有远大的理想抱负,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去实现。”胡吉明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中考时,胡吉明从塘坞初中考入开化中学。100多名学生只有两人考上,2%的概率,他就是其中之一。“虽然考上了开中,但也是压着线进去的。”胡吉明回忆道,不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就考进班级里前三,之后也一直名列前茅。

  “年级组长张敬政非常敬业,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去教室的路上;化学老师张金禄讲课时投入忘我,时而口沫横飞;物理老师谢新华在操场上打球的样子非常青春阳光;语文老师商瑞才的‘启承转合’是写好作文的法宝……”记忆的闸门一打开,这些美好的画面就浮现出来。

  在高中的三年时光中,他的心智得到充分滋养与发展,被智慧的光细细普照。而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师生情谊、同学友情,更像陈年老酒,时间越久,越是醇香甘甜。

  心系家乡未来发展靠人才

  尽管常年在外醉心于教学科研,但胡吉明却从未忘记家乡的发展,特别是家乡的教育,他一直挂在心上。

  农村学校生源日减,有的人去楼空;而县城学校生源暴涨,已经人满为患。城乡教育资源失衡现象在开化已经愈演愈烈。“像塘坞小学,应该说硬件条件还是不错的,但据我所知,每年的学生数量在不断减少。”胡吉明认为,进城上学的风潮,势必加重家庭负担,同时导致孩子与至亲分居两地,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更令人担忧的是教育水平的问题。相较于以前,开化教育在全国竞赛、高考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确实不够理想。胡吉明说:“有近80年办学历史的开化中学,应当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培养出更多、更好、更拔尖的人才。”

  说到人才,胡吉明教授对开化的人才政策有自己的见解。不管采用何种模式发展经济,第一要素肯定是人才。没有高水平的人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持续发展。

  “客观的说,开化在人才方面的吸引力相对弱一些。这跟地理位置有关,也跟当地科技氛围有关。但这不是绝对的,很多事情都事在人为。”胡吉明教授认为,目前开化采取广撒网的方式,大多数人还在观望,可以换一种思路寻求突破。

  比如,团队式引进人才。可以依托当地一些比较知名或者龙头企业,结合技术需求,引进标志性团队,再利用团队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去吸引更多年轻人才扎根开化。

来源:开化新闻网   作者:胡卓姗   编辑:姚志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