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丁:千锤百击不断创业
安安稳稳上班10多年,突然在36岁毅然辞职下海,耗时14年打拼出数千万产值,易晓食品(衢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香港衢州同乡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香港开化同乡联谊会会长王一丁用他的创业经历演绎出一个特别的“茶乡故事”。
博弈商海创新业
王一丁,1966年5月出生于开化县城一户书香门第。1988年,他从浙江大学科仪系毕业后顺利进入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工作,从事其合资公司北京希望电脑公司的不间断电源技术的研发项目。工作10个月后,王一丁就被中国科学院派驻到了香港,投身香港天盛有限公司的技术研发、生产和采购等商务活动,并于1998年荣升为公司副总经理。由于常年在香港工作,2001年王一丁入了香港籍,其工资收入也涨到了1万多元每月。彼时,王一丁的工作生活应该算是安逸的,10多年的商务活动也让他从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结识了一大批朋友。时间到了2002年,事情突然来了一个大反转。这一年,由于香港的商务角色变弱和商务活动的减少,王一丁所在的部门决定整体外迁,并调他回北京工作,而已经完全融入香港生活的王一丁在离别之际忽然生出了别的想法。
“我的社会资源和朋友都已经在香港和广东这边建立起来了,虽然北京待遇比较稳定,收入也还可以,但是我不想放弃之前的种种努力,也不想一辈子只当一个兵,我想下海去闯一闯。”王一丁表示,当时外贸行业比较好,在短暂地认真思考后,他于当年的2月8日在香港注册了易晓国际有限公司,开始了商海博弈。“当时选择了几个外贸产品,在香港租了一间50平方米的办公室,就开启了数字打印设备和耗材的项目。四月份参加了美国的展销会后就花去了五六万元港币。由于订单少,眼看9月份的法国巴黎展览会的各项费用支付都很有问题。然后很幸运的是6月接到了一个货柜约20多万元的订单,赚了2万多元,有了去法国的路费和展位费,之后每个月基本都有货柜订单,生意就慢慢做起来了。”
二次创业与茶结缘
随着外贸生意圈的不断扩大,2002年当年,王一丁的易晓国际有限公司就实现产值800多万元港币。紧接着,2003年2900多万元港币、2004年5500多万元港币、2005年8000多万元港币、2006年突破1亿港币。从科研员变身外贸公司老总仅仅五年功夫,王一丁就开创了一片人生的新天地。
商海得意的王一丁并没有骄傲自满,他又开始寻找起新的发展项目。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朋友那儿看到了一份有关速溶茶的可行性生产报告。考虑到开化位于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是“中国龙顶名茶之乡”、浙江省茶叶十强县,全县茶园总面积超过10多万亩,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当年他就投入150万美元注册成立了易晓食品(衢州)有限公司,开始二次创业,努力开发速溶红茶粉速溶绿茶粉等茶叶深加工产品。
咬定青山迎来茶企春天
但是,这一次远远没有第一次创业那么顺利。
“用了2年时间,把厂房、设备都建起来时,钱也花完了。而此时,原来设想的供不应求的订单却没有飞来。业务量很少,每月的生产消耗的大量的水电费,折旧费和必要的二三十名工人的基本工资等却要付出10多万元。”王一丁回忆那段日子,着实难熬。“从2006年到2010年,整整五年时间,由于对茶叶深加工并不熟悉,生产人员无经验、市场营销没跟上,加上外贸生意逐年下滑,两种产品没有交集,不能互助,一直在亏损。”
5年的痛苦期,工厂亏损了500余万元!可是始终相信速溶茶粉深加工是未来增值方向的王一丁并不愿意放弃这一产品。一边是不断加强宣传推广,一边是查找短板并聘请职业的研发、销售、生产经理人强练内功。慢慢地,易晓速溶茶粉在国内、外茶界渐渐有了名气和口碑,产品不仅成为娃哈哈等知名企业和食品行业公司的生产原料还远销到欧盟、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12年,随着市场需求扩大,王一丁在年产速溶茶粉500吨生产线的基础上,又投资近900万元,上了一条年产1500吨的生产线,使易晓食品成功跻身于速溶茶中等企业行列。
2012年,王一丁的易晓食品的产值为1700余万元、2013年3000万元、2014年达到近4000万元。今年一季度,在国内茶饮料市场升温的大背景下,“易晓”的速溶茶粉也出现大幅度上涨,销售额达到1000多万元。千锤百击,几年沉淀,终于迎来茶企发展春天的王一丁也开始两条腿走路,在坚持做好原料供应的同时,投向了易晓自主品牌袋泡茶、茶珍、茶胶囊等终端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应用。
这几天忙着厂区新综合大楼装潢的王一丁对他的茶企发展又有了清晰的目标。“今年力争销售额超过4000万元。同时,在每年采用开化茶叶100多吨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多用开化茶为原料,促进开化茶农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