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新闻网

金星村: 家家有事做 人人有收入

2019年7月4日 17:27

青山连绵,绿水环绕,薄雾氤氲,金星村的一天从啾啾鸟鸣声中醒来。

   金星村一角

6月29日清早,记者来到这个位于开化县华埠镇的小村庄,跟随村支书郑初一穿过香樟大道,漫步马金溪畔,在银杏公园小憩,村在绿中,人在景中……

“今非昔比。过去全村只有一条水泥路,如今村道全部硬化到户;过去全村没有一辆车子能开到家门口,而今没有一户不通车;过去露天厕所、垃圾池随处可见,如今排污一户一管、绿化成片。”郑初一相告,早在1977年,老支书徐海田已经开始谋划村庄规划,苦于缺经费,一度搁置。1994年,郑初一当选村支书,“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村庄规划筹备了20年,实施了20年,直到2017年终于完成了五纵四横的道路建设。”郑初一动情说道,正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村庄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多年来,金星村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包装项目,争取资金,率先在全县完成了通村公路的改造,拆除改造危旧房,新建排水设施,拆除露天厕所,3000平方米休闲公园、万米环村江滨绿色休闲长廊以及生态停车场、生态茶园、休闲古埠头等相继建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人们诗意栖居的美好家园。

2012年,郑初一作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到北京参会。“发到我们手上的十八大报告,足足有64页。”郑初一说,让他最欣慰的就是报告在原来“惠农富农”的基础上,加了“强农”政策。“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扶持政策更多了,我们村干部的干劲也更足了。”他还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向全国人民讲述了金星村的变化。

边听边走,记者随郑初一来到马金溪畔。这里,一排排民宿、农家乐傍水而兴,庭院间、篱笆旁、围墙上,绿植葱郁。

金星村深渡1号客栈主人徐卫团正忙着打扫庭院卫生。三年前,他将自家民房改建成村里首家民宿,前后投入40多万元。“我不仅赚到了钱,还结交了全国各地的朋友,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徐卫团乐呵呵地说。

距离徐卫团家不远的早餐店内,60岁的村民程建英正忙着为游客做早饭。“前些年,我在杭州带外孙,2016年底回村开了这家早餐店。”程建英说,女儿动员她去杭州安度晚年,可她不愿意。“我们村现在和城里没多大区别,环境更好些,我在家门口找点事情做,晚年生活很充实。”程建英的老房子紧挨马金溪,地理位置优越,眼下,她同时开起超市、早餐店、民宿,一房三用。

“村里现有396户,1303人。1978年以前,村里1/3人在外打工,如今只有不到1/7村民在外务工。越来越多的外村人来金星村赚钱。”郑初一介绍,近年,金星村积极探索民宿模式,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村内现有18家民宿、6家农家乐。

不知不觉已到傍晚时分,村民们涌入游客接待中心旁的广场,音乐响起,女人们翩翩起舞,男人们聚在一起聊天。

见路上有几片落叶,72岁的村民吴达仁习惯性捡起来,“我负责扫村里的垃圾,每月1800元工资。”吴达仁说,除去工资,他有2亩茶园,每年有1万元收入,再算上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年收入超5万元。

“茶叶种得好的人家,亩收益达1万元。”村民吴雪峰在外打工多年,听闻家乡大力发展茶叶种植,他毅然返乡种茶。

“2006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6000元,2018年村民人均年收入28500元,2019年力争达到36000元。”郑初一介绍,金星村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道路,通过党员带头,政策引导,大力发展民宿经济,种好三棵“致富树”(银杏树、茶树、无花果树)。村里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农数量由两三户发展到200多户,茶园面积扩大到1000多亩。“预计明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左右,村集体经济收入在2018年20万元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50万元;到2022年,乡村振兴达到较高水平,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0万元左右。”郑初一信心满满。

来源:衢州日报   作者:吕涵 吴莉莉 刘志科 童俊萍   编辑:姚志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