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新闻网

古竹村“脱胎换骨”

2019年5月9日 20:05

  建生态公墓、拆旱厕,清沟渠、护河道,修路、修祠堂,谋划“消薄项目”……一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古竹画卷正在徐徐打开。近日,记者来到开化县村头镇古竹村,经过一番走访,深深感受到村庄的“脱胎换骨”。村“两委”干部在村支书姚群芳的带领下,办了一件件实事,赢得了村民称赞。

  古竹是进入村头镇的第一个村,堪称村头镇的门面。该村有1437人,共417户。据村里余氏宗谱记载:“依山,庭园左右前后皆竹,高拂檐牙,下俯栏杆竹固且古,故名”。古竹村历来以耕读传家,修身为本,孝义为先。明万历三十七年,《竹山余公赞周序》载:“开邑上游有古竹之村,山川秀丽,地有八景,人烟百余,阡陌之间,童叟皆执书诵读,教化使之然也。”又有奉正大夫尚书郎吴福赠诗曰:“尝从牛角挂书归,千载高风凉不稀。”可见当年古竹文化之清风正气。村子拥有优越的天然地理位置,由湛川溪和村头溪双溪汇流。但就是这么个文化底蕴深厚、依山傍水的地方,在前些年还是个脏乱差且负债累累的后进村。

  变化开始于2017年。“当时,村头镇党委书记来村里,他说,古竹村人杰地灵,人才济济,但现在却千疮百孔。隔壁的牙田村都这么光鲜亮丽,为什么古竹村不行?”就是这一席话让姚群芳走上了治理村庄的岗位。姚群芳上任前是一名乡村医生,现在在担任村支书的同时,她也要抽空给村民看看病,至今已经行医35年了。

  为了改变脏乱差的环境,姚群芳一上任就带领村干部,拆除了村里的18个旱厕。随后,她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开展“五水共治”、剿灭Ⅲ类水、建设美丽新农村等工作,拆除危房6幢、改造农户猪栏及厨房污水排放200余户,占全村总户数的近一半,清理沟渠3000余米、修复灌溉渠2000多米、硬化机耕道3条900余米等。2017年还投入88万元,建成全县最大农村生态公墓;投入80万元对古祠堂进行修缮。

  “这些钱是我们跑有关部门争取来的。”姚群芳告诉记者,她刚当村支书时村集体还欠债65万元,但是为了改变村庄面貌、多办实事,就得主动到上级部门及有关单位跑项目、求支持。

  2018年,为了建幢村综合楼,姚群芳带着村干部先后跑了发改、国土、环保、住建等单位,历时10个月。“这幢楼总投资300万元,于2018年11月开工,争取今年年底完工。”姚群芳介绍,等大楼完工,一层计划用于来料加工的场所,二层建游客接待中心,三层用于开展党建活动与举办文化讲坛。

  去年,村里还办了不少实事:投资85万元,对文化礼堂进行提升、建了个1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等;投入29万元对村里的饮用水进行改造与提升,确保村民喝上安全、干净的自来水。“现在,我们村的环境越来越好,村集体的债务也还了一部分。”姚群芳说。

  如果说项目建设是古竹村美丽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那么打造特色产业就是古竹乡村振兴的“加速器”。“以竹为本,薄财重义,修身养性,建设美好家园也成为了我们新时代振兴乡村的工作重点。”姚群芳相告,今年村集体种了18亩荷花,挖了10个清水鱼塘,还要在77棵古樟树群附近建一个300米长的光伏长廊,这些“消薄项目”落实,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

  “我们会继续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全力做好新建村级综合办公楼、河道疏浚、民宿筹划等工作,立足乡村+产业、乡村+旅游,为古竹人民继续谋好福利、谋好发展。”姚群芳告诉记者,古竹村是个人文历史厚重的“处女地”,下一步,村里将深挖古竹文化,进一步做好“乡村+”文章,推动古竹的乡村振兴。

来源:衢州日报   作者:胡宗仁 叶剑 吴莉莉 张梦芸   编辑:姚志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