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新闻网

【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报道】购物记忆折射时代变迁

2019年1月18日 09:11

  记者的外婆今年80岁了。改革开放40年,外婆见证着改革开放前的艰苦卓绝,又走过了改革开放后的每一天。从1978年到2018年,外婆从担心温饱到精致生活,从昔日低矮的平房搬进宽敞明亮的小区房,从粮票时期迈向手机支付新时代。

  电视越换越大、越换越薄,手表、自行车等物件也不断推陈出新,照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电器逐渐成为了外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丰富和改善了外婆的家居生活。如今,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仍放置在外婆家中,见证着这个普通家庭40年来的变迁。

   从“一张票”到“扫一扫”

  在计划经济时代,钱票子不是万能的,若要买东西,你手中得有各种专门供应的“票子”。在外婆家中,这些支撑一家人吃穿用度的票据是全家最珍惜的东西,粮票、油票、布票、煤票等都需要精打细算。

  “我还记得呀,这个布票要去百货公司取布,粮票得到粮管所去。”外婆将早年没用完的粮票和布票从抽屉里拿出来,整整齐齐地摆在桌子上,“那时候一般居民每月发25斤粮票,职工有27斤,油票每人每季度大约有二两半。每个月领油领粮的那天,是全家人最高兴的时候。”

  票证大小不一,发票单位有全国的,也有浙江省、开化县的。粮票上有半市斤、1市斤、3市斤以及5百克、5千克等字样,年代跨越了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粮票上,记者还认出了六和塔、钱塘江大桥、蒸汽机车等样式,留存着那个时代的特有烙印。

  “开化县,有效期:92年12月止”,在1992年的粮票上,黑色钢印宣告着票证时代的结束。1992年,随着中国最后的一种票证--粮票被取消后,票证结束了长达40年之久的特殊身份,老百姓从此告别了票证所代表的物质匮乏时代。如今,粮票和布票等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了外婆家的一种特别的收藏品。

  2012年,外婆拥有了她的第一只手机。聊微信、发朋友圈、看视频……外婆逐渐迈入了智能新时代。“现在每个店里都贴着二维码,我知道现在用微信扫一扫,就可以直接买东西了,真的好方便。”外婆也清楚如今“扫一扫”为购物带来的便利。如今,逢年过节外婆还会发微信红包,表达她对孩子们的祝福。

   从“四大件”到“N大件”

  在改革开放前,“四大件”是每家每户都向往拥有的家居用品,一般指的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俗称“三转一响”。那些年,外婆的家庭也始终渴望拥有“四大件”,并为拥有其中一件而自豪。

  外婆家最早拥有的第一件大件是一辆“永久”牌自行车。1968年,外婆家中增加了一辆自行车,在那个出行几乎完全依靠走路的年代,一辆自行车极大地提高了家庭成员的出行效率。

  1974年,外婆用三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台“蝴蝶牌”缝纫机。外婆对这台缝纫机记忆很深,“花了153块钱,就在百货公司买的。”外婆说,那时候家里生活条件不好,买点碎布就可以做书包、枕头了,一件衣服缝缝补补可以给好几个孩子穿。四十多年来,这台缝纫机依旧整洁如新,被外婆放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她说虽然现在的衣服都不用缝纫机做了,但是偶尔的缝缝补补,还是“老伙计”用起来最顺手。

  上世纪70年代初,电视机对于开化市民们来说都是极其奢侈的物件。外婆还记得,72、73年,凤凰塔开始有电视屏幕了,当时最时兴的事就是跑到山上去看电视,那时电视屏幕里毛主席的音容相貌至今还留在外婆的记忆中。1979年,外婆家新添了第一台12寸黑白电视机,这之后,黑白电视机陆续换成了24寸彩电、29寸彩电和如今的42寸液晶彩电,电视传递的欢声笑语始终陪伴着外婆。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四大件”所代表的的同质化的生活指标时代开始消逝。手机、电脑、智能家电等开始陆续走进外婆的生活,改善外婆的生活水平。这四十年,开化在不断进步,老百姓的消费选择也在不断丰富。和外婆一样的开化人正乐此不疲地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美好生活。

来源:开化新闻网   作者:胡卓姗   编辑: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