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新闻网

建设文化新地标 为乡村振兴铸魂——开化县文化礼堂建设侧记

2018年11月15日 09:05

  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古色古香的传统民居、设计新颖的小洋楼……行走在我县各个村落,随处可见风格迥异又独具村落特色的文化礼堂散落乡间。一座座风格独特文化礼堂犹如一道道亮丽的景观矗立在钱江源头,传承保护着千百年来的乡村文脉,滋润着36万开化人民的心田,激励着人们逐梦前行。一座座各具底蕴和内涵的文化礼堂,更像是一座默默守望着乡愁的乡土文化“加油站”,为乡村振兴凝神、聚气、铸魂。

  守望乡愁,延续千年文脉

  农村文化礼堂的房子不是村里最高级的,但一定是内涵最丰富的。

  在苏庄镇古田村公园旁坐落着一座外观简陋的一层民房,这是古田村的文化礼堂。走进文化礼堂,只见四周墙上挂着保苗节、满山唱、龙上南少林拳棍等有关古田村民俗展画,简单的装饰却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古田村是与婺源江湾镇相连,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坑保苗节和满山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上南少林拳棍传承基地。“文化礼堂建设改变了村里想办活动没有场所的尴尬局面。”苏庄镇文化员周峰说。这两年古田村以文化礼堂为主阵地,传承民间武术、保苗节等年节文化,创新民俗文化,形成了具有浓厚文化底蕴和显著时代特征的现代节事活动。“每年保苗节时是村里最热门的,我也会过来帮忙。记得年轻时我还教村里女人扭秧歌……”说起保苗节时的场景,73岁村民曹根娥又回到了从前。

  竹子编的灯罩、饭竹桶、米筛……走进桐村镇杜坑村文化礼堂,仿佛走进了竹文化博物馆。杜坑村四面环山,毛竹资源丰富,竹编历史悠久。“从某种意义上讲,杜坑村文化礼堂更像是该村的历史博物馆。只是这个博物馆稍显得‘原生态’一点。”桐村镇工作人员说,在这里展示的不仅有传统的竹编艺术品,还有乡贤的文化作品。这样既可以展示村情村史,也让传统的竹编文化得以代代传承。

  走进苏庄镇唐头村,映入眼帘的正是村内建于清代的永同公祠,而村里的千年古柏——唐柏,似乎在告诉我们这个千年古村的深厚文化底蕴——不仅是市级孝文化教育基地,而且唐头“古佛节”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礼堂就建在老祠堂里,每天至少有五六十人过来玩。”村支书方顺如认真地说,文化礼堂依托的就是文化底蕴, “古佛节”祭祀活动已延续了八百多年,加上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礼堂里的活动办得十分热闹。

  民俗展示馆、文化长廊、乡音广播室……一座座富有本村特色的文化礼堂,讲述的不仅是村情村史,也有对深厚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对乡愁的深情呼唤。

  小小的文化礼堂如今已不单单是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更是寻觅乡愁、传承乡土文化的有效载体。它们是乡村的“门面担当”,逐步提升乡村的“气质、颜值”,是一个集思想道德建设、文体活动、知识技能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全能体”。

  塑形提神,激发乡村活力

  “星期一看电影、星期二竹竿舞培训、星期三唱村歌……”在池淮镇潭头村文化礼堂通知(公告)栏内,详细地记录着村里一周的文化活动安排。村文化礼堂管理员洪鸾凤介绍,文化礼堂内设有农家书屋、放学馆、乒乓球室,各项功能齐全,村民们的文化娱乐都能在文化礼堂得到满足。

  潭头村是一个“少数民族村”。依托文化礼堂建设,潭头村打造了畲族民俗展示馆,从畲族的由来及历史、人口分布情况,民俗活动、节庆活动的介绍,到畲族人家中常备的食盒、饰盒等应有尽有,成为潭头村对外展示民族风情文化的重要窗口。

  “这里现在是我们村最热闹的地方,大家茶余饭后都喜欢来这里逛逛。”洪鸾凤说,文化礼堂是村民们的精神家园,自文化礼堂启用以来,村里每年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十余场。村里竹竿舞队、排舞队、腰鼓队等多次参加县里举办大型活动并广受好评。在她看来,正是有了文化礼堂的支撑,整个村庄也更加朝气蓬勃。

  干净整洁的道路,优美宜人的环境,朴实的乡村民风,到处飘荡着浓浓的墨香,走进长虹乡星河村文化礼堂,映入眼帘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里医务室、老年食堂、乡风民俗馆、放学馆、文化长廊等分布其间,还有多媒体娱乐室、农家书屋、老年馆、茶艺室等丰富着村民的日常文娱活动。村民既可以读书看报,也可以休闲娱乐,文化礼堂的建设,使村民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文化享受。每天晚饭过后,村里的文化礼堂总是人声鼎沸。“自从文化礼堂建成之后,村里打麻将扑克的少了,看书看报的多了。它像促进村邻情感的纽带,彼此间更加谦和礼让。”星河村委会主任程祥夏乐呵呵地说,如今村民已把文化礼堂当成自家客厅,每当有亲朋好友来访,都会带到文化礼堂来转一转。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县农办、妇联以及文旅、卫计、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也多次前往各村的文化礼堂,为村民送义诊、送技术、送服务,给村民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文化礼堂就像一个开放的大教室,村民们可以在这里学知识,学技术、提技能。”

  文化礼堂不仅悄然改变着城乡居民的精神生活,已然是农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成为耸立在田间地头的一幢幢精神家园和一个个文化新地标,成了激发乡村活力的一剂强心针。

  以礼化人,促进乡风和谐

  最是文化能致远,以文化带民风,以民风促和谐。文化礼堂以其润物无声的特殊功能,在推行移风易俗、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齐溪镇丰盈坦村是一个有近五百年历史的古村落。2015年,村里筹集一百多万元把濒临倒塌的老祠堂修缮改造成文化礼堂。幸福食堂、诗礼之家、农民书屋、三品之家……犹如一泓清泉,为这座百年老宅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里村民既可以感受清、敬、和、静的茶文化,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在每年的“开蒙礼”上,村里及来自上海、苏州的孩子们在这里学会了“首孝悌,次谨信”的为人之道。丰盈坦村每年还举行最美媳妇、最美孝子、最美邻居等‘最美’系列评选表彰。“有一对邻居曾因一点琐事闹矛盾,关系很僵。而在去年最美评选中,他们两家不计前嫌,主动握手言和,最终被评为最美邻居。现在村里矛盾少了,婆媳关系更融洽,邻里关系更和睦。”丰盈坦村妇联主席程莲花的言语之中满是自豪,

  “现在村里越变越美,生活越来越好,都是托党和政府的福,我要争取活到100岁。”享用着村幸福食堂的可口饭菜,齐溪镇丰盈坦村88岁的余细女老人对生活充满了憧憬。

  “大家好,下面由我来将这一礼拜村里发生的事情和大家做一个汇报。”6月4日,在音坑乡姚家村文化礼堂内第一期“姚家发布”正式运行。“‘姚家发布’每周五下午开始发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村民讲述本周村里的大事小情,身边的好人故事,邀请“最美人物”到村民身边现身说法,传播正能量、引导向善心。”姚家村党支部书记姚志南相告。

  71岁的姚志功是姚家村老年协会会员,也村文化礼堂的义务管理员。他告诉记者,文化礼堂是村民们的共同家园。为守护好它,他和村老年协会的其他6名会员主动承担文化礼堂的日常管理。每天来搞卫生、开关门,偶尔老姚也会拉上一段二胡,他说在这一开一关之间自己收获的是满满的成就感。“谁说老年人没用,我们老年人能做的事很多呢!”在老姚爽朗的笑声中记者感受到他爆表的幸福感。

  桐村王畈村在全县率先推出“村晚”,赢得百姓口碑。全县其他乡镇村也纷纷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相继推出当地的特色活动,吸引了村民及一拨又一拨的游客,现在舞台上唱歌、跳舞的演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演员。

  采访手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质的提升。然而在物质富裕的同时,农民的精神生活是否也富足呢?有人叹息:现在很多农村农民是物质上的富翁,精神上的贫民。如何破解这一局面?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无疑为此开出了一剂良方。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紧跟省委部署,吹响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号角,按照一村一品要求打造村民“精神家园”。通过文化知识传授、文艺活动汇演、理论政策宣讲等,不断丰富和充实着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为农村的“两富”“两美”建设,带来了新举措、新风尚、新气象,形成了“小礼堂大文化”的生动局面。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振兴乡村文化需要文化礼堂这一精神支柱。文化如根,凝魂聚气,用文化活动串联各文化礼堂,激活百姓文化热情,农村文化礼堂承载的不仅是欢欣鼓舞的村村热闹,更肩负凝聚起强大正能量的使命。每一个文化礼堂,就是一座精神家园。让我们扬起“文化礼堂”的帆,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奋力前行!

来源:开化新闻网   作者:余红军   编辑: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