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新闻网

七里华丽转身生态富乡亲

2018年8月1日 16:51

7月27日早上7点,记者从衢州市区往西北前行,沿途是白墙黛瓦的村庄,一路苍翠欲滴、溪水潺潺。在山间公路穿行一个小时后,便来到了柯城区七里乡。只见公路边、村道上,三三两两的游客在散步。

如今农户的房子

2010年农户的房子

“40年,七里的变化日新月异。”随行的七里乡党委委员徐国祥告诉记者,以前的七里百姓守着大山过贫穷日子,现在他们靠卖风景、卖空气,过上了幸福甜美的生活。

当然,最有代表的村庄是桃源村黄土岭自然村。

“我们村靠开农家乐、民宿,人均收入从2005年的1000余元提升到现在的5万元。”桃源村支书蔡建华谈起村庄的变化感慨道。

40年前,黄土岭村民收入主要靠山上的毛竹。因山区耕地少,一年里,村民有6个月靠国家发粮票支撑度过。后来,村民以土法腌制毛竹,加工低档生活用纸为生。土法造纸污染了溪流,污水废水一直困扰着溪流沿线的居民。当时,黄土岭有100多个竹料腌塘,全乡有1423个。整条七里香溪污染严重,鱼虾不见了。

1996年,蔡建华也办了个以土法腌制毛竹的造纸厂。“造纸厂办了5年,因污染环境,后来就办竹制品加工厂。”蔡建华回忆。

为保护母亲河,2005年柯城区全面平毁境内竹料腌塘,关停小造纸厂。水变清了,七里香溪的鱼虾也渐渐多起来。

“我们村是最早一批关停造纸厂的,村民没有了收入来源,政府就扶持开农家乐。”蔡建华介绍,乡村干部做农户工作,2005年5月1日村里开了6家农家乐。到目前,有24家农家乐、民宿。

蔡建华的“蔡老大农庄”就是其中之一。他家的农家乐床位从当年的16张,发展到现在的58张。“现在的七里是国家4A级景区,七八月份民宿的床位天天爆满。”蔡建华告诉记者,桃源七里因日照少、气温低、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高等小气候特征,非常适合盛夏避暑纳凉、游山戏水之游。游客大多来自上海、杭州、金华等地。

“今年生意比去年还好。”蔡建华的民宿收入从先前的2万元,发展到去年的60多万元。

67岁的村民罗文竹见证了改革开放让乡村变美、村民变富的历程。“我家有7个兄弟姐妹,那时住的是4间低矮的泥土房。”分家立户,罗文竹在1985年建了一幢4间泥瓦房。

“上世纪七十年代,村民到城里坐的是拖拉机,路是砂石铺的,一路颠簸要2个多小时。”罗文竹回忆,到后来七里的水泥公路通车,进城就快了,只需要1个小时左右。

路好了,造纸厂关停了,2005年罗文竹也开起农家乐。“当时只能住8个到10个人,可接待30人用餐,一年收入3000元。”罗文竹说,后来,随着七里农家乐知名度的打响,生意越来越好,老房屋满足不了络绎不绝的上海游客需求。到了2010年,他与儿子把房屋进行了改建,建起4层楼房。“与以前比,收入提高了几十倍。”说着,罗文竹笑了。

“今年上半年,家里民宿净收入30多万元。”一旁的儿媳黄小云介绍,从农家乐提升到民宿,她家的“天云轩”有85张床位,一次性能接待150人用餐。每年7月至10月是旺季,大巴团队游客多了,收入连年增加。2011年,“天云轩”民宿利润50多万元;去年达70多万元,接待游客3万人次。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近年来,七里相继获得中国年度十大养生休闲度假胜地、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荣誉称号,“养生福地、桃源七里”已成为代表衢州乡村旅游业的一块重要招牌。

看到村民吃生态饭致富,大头村的赖忠青在去年4月到黄土岭租了一幢两层楼的民房,搞起民宿。“当时,我投入50万元装修一新。”赖忠青说,民宿“一品舍”是主题民宿“以书会友”,从去年7月开张到年底营业收入达30多万元。今年,他又租了一幢楼房,装修后特色定位为“有礼先行”的主题再投入运营。如今,“一品舍”主题民宿有床位7张、可接待20多人一次性用餐,今年估计营业收入可达60多万元。

据统计,2014年七里全乡有农家乐114户,接待游客56万人次,营业收入2801.09万元。到了2017年,全乡农家乐、民宿达193户,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营业收入4000余万元。

“生态保护得力,村民吃生态饭就越吃越香。”徐国祥说,通过关停小造纸厂、“五水共治”、生猪禁养以及“一村万树”等措施的落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七里的天更蓝、水更清、村更美了,更多的百姓过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生活。

来源:衢州日报   作者:胡宗仁   编辑:姚志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