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新闻网

特色,从农房建设看乡村变化

2018年4月16日 18:38

    4月15日,雨过天晴,在青山绿水环抱下的开化县桃溪村更显青翠,几位村民正在村中散步、拍照、游玩。

  王宁(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保留乡村的原有风貌

  衢州与安徽交界,老式的农村建房风貌受徽派建筑影响较大,清一色的马头墙,以及素雅的白墙灰瓦,有一种徽派风格的朴素美。我认为,农民自建房的外立面颜色应该传承这种风格。最近几年,我市下大力气进行乡村环境整治,延续乡村建筑肌理和风貌,凸显了江南水乡的素雅氛围。

  在村庄布局上,老的村庄还是应该延续原有的布局、脉络,不是一味地拆除重建。如保留原先的石板路、鹅卵石路,延续原有的乡村建筑风貌,就像水亭门一样修旧如旧,而不是千村一貌。可以结合当地乡村的文化亮点进行适当地改造、提升,如江山大陈村就围绕着宗祠做了一个乡村文化广场,村里的集会、大型文艺演出都放那里,有一种新老交错的穿越感。

  乡村里的老式建筑可以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修缮、维护,新建的住房则延续老房子的建筑风貌,既有适当的衔接又不会显得很突兀。不过,在功能性方面可以结合现代的使用需求,运用钢材、钢化玻璃等现代材料,加强采光等功能,像很多民宿的建筑样式就可以借鉴。

  保证了建筑风貌和村庄布局,还需要房屋建设监管的长效机制加以落实。发挥规划的龙头管理作用,从制度上进行顶层设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效的监督,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加强巡查,及时反馈到乡里,对农民自建房进行全程监管。

  ●胡耀龙(公务员) 追求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徽派建筑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现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民居造型简洁、自然古朴,在衢州农村都有所保留。一方面要重视历史传承。加大传统建筑的保护力度,使传统建筑风貌得到充分展现,留住乡土味道。另一方面要重视推旧出新,兼容并蓄。将传统建筑徽派主要元素融入现代农房设计中,既使传统建筑风貌得到继续传承,又赋予时代性,彰显衢州建筑特色。近年来,各地在立面改造中,将徽派建筑中白墙、黑瓦、花窗等元素加以运用,起到了较好效果,但也要避免生搬硬套,如对于马头墙,过去有很强的实用功能,在现代建筑中已变为纯粹装饰,个人认为大面积使用值得商榷。

  此外,要因地制宜,注重村庄和农民建房布局引导,合理布设村庄,布建农房。根据地形地势,择机布局,因势而建,恰到好处,达到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从我市地形地貌来看,村庄可以分为平原型、丘陵型和山区型三类,以丘陵村庄居多。对此,建议实行分类引导:一是对于平原型村庄,讲究集聚集约,追求整齐整洁,体现“稻田+鱼塘”的田园风光;二是对于丘陵型村庄,讲究因势而建,追求错落有致,体现“果园+菜园”的坡地风光;三是对于山区型村庄,讲究依山而建,追求自然古朴,体现“古树+果树”的山区风光。

  ●徐晓玲(公务员) 突出“乡愁”记忆

  农民建房管控和风貌提升要着眼于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民居功用的融合,要结合历史、文化、环境、空间、功能、形式等多方面因素开展方案设计,规划既要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

  具体到实施策略上,一是分类整理,分级控制。按照我市村居的分布特点和城市的发展结构,将村居进行等级的划分,分为重点风貌控制区和一般风貌协调区,两者之间的控制的元素和要求不同,重点风貌控制区采用刚性控制原则,一般性风貌协调区采用弹性控制原则。

  二是建立模板,控制细节。根据前述村居等级的分类,重点村居的控制内容包括:形态控制和材质控制,形态控制内容可以包括屋顶、墙面、门窗、细部装饰、檐口、栏杆等;材质控制内容包括配色、材料和纹样。一般村居的控制主要通过房屋外墙色彩进行控制。可以按照场地环境将村居分为水乡型、农田型、山区型、工业园区周边型和城市周边型五类,分类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房元素,形成民居细部的模板库,便利农民建房挑选使用。

  三是主动服务,人才支持。加强农民建房工作的主动服务和技术支持,特别是实施农村个体工匠免费培训,建立个体工匠持证上岗制度和动态管理制度,切实增强个体工匠的法律意识、规划意识和创新意识,使个体工匠成为农村建房的“技术员”、新房型的“推介员”、新理念的“宣传员”。

  ●童云海(公务员) 创新农村建房形式 建设美丽乡村大花园

  农村建房看似小事,实则是事关乡村大花园建设的大事,个人认为农村建房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以集镇飞地形式,探索跨村建房。具体操作可采用乡镇按征收标准支付所在村土地补偿,协调集镇所在村以协议形式划转给其他村作宅基地,其他村村民以申请本村建房名义到集镇有偿选位,乡镇获取出让金得到回报和收益,飞地的规模按需求及价格来控制。

  二是以一户一宅规定,整治村庄环境。理论上来讲,新建了房屋,老宅基归公,现实中依然由原屋主占有使用,甚至老屋也没有拆,是否可以全市造声势,来一个轰轰烈烈的村庄整治行动,全市推进,让老宅基地回归村集体所有,重新规划出让,解决空心村问题,控制村庄不断扩大,边角地由村组织绿化美化,提升村庄品位。

  三是以代表决议,选择村庄风貌。因村制宜,尊重民意,分类指导。不是所有的村都适合发展休闲旅游农家乐,建筑风貌也要考虑其实用功能和建筑造价,过分苛求等于加重农民负担。但一个民居点又要相对统一,比如颜色、结构等。可以通过村民代表决议,形成村规民约,为大家自觉遵循,辅之以履约保证金措施。对村级执行情况是否可以耕地保护费挂钩考核方式。

  ●周宏庆(一线执法工作人员) 加强管控是关键

  我对农村建房有四点建议:

  一、对规控区内的年久失修的危房、人口众多满足不了居住条件的农村用房,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妥善安置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可以采取政府建设安置房,也可以采取重新选址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统一外立面结构自建或政府代建。达到整齐划一。对一户多宅或不符合条件且又影响房屋安全的危房应制定硬规予以拆除和收购。

  二、加大普法宣传,村两委是我们普法重点,只有让他们做到不违建不扩建,做守法模范,同时参与违建管控,村民们才会消除违建念想。

  三、违建管控有力,各部门要强化联动协作机制,一旦发现违建苗头,第一时间联合相关部门赶到现场告知违法行为做通思想工作进行拆除,从源头管控一方面可降低当事人的违法成本,可以减小当事人对抗情绪。 另一方面可以起到震慑其他有违建想法但又不敢处于观望的那些人的作用。

  四、纳入征信体系,对一些恶意抢建的人,启动法律程序并告知他的违法行为将纳入征信体系,这样他会知难而退。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我想农村建房才会进入一个健康有序法制化的轨道,才能真正助推“美丽大花园”建设。

  ●夏义(一线执法队员) 农民建房需做到“三统一”

  个人认为,农村建房,首先要整村谋划,在建房时要做到“三统一”。即:时间上做到统一,要相对集中建房,固定建房周期,根据各村不同习俗,确定建房时间段。样式上做到统一,有条件的村应由村委谋划村庄整体定位,如文化小镇、旅游小镇等特色村庄。施工上做到统一,农民代建制度应该在整村搬迁及大规模建设的村庄中推广。

  那么如何做到以上几点,我认为,要严格清理“一户多宅”。房屋需要加层建设时可以牵制农民自行拆除违法搭建的附属用房等建筑物。严格遵守房屋面积由住宅人口决定的制度,杜绝攀比。

  要以“奖惩制度”来管控。对按要求规划建房的,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建立评选机制,按照规定要求建造而成的特色小镇的村庄可以享受国家在政策上的优惠,如定期发放奖励补贴等。对不按规定建房的,扣除建房押金,在今后涉及拆迁等利益相关事项中不优先考虑等措施,以作惩戒。

  要以立法推动农村有序建房。农民建房涉及多方、多部门,关乎农民长久利益,应立法细化农民建房细则,以制度避免建房中存在的猫腻,做到将农民建房真正制度化、程序化、透明化。以立法来推动农民建房的科学、高效、合理化进程。当然应设立特色小镇试点,实践出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农民建房制度,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法律细节。

  ●叶徐炜(公务员) 农房管控应适地适人

  农村建房管控不光是管好农户、控好风貌,而是直接关系到农村生存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度调整,要在保护农户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推动农户进城、资本下乡。

  在生存上,生产结构的变化使土地不再成为农户生存必需品,也没有必要把农户束缚在土地上,可以让农民进城落户共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在生产上,由于普通农户人均土地少,市场竞争力弱,零散土地抛荒现象屡见不鲜,造成土地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可以以村集体为平台,引导农户把土地以入股、流转形式参与到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大型经营主体当中,实现土地效益增值。在生活上,城市享有更多更好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和更便利的生活条件,这比大量公共服务资源和基础设施下乡却需求不足、利用率不高更加经济合理。

  农村建房管控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鼓励有能力意愿改善住房的农户进城买房,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村集体集中回收等政策,政府按人均一定面积以成本价出售安置房,随着人工成本不断攀高以及未来城市房产的增值预期,对农户会越来越有吸引力。二是引导村集体与资本合作,以宅基地出租、入股等形式,在面积、风貌等规划控制下,建造德清洋家乐高大上、个性化、花园式的经营性农房,既可以打造靓丽风景,又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三是出于各种因素实在不愿进城或靠自身无法改善住房的农户,由乡镇引导帮扶按照乡村旅游资源布局,以一定规模和多元筹资方式建设具有民宿、居住双重功能,充满简朴乡土气息的农房,既改善居住条件又增加收入。

  ●柴志强(公务员) 构建农房风貌体系几个“不是”和“而是”

  构建农房风貌体系是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的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心工作,个人把农房建设归纳为几个“不是”和“而是”。不是就抓农民建房而抓农民建房,而是抓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大花园建设的核心载体;不是突兀的抓农民建房,而是融合在前几年美丽乡村创建等系统工作来抓,特别是一县一带工作,一脉相承,相得益彰;不是只抓农民建房,而是结合农村特色风貌提升一起抓。这就要抓农村双治、环境整治、美丽庭院等组合拳;不是大拆大建放开农民建房,而是增量、存量一起抓,全过程管控更科学严厉;不是抓一时,而是管长远。这就要求调查研究必须深入充分、顶层设计、方案设计必须科学精准。工作经得起历史检验、赢得群众口碑;不是一刀切一种模式,而是因地制宜,多种模式,多种探索;不是光说不练,而是既说更练,落地生根。特别是各地要进行项目化运作,今年和长远要有些成果见成效。

  ●陈苑(公务员) 农房管控的“拆”“收”“缩”

  我对农房管控有三点建议: 一是一鼓作气“拆”,腾出发展空间。建议重点对沿路沿线、遮景遮绿的存量违建、超期临建等,一鼓作气、一个步调,拆字当头、腾出空间,对拆出的空间统一规划,统筹使用,合理布局。 二是一套政策“收”,盘活存量资源。当前村内遗存大量破旧老宅、一户多宅,应收未收、应拆未拆,年久失修、影响村容。建议加大建新拆旧、建新收旧的政策刚性执行力度,统一回收,分类处置。 三是一个标准“缩”,加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在攀比心理的影响下,不管有钱没钱,农村宅基地一味求大,实际利用率却极为低下。土地法对农村宅基地面积,实行的是上限控制,对人均耕地不足1000平方米的平原或者山区每处宅基地不得超过200平方米。建议在宅基地审批面积上动刀瘦身,对新建农房,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以90或100平米占地面积一个标准审批,檐高按11米上限控制,庭院面积按1:1配比。对存量的大围墙大庭院,严格按合法宅基地面积1:1比例缩控。

  ●汪群(公务员) 构建农房风貌体系应有逆向思维

  市委抓构建农房风貌体系,抓住了乡村振兴的要害和乡村大花园建设的最薄弱环节。从长期严控转向疏导监管并举也使这一决策深得民心,因而大有可为。

  我认为,这个风貌应先考虑整个村落风貌再考虑农房风貌;应先考虑村落的公共活动空间如文化礼堂、文体广场再考虑农房布局。村落风貌的设计要经得起俯瞰,远看然后才是由下往上看和由内向外看。此前走的路是有居,安居,宜居,现在是全域景区化,全域花园,必须美居。美居就不能千篇一律,而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因地制宜,百花齐放。

  个人不赞成兵营式安置小区,喜欢依山面水,靠山向田,附带院落。我觉得无论是干部、设计团队还是工匠、业主,都要有追求美的境界,方不负衢州这方山水风光。同时,要有意识地腾出空间,建设若干可面向国际代表中国江南传统村落风貌的有内涵又有当代性的高品质村落,使之成为中国故事国际品牌,这样才能体现两大湾区战略节点的地位。

  此外,除规划体系,审批体系,设计体系,建设体系,保障体系,责任体系外,还应着手构建美学风貌体系,思想话语体系,要说出个这样建的道道来。一些村谱家谱中的村居图应予以尊重。

  ●洪兴华(公务员) 完善农村建房的服务和配套

  根据我的观察和了解,我想从村民的角度谈点几个目前农村建房存在的几个现象。一是想建,但建不了。二是已建,但不舒心。三是新建,但超面积。这是当前农民建房普遍存在的现象。四是老房子、名木古树保护意识不强。

  针对这些现象,个人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政策的制定要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现在我们对农村建房管控的多、服务的少,监管的严、配套的少。有些政策制定下来就要坚决执行,体现刚性,但是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应该尽量多地考虑农村实际和农民的生活习惯,尤其是要从管理者的角度转变到服务者的角度,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把好事办好。

  二是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乡村振兴关键是人的振兴,核心是农村干部的振兴。现在很明显的一个现象是一个村的村干部战斗力强,这个村就强、就好、就美。反之,一个村的村干部不团结、搞内耗、不干事,整个村子都搞不好。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上,要引导好村民选出好的村两委成员,在农村干部建设上,要注重战斗力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农村干部的待遇和地位。

  三是规划上要体现乡村风貌。乡村之所以美是因为乡村的自然风光。但是我们现在的乡村建设的运作基本上是城市化的建设模式。许多地方村民集体建房把整座山推平,建成一个小区,建成一个城市小区的模型。其实完全可以在规划上依托自然山水,建成一个风情小镇。

  ●陈蓉(公务员) 做好“存量”和“增量” 强化农村建房管控

  一是对“存量”严格“管”,对违章建房、无序建房、沿路建房等存量住房进行分类处置:全面核查农房违建情况,摸清底数,查找农房违建存在问题,坚持遏制增量、拆除存量的原则,分类处置,以零容忍的态度形成拆违控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拆除一起,实现新增为零。对无序建房、沿路建房,通过整治外墙、提升绿化、完善配套等措施进行改造提升。

  二是对“增量”合理“控”:要划定农民建房禁建、限建和适建区,对建设面积、建筑高度等进行强制性控制;要强化规划引领,完善村庄规划,对农村建房的建筑风貌进行统一引导,提炼当地特色的建筑风貌元素,设计出彰显当地地域风采的风格户型,使农民在建房时有规范、有标准、有选择,并对户型方案实行滚动更新和优化。乡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配套设施(幼儿园、卫生院、菜场、健身场等),鼓励农民集中搬迁安置也是一个好办法。

来源:衢州日报   作者:记者 王磊 报道组 吴莉莉 摄   编辑:姚志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