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新闻网

[都市快报]开化的老朋友们 你们的故事见证着这十年的生动巨变

2017年10月10日 15:11

下淤风情水岸

  十年很长,却也很短。

  都市快报持续十年的关注,见证了这座小县城的生态觉醒,以及“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当记忆和一些重要的人物交叠,会变得格外清晰。

  这十年,我们也数不清,到底有多少次往返开化,但有一点却异常清晰——在和当地人渐渐熟稔的过程中,惊叹于他们把普通的日子过得会发光,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传奇。

  喜迎十九大召开之际,我们再次拜访开化的老朋友们,正是他们身上一个个正在发生的生态故事,见证着开化的生动巨变。

  一条鱼是如何游进杭州顶级餐馆的

  在杭州,有这样一条鱼风头正旺,风靡数家顶级餐厅:西子国宾馆最多的一天能用掉120多条,楼外楼一年的订货量是24万条,根本无法满足……它就是开化清水鱼。

  9月底,我们从杭州出发,经开化县城往北开约半小时,再次来到清水鱼的传统和核心产区——何田,进乡的路正在整修成沿河景观道。

清水鱼

  这十年来,除了不变的“家家房前屋后养池清水鱼”,靠着食客们口口相传,来何田的外地客人越来越多,从开化扩至衢州、杭州、上海、山东,甚至还有外宾。

  田畈村渔趣农场老板汪立友是我们的老朋友了。2008年10月,第一次来这里采访的那天,恰好是他开着挖机开发鱼塘的第一天。照片还登上了都市快报。

  说起他回乡养鱼的故事,其实蛮“巧合”的。当时,他刚刚结婚生小孩,在杭州服装厂打工,一个月两千多,赚的钱不够花了。

  当他困苦于一家生计的时候,快报的一条新闻让他萌发了创业的想法。

  “新闻说,我们开化的清水鱼卖到楼外楼了,我就想,这么好的饭店都喜欢清水鱼,我为什么不回家养鱼呢。”就这样,汪立友回到家乡,恰逢何田乡政府也想把清水鱼发展成当地的特色产业,给予了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汪立友挖了十多个鱼塘,这些鱼塘都是按照“古法”建造的:石条砌墙,清沙铺地,山泉活水,时时流动。清水鱼不吃饲料,用割来的青草喂养,一条鱼养两年左右才能吃,产量少,价格也卖得高。

  “2009年卖12元/斤的鱼,现在可以卖到25元/斤,甚至35元/斤。”如今的汪立友不只养鱼,还有了餐馆、民宿,不用出门,鱼就卖完了。他的眼神中明显多了一份自信,“回乡养鱼赚得比在杭州多多了”。

  目前,全乡上规模家庭农场27家,养殖基地4个,一年产清水鱼达60万公斤,产值达2300多万元。但何田乡党委书记张月桥笃定,养殖规模要控制,乡里的每一个鱼塘,他都走过好几遍,还专门请专家做过一份报告,测算出何田乡的鱼塘开挖量不能超过4000个,不然就会从一类水陷入轻度污染的困境。

  “养鱼是招牌,未来得让大家来多观鱼。”比如开发“观鱼村”,观赏鱼王,在渔乐塘玩浑水摸鱼的乡间游戏,比如引进高端民宿,开一些有鱼文化情怀的店……

  一家饭店

  是如何坚持只给“过路人”做土菜的

  这是一家开在去钱江源景区路上的小饭店。饭店不大,十年模样未变,但我们只要去开化采访,总会找机会去途中饭店“签到”。

  而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饭店,我们为其量身打造了一条主打途中饭店的开化二日游线路,以吃为主,顺道在周边乡村玩玩。

  慢慢的,这里也成了很多食客的首选。台湾画家于彭善于烹饪,他在途中饭店的厨房转了一圈后说“老板是位高人”。《舌尖》总导演陈晓卿也曾夸奖过途中饭店的老板,“你说随便给我来两道菜,道道菜都好吃”。

  老板余身和说,来这的客人,百分百都是回头客。和往常一样,去之前,我提前和老余发了条微信,“一会就到”,他回复“正在忙,热烈欢迎”。

  一到门口,照旧一身古风打扮的老余沏好茶等我,他说,一会还有一车衢州的客人,包了4桌菜,来这边旅游,顺便和他切磋厨艺。

  往年,邻近省市来的游客较多,现在,北京、天津、上海的游客也占了不少,前几天有个在美国留学的天津留学生,因为看了一篇美食推荐帖,专门带着爸妈来“尝鲜”……一年下来,平均每月总有个七八万的营业额,刚刚过去的黄金周,每天都是几十通预订电话。

  我问老余,生意这么好,会不会扩店?

  “不扩。”他特别坚定地说,名气大了,更应该努力守住这份原生态的美味,守住这块招牌。

  作为当地农家乐的“开山鼻祖”,途中饭店也培养出了不少农家乐老板,有“四五十个”。老余依旧坚持每天早上五六点,到马金镇菜场转一圈,再沿路回到各个村收菜,比如岩潭村的青蛳,左溪村的豆腐干,石川村的白豆腐……这些菜都限量供应,卖完就没……

  一座山

  是如何成为摄影师的朝圣之地

  从开化县城出发,约40分钟,就能到台回山,这个有着梦一般名字的小村落,有着“江南布达拉宫”的美誉。

  从2007年开始,我们就陆续带着全国的“快拍小友”来这拍摄“开化的春天”和黄得迷人的油菜花。捕捉到美景的也多次刊登在都市快报、快拍快拍网上。给台回山量身定制的几条摄影线路更成了好摄者们必到的签到点。

台回山

  去年,我们把田野餐桌第一站就放在了台回山。因为这里可以取到最新鲜的食料,有如画般的美景。

  现在这个季节去,村民们陆续开始晒秋。台回山本是一个朴实安逸的古村,以老人居多,今年67岁的吴国仙和老伴在自家开了个农家乐。房子不大,两三间客房,最多可以睡9个人。

  “累了吧,喝口黄金茶吧,我家小孙子一不舒服,就喝这个。”碰巧中午,吴大妈要忙活着做饭,因为和我比较熟了,就叫我先“自己玩”。

  吴大妈18岁那年,从离这里只有5里路的村子嫁了过来,几十年守着家里那几亩田,茶叶季的时候帮茶叶老板采茶,一年能赚个1万多元。

  可这6年,她已经忙得来不及去采茶叶了。“顾不上,农家乐生意太忙了。”吴大妈很实诚,她说今年已经赚了六七万了,国庆节更是天天客满。

  现在,台回山农家乐共有17家。“大家喜好的,就是我们这里的美景和美食。”长虹乡党委宣传委员吴浩在这待了10年,每次有什么活动,就想着“快报能不能来我们乡里一起办”。从原先简单的种花,到现在的赏花,不论是台回山还是长虹乡,变化都已经越来越大。

  一个王国

  是如何让开化根雕走向世界

  不太接受采访,不太和陌生人接触,更多的时间是完成自己紧凑的日常,或是和自己的“王国”对话——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根雕艺术家徐谷青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深居简出。

  这次见他,依旧是穿着格子衬衫,扎着辫子,十年来,好像一点都没变过。

  唯一变的是,他用十年的时间,打造了令世人惊叹的根雕艺术园“开化根宫佛国”——上千件气势恢宏的根雕,就是这里的臣民。

开化根雕

  这十年,我们也算是见证人,看他的小作坊发展为世界级的大景区。

  2010年第一届中国(衢州开化)根雕艺术节开幕,我们就组织了10户自驾游家庭去和徐谷青“对话”,看巨型五百罗汉,玩转根艺美术博览园。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们把根宫佛国列入开化自驾游必到点,推荐给全国的朋友们。

  在快报发起的一次针对开化留守儿童援助的慈善拍卖会,徐谷青特地拿出他那个由缅甸黄金樟树根创作而成的爱作《金蟾》,起拍价50000元。他希望生病的孩子能像黄金樟那样坚强,能积极战胜疾病,同时给爱心人士带来好运。

  他本是一名箍桶匠,意外爱上了根雕艺术后,便一发不可收,改写了开化根雕历史,也让开化本土的老根雕艺人看到了希望。

  2016年,开化县职教中心成立了“谷青班”,毕业学生将被优先录用进入“根的王国”。目前,全县有28家根雕企业,从业人员超过2000人,每年加工创作根雕作品超过30万件,年产值超过两亿元。

  开化也雄心勃勃,要把“根艺之乡”打造成“根缘小镇”。围绕根宫佛国向四周作适当延伸,规划面积3.78平方公里的根源小镇,是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计划总投资52.71亿元。

  说起未来,徐谷青透露了更多关于王国的畅想,12月底前,神工天趣园开园,这是十三幢汉唐风格的仿古建筑,以传承与创新民间手工艺,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顶尖主题酒店醉根楼试营业,这是一个根雕家具博物馆,每一件作品都出自他和他的御用创作团队……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张钱   编辑: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