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农科所食用菌菌种液化新工艺工厂化生产试验成功
2012年9月17日 20:56
黑木耳液化菌种接种前,陈再鸣 与开化农科所技术人员再次沟通并作细致指导
“这个可以说是对我们食用菌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产生一种深刻的变革。”9月13日上午,在开化县农科所里,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食用菌研究中心副教授陈再鸣,一边看着技术人员忙碌地做着黑木耳液化菌种超净接种前的装袋、高压蒸汽灭菌等各项准备工作,一边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这项技术在开化经过半年时间的产业化试点,已经取得了试验成功,标志着我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用菌新型菌种生产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全面推广这项生产技术后,完全可以控制食用菌产业的安全性。
据了解,我省目前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和菌种生产,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三级固体菌种繁育工艺和人工接种法。但是由于菌种退化、错种等生产事故每年均有发生,食用菌集约化、工厂化生产受到严重制约。而日本、韩国等食用菌产业技术先进国家,在菌种繁育领域已普遍采用液体菌种技术,特别是近两年日本开发成功了国际上最先进的还原型液体菌种技术(又称第三代液体菌种),并在我国多个省份的工厂化生产中进行应用,菌种由日方公司按时定量提供,在收取高额设备和工艺转让费的同时,还按接种生产量收取推广应用费,对我国和我省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安全生产提出了严峻挑战。
鉴于上述产业背景,2006年开始,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食用菌研究中心就潜心投入了液体菌种技术的研究,并于近年成功研制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用菌液化菌种超净接种系统,在食用菌的液体菌种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与成功。
“经过多年的攻关研究,我们不仅建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菌丝接种新工艺,而且在液化专用固体菌种培育、菌种固-液转化和快速自动接种技术等关键环节取得了创新性的进展。除研发了金针菇、杏鲍菇、秀珍菇等菇种的液化专用菌种,同时还克服了现行固体三级菌种培育模式对种性检测延时、滞后的弊端。”陈再鸣自信满满地说,截至目前,他们研制出的食用菌液化菌种超净接种系统与日本开发出的还原型液体菌种技术所需的全套设备相比,经营企业应用所耗费用只占设备总值200余万元的十分之一,而结果却有异曲同工之效。
看着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开始了新一轮的食用菌液化菌种超净接种工作,陈再鸣笑着指出,这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了。但是生产化效果如何,就必须要选点试验。所以,去年在省农业厅农作局的大力推荐下,他们与开化县农科所等单位联合开展了“食用菌菌种液化新工艺研究”,重点在金针菇等开化特色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上进行全程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金针菇液化菌种新工艺与常规固体菌种接种工艺比,优势显著:一是菌种用种量节省90%;二是节约接种环节成本78.2%;三是提高接种成品率20%;四是提高了金针菇品质。
“另外还有发菌迅速等优势。”正在为新装黑木耳进行接种的开化食用菌农艺师郑明海接着介绍:正常来讲,固体接种工厂化要27天,液化接种只要24天就能满瓶;第二个特点就是出菇比较整齐、比较快,固体一般来讲出菇时间28天左右,液体只要24天就可结束,这大大缩短了生长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三是从目前的产量上面来讲,固体平均每1100毫升的单瓶产量是290克,而液化菌种接种的1100毫升的单瓶产量则达到了310克,总产提高了7%,为下步提升发展我省食用菌产业提供了有力的试验数据与结果支撑。
食用菌生产的日子里,时间寸寸是黄金。图为早上7时许的生产现场
工人按照新技术要求装袋
紫外线和臭氧保证菌袋生产环境
液化接种生产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胡萍 余维良
编辑:
颜苗娟
|